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記者從青島市博物館獲悉,在煙臺舉辦的“2021年山東省古籍保護會議”上,青島市博物館館藏明拓本《秦泰山刻石》獲得“山東省古籍普查十大新發現”殊榮。

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即將到來之際,按照山東省文化廳和旅游廳的部署,6月3日至5日,由山東省圖書館、山東省古籍保護中心主辦,煙臺市圖書館承辦的“2021年山東省古籍保護會議”公布了“山東省古籍普查十大新發現”名單。經前期的網上投票和專家評議,青島市博物館館藏明拓本《秦 泰山刻石》從全省23家單位推薦的25部新發現古籍中脫穎而出,入列十大新發現。

“秦泰山刻石”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之一,是秦始皇封禪泰山的唯一保存實物,被世人譽為“天下名碑之最”。而碑刻上的李斯小篆,是在“書同文”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書體,一直被歷代學者視為珍寶。漢劉勰曾說:“始皇勒岳,政暴而文澤”。元代郝經在他《太平頂讀秦碑》中贊道:“拳如釵骨直如筋,屈鐵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勁宜飛動,回視諸家肥更癡”。魯迅更是譽之為“漢晉碑銘所從出”。其遒勁若虬龍飛動,清秀如出水芙蓉,足見其藝術魅力。“秦泰山刻石”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雨捶拓,目前僅余十字殘石保存在泰安岱廟。

此件拓本一冊八開,冊頁式、剪裱裝。縱26.8cm,橫14.1cm。內容為“秦泰山刻石”中李斯手撰二世詔書的明“二十九字拓本”與清“十字拓本”合裝本并附多位名家題跋。曾為青島市文物商店舊藏,在2012年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試點工作期間,為青島市文物商店普查上報文物之一,后撥交青島市博物館。2014年,在青島市博物館可移動文物普查文物鑒選中,經過故宮博物院碑帖專家施安昌先生、尹一梅女士鑒選肯定。在2014年11月,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孟憲鈞先生等專家組鑒定,定為國家一級珍貴文物。2016年5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根據拓本上的鈐印題跋可知,拓本歷經多位名家如趙秉沖、楊賓、陸紹曾等所鑒賞、收藏,更有翁方綱在嘉慶己未(嘉慶四年)夏六月廿六日于北平題寫的詩跋《岱頂秦篆廿九字殘拓本歌》、張燕昌寫于嘉慶五年的收藏跋,詳述了此拓本的來歷。此后,趙魏于嘉慶二十一年、張廷濟于道光三十三年、沈樹鏞于同治七年,分別題跋,詳細闡述了此拓本的珍貴性和流傳經歷。該拓本上還完好保留了徐同柏于嘉慶乙亥年、張廷濟于道光辛巳年、趙之謙于同治甲子年題寫的題簽,是流傳有序、極為難得的碑帖文物珍品,趙魏稱其“洵為宇內鉅觀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通訊員 羅琦)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