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5月26日3版

上合示范區:
聚焦“項目落地年”
跑出上合加速度
上合示范區深入貫徹落實全市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動員會暨“項目落地年”觀摩總結會精神,聚力“4+1中心”建設,推動“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升維競爭、奮力爭先,全力展現項目落地新成效、培育區域發展新動能、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

位于上合示范區的上海電氣風電裝備產業園建設現場。 錫復春 攝
增量提質做“加法”,加速產業鏈條蝶變躍升。樹牢大抓項目、大抓落實的鮮明導向,找準做大做強產業鏈的“關鍵穴位”,謀潛量、招增量、強存量、優質量。創新招引途徑,發揮示范區“招商大使”社會影響力高、行業號召力強的優勢,提升“雙招雙引”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水平,爭取年內落地30億元以上項目4個。堅持“頂格戰法”,建立目標設定、節點管理、跟蹤考核的全鏈條閉環工作模式,以項目落地為根本,頂格協調、專班推進、“快”字當頭,全面提速42個總投資1605億元新招引項目的落地效率。
上心合意做“減法”,加速營商環境全面創優。精政減“冗”。用活用好省、市賦權事項,優化創新生態、產業生態、親商生態,擦亮“‘上’心服務·‘合’您心意”營商服務品牌。實施“標準地”供給模式,提高土地、資金、審批等要素配置效率,促進有限土地資源向優質項目集聚,推動“拿地即開工”常態化、制度化。創新減“隘”。對標RCEP等高標準國際規則,在前期公開發布10項制度創新案例的基礎上,年內完成30項制度創新,啟動20項前端課題研究,為項目引進、企業創新創業和規模發展提供制度支撐,推動示范區成為國際多雙邊框架下地方經貿合作樣板。
平臺載體做“乘法”,加速資源要素聚變耦合。建設投資貿易交流平臺,放大上合博覽會溢出效應,積極推動成立上合—東盟經貿學院,設立上合組織、“一帶一路”以及東盟物流集散中心,力爭歐亞班列全年開行量達到700列,申建國家級中歐班列集結中心。落地落實與17個國家的4個城市、19個園區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加快建設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交易中心,推動與上合組織國家貿易額突破性增長。建設資源要素耦合平臺,用活用好上合國家客廳、央企國際客廳兩大“開放超級市場”,建設法國“國際客廳”,發揮阿塞拜疆國家館的示范帶動效應,推動更多上合組織國家館落戶上合。建設產業集聚支撐平臺,年內開工建設上合國際會議中心等10個總投資264億元的核心區重點項目。
優化作風做“除法”,加速打造“三化一型”隊伍。建立干部能力素質/發展需求新公式,做大做強推動事業發展的分母。學習借鑒蓉深兩市干部“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優良作風,制定“領導帶班、部長輪班、全員值班”工作制度,培育“敢闖敢試、立說立行、善作善成”的上合示范區精神,激勵全體干部強擔當、搶進度、比奉獻,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創建“絲路大講堂”學習品牌,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拓展市場理念、貿易規則、法治意識、國際形勢、國際禮儀等內容,加快打造“三化一型”干部隊伍。實行全員KPI績效考核,探索建立“末位淘汰”制度,樹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凝聚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為推動青島在高質量發展中率先走在前列,展現上合擔當、貢獻上合力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錫復春)
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
優化模式精準招商
實現更高水平開放
全市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動員會暨“項目落地年”觀摩總結會強調,要在推進“項目落地年”上扎實奮進創一流,把工作成效體現在抓項目、促投資上。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將強化項目落地,努力建設航運貿易金融耦合發展的主陣地、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集聚地、新消費引領發展的策源地。

位于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的青島自貿客廳正在建設中。
實施精準招商戰略,建立完善政策服務體系,構建一體化大招商格局。青島自貿片區將創新招商方式,搭建數字化雙向投資平臺,優化“基金+項目”“招商公司+投資公司”和平臺招商等模式。重點引進一批保稅維修、融資租賃、跨境電商等新業態項目;聚焦大宗商品,以橡膠貿易為發力點,吸引橡膠產業鏈企業落戶;建設油品貿易生態體系,推動原油進口權申請實現突破,打通數字倉單平臺覆蓋液態石油倉儲、運輸等供應鏈全鏈條的數字基礎服務體系。重點推進總投資1012.12億元的120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竣工投產;推進博馬科技渦輪增壓器制造項目、中德工業互聯網青島研究院項目等總投資297.71億元的45個重點在談項目盡快落地。
建設航運服務平臺方面,青島自貿片區規劃建設青島國際資源配置中心,重點推進海豐全球航運物流中心項目、船員管理中心項目建設;推進國際船舶交易、保稅船燃供應等自貿試點任務實現突破;建設集航運貿易、金融、法律、仲裁及第三方檢測機構于一體的專業服務平臺。建設國際貿易平臺方面,加快推進“山東大宗”項目建設,形成集交收、物流、信息、供應鏈金融于一體的綜合性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加快建設在線新經濟產業園;推動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等項目落地。建設金融創新服務平臺方面,爭取開展本外幣一體化賬戶試點,鼓勵支持區內企業開設本外幣一體化賬戶;推進數字貨幣試點,探索數字人民幣推廣和使用。
觀摩總結會強調,要在更高水平開放上扎實奮進創一流,狠抓外資外貿提質增量。青島自貿片區將努力放大功能區優勢,發揮自貿區示范帶動作用。重點推進中日韓消費專區建設,完善中日韓跨境電商體驗中心功能,加快建設“空港貨棧”,“中日韓海上高速公路”提速增效。高標準運營中日韓服貿港,加快規劃建設中日韓商務城。完善“國際客廳”功能,做好“國際客廳”宣傳推廣和營銷招商,舉辦“日本周”“韓國周”“德國周”等經貿會展活動。力爭全年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實現新突破。

