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跟黨走”2021青島市入選山東省群眾優秀新創文藝作品匯報演出,6月8日下午在位于順興路26號的市北劇場舉行,代表了“青島群眾原創”實力的作品在這里集結,做最后的“備戰”。據了解,端午節后,青島將有六件群眾原創作品出征威海,參加在那里舉行的第十二屆山東文化藝術節群眾優秀新創文藝作品匯演,而這次匯演,也是為三年一度、即將在2022年頒出的全國群眾文化最高獎——群星獎進行的一項優中擇優的全省選拔活動。
音樂、舞蹈、戲劇、曲藝,此次入選山東省群眾優秀新創文藝作品的六件“青島原創”涵蓋四大門類。
對口評書《水下愚公》,根據上世紀90年代初發生在某工程指揮部炸礁隊的真實故事改編,它生動講述了炸礁兵這一鮮有人了解的軍人群體在特殊的戰場,與海濤礁石相伴,與雷管炸藥為伍,為萬噸巨輪和軍艦編隊打開深海通道、為海洋強國戰略無私奉獻的事跡。
茂腔小戲《秋夜難眠》,描述了膠州灣畔一新型農家的一對小夫妻在一個秋夜沉浸在豐收的喜悅,知足感恩中互訴個人理想、憧憬美好未來的心情,幽默恢諧的生活氣息貫穿始終。

呂劇《賣房》,講述了一個正處于婚姻危機中的家庭因一次賣房引發的風波,傳遞具有現實意義的正能量的婚姻觀與家庭觀。

當代舞《青春記憶》,講述一位退伍老兵的回憶,用舞蹈的語匯勾勒出紅色的青春記憶。

合唱曲目《紅船,紅船》,在一群2至6年級孩子們的歌聲牽引下,百年前的嘉興紅船啟航,駛向人們的心海。在旋律創作中特別融入的國際歌等耳熟能詳的經典元素和全新節奏編排,讓聽者耳目一新。

小合唱《海邊少年》是今天下午唯一沒有參加匯報演出的作品,這首原創曲目的詞作者是青島兒童文學作家張吉宙,作品傳達了少年們對海洋的熱愛,還有他們立志開發海洋、報效國家的遠大理想。
這些作品也反映了青島近幾年來群眾文藝創作不斷創新和積聚人才的過程。戲劇《賣房》的導演崔彩彩,曾經也是青島獲得群星獎的兩部舊作《新房之夜》《將心比心》的導演,這次,她特別展現了小戲的短小精悍和靈動,并為此推翻了原稿,大膽強化了傳統戲曲中的程式化運用,而沒有把這出15分鐘的小戲做成話劇加唱的簡易模式。作品雖短,關注現實的寓意卻是意味深長的;對口評書《水下愚公》也是對傳統評書的一次創新,將評書做成對口的作品并不多見,而像這樣男女演員混搭的表演模式也鮮有嘗試。
據悉,6月14日,六件作品將代表青島群眾文藝出征威海,而此次,入圍在威海舉行的第十二屆山東文化藝術節群眾優秀新創文藝作品匯演的全國群文佳作共計80件,它們是從685件新創群眾文藝作品中,經專家初評選出的。明年,群眾文化的最高獎——群星獎山東省的入圍作品,就將在威海的這次匯演選拔中產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文 王雷/圖)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