
青島日報2021年5月22日4版

西海岸新區:
聚焦海洋經濟發展 全速推進項目落地

青島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王 凱 攝

中電光谷青島海洋科技園項目建設現場,項目一期8萬平方米單體已竣工。 王 凱 攝

建設中的海爾城陽細胞谷項目。 周 偉 攝
以全市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動員會暨“項目落地年”觀摩總結會為契機,西海岸新區將班子帶頭、以上率下,放大坐標、提升標桿,轉變作風、勇爭一流,以更高質量發展、更高水平開放彰顯國家級新區擔當,為青島國際大都市建設貢獻新區力量。
國家戰略對于新區是最大優勢。西海岸新區將聚焦海洋經濟發展主題,精準發力船舶海工、海洋生物醫藥兩大千億級產業鏈,加快推進總投資1500億元的99個海洋重點項目建設,力爭今年海洋生產總值增長20%,“十四五”期間年均增長15%以上、總量實現翻番。加快建設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中日韓消費專區,年內形成15項創新成果在全國或全省復制推廣,跨境電商實現新突破,開工建設國際資源配置中心。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圍繞落實國家戰略、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創新實踐,推出10項左右在全國具有突破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新區將聚焦9大重點產業鏈,加快推動總投資7100億元的1210個重點項目建設,力爭二季度150個以上項目開工,上半年投資增長15%,全年新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00個以上。大力發展芯片、面板、5G等數字經濟,加快推進613個新經濟項目,全年新經濟投資增長20%。加快推進美錦氫能源、金能科技等259個在建項目,年內新開工80個先進制造業項目。聚焦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地鐵1號線南段年內通車,青島西站至京滬二通道連接線年內開工,清華大學附屬青島醫院等教育醫療項目全速推進,武夷山片區、西部老城區等城市更新工程中植入新功能業態,全面提升新區品質。
創新是發展的動力。西海岸新區將推動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中船海洋裝備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機構盡快運營,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落地,年內新增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15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增長20%以上。高標準建設唐島灣金融科創區、青島跨境基金中心,推動資產資源資本化證券化,促進科創投資、保險、貸款聯動。加快建設13所在建高校項目,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全年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70億元。
更好的營商環境,推動更高質量的發展。西海岸新區將繼續實施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清單化推出“放管服”改革舉措,持續優化法治環境。精準服務好存量企業,提升重大活動國際影響力,吸引國際知名管理咨詢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企業中介服務機構落戶新區。
以攻堅突破促項目落地、促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量質齊升。新區力爭今年二季度地區生產總值、海洋生產總值對全市增長貢獻度各提高1個百分點,規上工業總產值對全市增長貢獻度提高2個百分點,稅收占比提高5個百分點。(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凱)
城陽區:
搶抓區域發展新機遇 促項目快建設快投產
城陽區將以全市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動員會暨“項目落地年”觀摩總結會為契機,解放思想求突破,提升能力抓落實,扎實奮進創一流,搶抓城陽邁入青島“主城區時代”“后機場時代”“雙鐵時代”,形成行政區與功能區協同發展共同體的重大機遇,加快建設青島中央活力區、幸福新城陽。
加快更高質量發展。突出開放引領,搶抓RCEP重大機遇,充分發揮中韓和京、滬、深“1+3”客廳等平臺作用,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突出制度創新,推行重點項目全流程在線審批,加快審批提速增效。大力實施老舊工業園區升級改造,創新出臺工業樓宇共享產權政策。突出項目支撐,創新項目資源陽光發布、要素跟著項目走、項目攻堅“揭榜掛帥”、項目落地跟蹤問效等機制,搭建投資項目用地管理全生命周期監管云平臺,促進意向項目快簽約、簽約項目快開工、開工項目快建設、竣工項目快投產。全年引進過億元項目160個以上,抓好總投資3017億元的506個重點項目建設。突出鄉村振興,發揮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化中心引領作用,加快華為智慧農業物聯網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打造智慧農業產業集群。
推動更高品質生活。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加快推進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青島學校等項目建設,推進北大附中、北京八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中等項目洽談,力爭五年內新建中小學69所,打造優質教育匯聚的洼地。構建大健康產業高地,以創建2021年全國健康促進區為契機,高標準謀劃健康醫療科創新城建設,加快海爾細胞谷、青特北大醫療產業園等總投資526億元的40個大健康項目建設。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推進全省首批醫養結合示范街道、全市老年健康綜合管理示范社區建設,加快中鐵建·青島WELL健康城、泰康之家青島養老社區建設,創造健康養老“城陽經驗”。優化宜居宜業城市環境,認真落實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要求。高起點推進機場片區綜合開發,加快建設“未來之城”。實施“暢行城陽”交通綜合治理行動,加快地鐵三期城陽4條線路建設,全面升級“雙鐵時代”公共交通體系,放大內聯外通效應。
實施更高效能治理。扎實推進“陽光城陽2.0”建設,用“陽光”引領社會治理,全力打造陽光發展生態。扎實推進“數字城陽”建設,堅持用數字賦能社會治理,借鑒“天府市民云”“i深圳”經驗,引進聯想、中電科太極等知名數字板塊,推動智慧感知社會事態、處置社會風險、輔助科學決策、提速服務民生,打造智慧城市“城陽樣板”。(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 偉)