位于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的東北亞水產品交易中心暨國際生鮮冷鏈平臺項目建設現場。 孫進濤 攝
青島自貿片區將深化106項試點任務實施,打好制度創新攻堅戰,力爭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研究對標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中歐投資協定、CPTPP協定、跟蹤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等,先期開展壓力測試,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凱)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加快城市品質提升
以全市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動員會暨“項目落地年”觀摩總結會為新起點,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將遵循“提速、增量、守正、創新”原則,在基礎設施、城市更新、綠色城市上求突破。提速,就是已開工項目抓進度、抓節點、抓工期,爭取早竣工、早見效;未開工項目抓前期、抓方案、抓聯動,爭取早進場、早開工。增量,就是在重點民生項目建設上再加壓、再努力,爭取實施更多的項目,讓更多的群眾受益。守正,就是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堅決守牢安全、質量、環保底線紅線。創新,就是用好我市獲批綠色城市建設發展等國家級試點機遇,在制度機制上蹚新路、做表率、當示范,為我市進位趕超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城市道路建設先行,科學編制城市道路三年滾動建設計劃、五年建設規劃和十年發展規劃,優化重點項目建設時序,加大城市主干道建設和未貫通道路打通力度。對今年計劃通車的新機場高速連接線、太原路、長沙路—環灣路立交工程,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統籌質量、安全和工期管控,確保如期完成任務;對今年計劃新開工的安順路打通、遼陽路快速路等工程,盡早啟動項目建設。同時,今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還主動加壓,爭取打通未貫通道路30條、整治提升市政道路60條、新增停車泊位1.2萬個,數量均超原定計劃。
加快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借鑒蓉深兩地精雕細琢、匠心建設城市的好經驗和好做法,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將統籌推進城市體檢、老城保護和舊區改造,努力讓城市硬環境更美好、軟環境更優越。圍繞精準解決“城市病”,以開展城市體檢為契機,會同各行業主管部門精準查找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的短板弱項,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資源投放精準度和城市風險防范能力;圍繞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堅持“一街區一規劃”,分門別類推進產業導入、建筑修繕、設施增補、氛圍營造、景觀提升,用新業態、新環境為老街區賦能添彩;圍繞老舊小區改造,堅持“一小區一方案”,推廣膠州市老舊小區改造模式,建設智慧社區,力爭啟動老舊小區改造246個。圍繞“城中村”改造,加快摸清“城中村”有關底數,探索“城中村”改造新路徑、新方法,切實提升群眾居住環境品質。
創新開展國家級試點任務。以我市獲批首個國家級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為有利契機,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將加快建立以綠色融資為特色的城鄉建設市場化資源配置結構,會同各行業主管部門統籌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功能修補,推廣綠色建造、清潔取暖,普及綠色建筑,創建綠色社區,共享綠色生活,加快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青島力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優化就業創業服務
持續增強人才動力
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提出,作為重要的民生部門,將以“項目落地年”為抓手,聚焦聚力15個攻勢和13條產業鏈,落實好“雙招雙引”、民生保障各項任務,持續推進人社工作創新發展。
落實“六穩”“六保”穩就業、保居民就業任務。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聚焦落實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左右、保持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向好的目標,與廣大市場主體和創業者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加大就業創業扶持力度,優化就業創業服務,特別是要采取有力措施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和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和鼓勵靈活就業等新就業形態的發展。
全面推進創業城市建設。作為創業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所在單位,人社部門將協同37個小組成員部門,聚焦“三個一”目標(用一個辦公室、一條熱線、一個小程序,實現一次問清,一站服務,一服到底),深入推進創業城市建設各項工作。
健全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扎實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和完善多層次社保體系工作,確保全年企業社會保險參保繳費人數凈增7萬人以上,進一步完善社保服務,持續優化退休待遇領取“大數據靜默認證”體系,使參保群眾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深入推進人事人才工作改革。聚焦產才融合、圍繞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等重點工作,大力開展招才引智品牌活動。推進“一站式”人才服務體系建設,推行“無感服務”試點。圍繞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建設,加大吸引海外人才來青留青創業的工作力度,保障技能人才供給。進一步激活事業單位活力,堅定不移推進用人自主權下放,搞活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針對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對職稱評審工作的實際需求,全面推開企業職稱評審工作。實施鄉村人才技能提升行動,培養不少于10000名“土專家”“田秀才”。
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推進“一件事”辦理。聚焦企業職工退休、創業、失業、高層次人才服務、工傷辦理等“一件事”,建設“人社一鍵通”公共服務平臺,實現數據共享、打包聯辦,實現“一門提報、一窗受理、數據跑路、后臺聯辦、統一反饋”,更好更便捷地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責任編輯:郝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