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一年一度的畢業季,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理學院2017級應用物理學專業18-702宿舍6人乍現“321”升學模式:3人保送名校、2人考研至985、1人前往德國留學。其中,雷宇軒被保送至北京大學,張光平被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學,宋建軍被保送至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劉天福考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彭雙喜考取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施文童前往德國留學。
這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理學院著名的“學霸宿舍”,因物理而相遇,因緣分而結成兄弟,被同學們冠以“學霸兄弟團”的六人,積極向上,樂觀豁達,并肩度過了四年的奮斗青春。

18-702宿舍在“創造太陽”雕塑前展望未來 鄭曉娟攝
埋頭科創
得獎學金21次、評優秀稱號8次、比賽拿獎16次
在大學四年里,他們獲得中國石油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綜合優秀一等獎學金、社會工作獎學金、科技創新獎學金等獎學金21人次;獲評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共青團員榮譽8人次;獲得全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CUPT)華東賽區三等獎、山東省大學生物理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省級一等獎等獎項16人次。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這片沃土里,他們積極把握機會,都負責或參與過大創項目,有的發表核心期刊論文,有的設計創造科技作品,在科創道路上穩步邁進。
自邁入大學以來,宋建軍就對物理有著濃厚的興趣,研究得越深入,越能體會其中的樂趣,“成為中物院的一名研究員,為國防事業添磚加瓦就是我的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到《數學物理方程》這門讓所有物理生都很頭疼的專業課程時,他們也總是“不破樓蘭終不還”。“學數物的那段時間我反思自己困惑的原因后,去到更安靜的實驗室去學習,堅持著慢慢地就會好很多。”施文童強調學習要時時反省,事事求真。
研究和學習向來是學霸兄弟團的生活重心。“基礎實驗樓D的物理實驗室就是我們第二個陣地,充實了我們整個大學生活。”宋建軍回憶起大學一路走來,最讓他滿意的制勝法寶就是“費曼學習法”,“該學習法指導我們在學習新知識時,嘗試將知識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教給身邊同學以驗證自己是否充分理解這一概念,這樣就能實現雙贏。”他自信滿滿地分享著。學習之余彭雙喜還抽空給學弟學妹們補習,只花了兩天就把一個學弟從重修的邊緣提高到了70分,雷宇軒對他熱心腸身體力行帶來的這種雙豐收很是欽佩。除此之外,學霸兄弟團都有各自的一套“秘密招式”來攻克物理難點,“心到、眼到、口到”,“規律作息”,“注重思考,培養邏輯思維”,“書看三遍,一遍讀厚、二遍讀透、三遍快讀”等等。
大三是人生道路的又一個十字路口,他們面臨各自人生最重要的選擇,劉天福、彭雙喜積極準備考研;雷宇軒、宋建軍、張光平為保研輾轉各大夏令營;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德國項目講座吸引著施文童,在咨詢了有關人員后,他一直在為德國留學準備資料,投遞簡歷。
兩人結盟“喜提”研友,彭雙喜總是和劉天福結伴出入圖書館和宿舍。清晨他們伴著朝陽而學習,晚上望著明月而入睡,兩腳踏入考研大軍,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張光平回憶起劉天福考研那段時間,為了幫助劉天福節省出盡可能多考研復習的時間,他總是帶著任務上課,不僅要保證自己對于知識貫通,還為他篩選學習重點,助力考研復習。“我并不是很緊張,因為能做的都做了,我也相信我的成績會讓自己滿意。”彭雙喜從容地說著,當一個人做好萬全準備之時,等待他的只有一個證明自己的時機。
“大學領悟三個東西,第一是自學的能力,第二是開拓的眼界,第三是堅持的毅力。”張光平說起實驗課上老師教會他的道理,施文童也深有同感,在確定德國留學目標后,學習專業課之余還要學習德語,“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

18-702兄弟團在upc前合影 鄭曉娟攝
積極生活:
爬山、聽講座、約飯、參觀博物館,挖掘正能量
“為了夢想瘋狂這一次又怎樣,奔跑吧!驕傲的少年……”兄弟團用《驕傲的少年》作為他們宿舍的形象代言歌曲,生活如斯,綻放光彩!
“那天傍晚我們一起爬上泰山,清晨時候終于看到了期待已久的日出”學霸兄弟團在大學四年時光里深深埋下了一個爬山情結,閑暇時光他們總是結伴爬山,到目前已經登頂了泰山、嶗山、瑯琊山、大珠山、小珠山。四年的點滴生活回憶像一幕幕彩色電影,留在時光里,更種在了他們心里。
陽光開朗、安靜內斂、沉穩心細、熱情真誠、成熟自律,他們性格迥異卻因相互包容、相互欣賞而共同成長,“我們的兄弟情、生活習慣包括宿舍學習氛圍,其實都是自然而然的,大家都能夠互相理解,彼此包容,所以刻意追逐營造的東西很少。”雷宇軒總是很平淡地看待他們取得的成績。身邊人對神秘的學霸兄弟團課外生活充滿好奇時,劉天福只一句“積極對待生活就好比和女朋友約會,能夠提升自己”就逗得眾人哈哈一笑。
學習搞起來,腦袋更要武裝起來。正逢建黨100周年,晚飯后圍坐在筆記本電腦前一起看《覺醒年代》是兄弟團們饒有趣味的集體行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除了觀看影片,他們還一起參觀了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粟裕將軍墓、海軍博物館等地,各大講座現場也總能看見他們奔走的身影。“好的宿舍關系有益于宿舍內所有人的發展,這種效果是1+1>2的,在宿舍內形成一種更加積極、共同的生活節奏,能夠提升個人能力,緩解生活上的情緒壓力。”張光平說,宋建軍為了感情上的事情失落時,大家就輪著約他“干飯”、安慰情緒、替他分析和總結,回想起來大家都覺得那時候他們比大師還懂。恰當的放松仿若靈丹妙藥,正值畢業季,學霸兄弟團還聯合其他專業的同學設計組織了一場電子競技爭霸賽,“這場比賽又燃起了我們的團魂,可惜被虐得很慘!”彭雙喜無奈地感嘆技不如人。
攢機、在機械單位兼職、打籃球、在研究所實習、學習德語等等,即使是課外生活,學霸兄弟團也在興趣里奔走,充實的課外活動讓他們更加投入地熱愛生活。

18-702兄弟團在地球儀前面合影 鄭曉娟攝
祝福彼此:
在追夢的道路上,我們結伴同行
志同道合的六個人齊頭并進,在談到“學霸宿舍”這個稱號時,宋建軍表現出他們學霸兄弟團一貫的淡然,“這個稱號只是一個結果,而非我們的目標,將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于學霸兄弟團來說,學術鉆研就如登山,翻過一座又一座山,站在山腳下,只見遠處青山連綿不絕。
生活在一個畢業季里完結,又在另一個新征程里重啟,學霸兄弟團不負眾望,殊途同歸,踏上“研途之旅”,大學四年時光他們互相鼓勵,互相學習,在各自的青春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追夢的道路上,我們結伴同行,為夢想披荊斬棘,別忘了還有兄弟。”他們對彼此許下最真誠的祝福。
在這個炎熱的畢業季,兄弟團一邊忙著畢業設計,一邊用鏡頭留下校園里各種美好的回憶,參加一場場師生友誼運動賽事,和朋友們互相紀念,在畢業照里綻放最帥氣的笑容,也為大學四年時光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物理世界在等待他們繼續翻山越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學生記者 鄭曉娟 李雨芯 通訊員 楊安)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