市科技局:
著眼產業發展需求 增強科技創新引領
通過學習考察、項目觀摩,市科技局深切體會到,依托科技創新支撐強大產業生態,從而帶動城市能級全面提升,是深圳和成都崛起的邏輯,也是青島發展應該借鑒之處。下一步,市科技局將貫徹落實好全市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動員會暨“項目落地年”觀摩總結會精神,對標深圳、成都,補短板、強弱項,著眼于城市產業發展需求,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堅決改變拿論文、獎項、專利“交賬”的傳統打法,拿上市高企、產業生態和創新生態向城市和市民“交賬”。
抓上市高企培育。壯大高企隊伍,通過科研立項、入庫培育、研發獎勵等舉措推動更多高企上市,吸引全社會資本投資到科創上來。聚焦重點領域優先支持,強化財政資金助優扶強作用,發揮海洋科研等領域創新優勢,在海洋大數據、工船養殖、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物聯網等若干細分領域挖掘有潛力的高科技企業,“點對點”投放支持政策,壯大高科技頭部企業和上市公司。通過政策“組合拳”精準扶持,健全高企上市培育庫,支持入庫企業建設市級技術創新中心并給予20萬元市級科技計劃項目支持,入庫企業可獲最高300萬元研發投入獎勵;發揮上市服務聯盟作用,聯合上交所、深交所等行業機構開展上市培訓、產學研合作、投融資對接等活動,對擬上市高企賦能。
抓產業生態構建。完善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科研立項機制,加速突破產業關鍵技術,構建具有技術核心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發揮制造業優勢,依托海爾等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智能家電、軌道交通、橡膠輪胎等產業;發揮青島門戶樞紐作用,引進日、韓制造業創新資源,建設以青島為核心承接日韓先進制造技術的膠東半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瞄準智能技術、生物技術等第四輪產業革命細分領域,前瞻布局以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為引領的未來科技產業,深化科技“雙招雙引”,加快推進“高端軸承”先導專項等項目落地,培育高科技含量、幾何級增長的經濟增長點。優化科技產業布局,加強對高新區“一區多園”發展統籌協調,突出區域特色,支持嶗山、高新區、藍谷、西海岸等創新資源集聚地,聚焦優勢特色產業方向,打造科教產融合園區,破解創新資源布局分散問題。
抓創新生態營造。促進全球各類創新要素資源集聚融合、高效流動,使全社會創新活力與創造潛能充分迸發。持續開展孵化器提升行動,引進更多“自帶流量”的平臺型科技服務機構,放大華夏基石、春光里、海創匯等機構效應,加速導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以國家級孵化器等為載體,集聚研發、基金、概念驗證、中試平臺等要素,為培育未來科技產業創造優良創新生態。提供市場化科技創新服務,堅持企業“出題目”、院所“作答案”,促進產學研金等創新要素以市場化方式高效融合、形成創新聯合體;以市場化機制推動大型科學儀器共享服務平臺、科技創新券等政策落地落實。要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高標準舉辦創新節,圍繞垂直細分領域舉辦科創沙龍,構建集聚“政產學研金服用”的產業“微生態”,塑造城市科創IP。(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市大數據局:
以更高標準抓落實 促數字青島創一流
全市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動員會暨“項目落地年”觀摩總結會強調,要在數字青島建設上扎實奮進創一流,推動青島數字化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市大數據局將認真貫徹會議精神,進一步深入貫徹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以更大的坐標找差距、更新的思路促轉型、更高的標準抓落實,從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數字基礎設施等領域全面推動數字化轉型,努力推動各項工作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打造“數字山東”引領核心區和“數字中國”建設示范區,爭當城市數字化轉型排頭兵。把數字青島建設擺在青島發展全局、當前和長遠戰略中去統籌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按照《數字青島2021年行動方案》工作部署要求,以“領頭雁”的要求來對標,以“一把手”工程的標準來落實,以“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為出發點推動城市各領域運行方式、業務流程和業態模式數字化轉型,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確保數字化轉型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建設城市運行“一個場景”和政務服務“一件事”,力爭應用場景創一流。聚焦社會和群眾關心關注的民生服務領域和城市治理難點堵點問題,以城市云腦建設為統領,重點協同推進落實12個政務服務“一件事”和12個城市運行“一個場景”工作。在“一件事”方面,通過深入推進“一網通辦”改革,將分散在各部門辦理的“單個事項”集成為企業和群眾視角的“一件事”,基本實現“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網聯動、一證準營”等“六個一”成效。在“一個場景”方面,以場景建設為牽引,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手段支撐推動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有效提升群眾對數字青島建設的體驗度和滿意度。
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經濟及數字基礎設施項目,打造轉型發展增長極。圍繞“十四五”規劃綱要列出的七大數字經濟重點產業、十大數字化應用場景,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營造良好的數字生態,不斷拓展數字經濟發展空間,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總投資1000多億元的“數字青島”重點項目建設,推動農業、工業、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實現山東?。ㄖ袊鴱V電·青島)5G高新視頻園區、青島國際創新園、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市南軟件及動漫園、青島光谷軟件園、海爾云谷等數字經濟試點園區產業規?;l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