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6月30日16版
一周說
高溫“大考”,期待“最優解”
高溫,是一道嚴峻的民生考題。
撲面而來的暑熱,不僅讓青島這個海濱城市迎來了八方人潮,也考驗著城市體系的強韌度和靈活度。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和優化社區治理機制,讓百姓安然度夏,猶為關鍵。
近期,用水投訴、供電故障、消防隱患、浴場管理等與高溫相關問題在各投訴平臺上呈現“霸屏”模式。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上,因天熱引發的各類吐槽也驟增,尤其是停水、缺水等造成的生活困擾、安全隱憂等更是躍升榜首。近期,多位觀海網友反映,市北區興元路興電小區、嶗山區深圳路中南公寓、膠州市李哥莊街道周家村吉祥苑小區、西海岸新區隱珠街道光大銀都小區等突發停水,給居民生活造成不便。還有不少觀海網友留言,反映市北區、李滄區等不少小區消防蓄水池內無水,存在安全隱患。
無論是何種原因造成的停水投訴,還是各類消防設施的無水狀況,都是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近日,受高溫天氣影響,青島提前進入用水高峰期,供水設施已處于滿負荷運行狀態,6月20日市區日供水量達82.07萬立方米,逼近83.77萬立方米的單日供水歷史紀錄,為公用事業應對即將來到的酷暑提供了一次“小測驗”。為有效保障今夏供水高峰期間全區生產、生活用水,供水系統已嚴陣以待,提前介入,全面應對。但高溫天氣下,城市公共系統的每一個鏈條都須足夠強韌,才能保障整個系統順暢運行。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不僅供水系統,供電、消防等職能部門,如何有效解決各類高溫下的訴求,也都成為一次“大考”。應該說,一些隱患在特殊天氣集中暴發,說明城市運行系統中依然有些環節需更加精益求精、未雨綢繆。越是高溫逼人,城市系統的民生鏈條越是要更超前一點、細致一點、完善一點。
高溫不僅考驗著公用事業領域的反應能力,也是對社區治理能力的一次有效檢視。隨著暑熱加重,居民小區內的諸多“城市病”也高頻發作,老舊雜居小區圈地種菜、亂堆雜物、私搭亂建等亂象及導致的糾紛時有發生,成為近期留言的“高燒區”。事實上,長期以來,遇到此類問題,老百姓都是找區市、部門投訴。無論是街面整治,還是用水難題,無論是消防隱患,還是用電糾紛……這些投訴往往都是由政府主導主辦,層層下派,這也無形中加重了社區負擔,讓本來就人手有限、經費緊張的社區工作被迫進入低效重復的循環。更有甚者,有的社區還會陷入“干部拉滿弓、居民當觀眾、多方不滿意”的困局,最終影響了政府部門的形象和口碑。
無疑,暑熱中各類社區的“高燒”難題,為城市治理體系的靈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有專家認為,想要讓各類民生難題盡快“退燒”,除了職能部門向前一步、主動擔當外,還應對癥下藥,取用高效、務實、低成本的社區治理體系這味“良劑”。通過黨組織“下沉”到戶到人、搭建平臺、引領廣大群眾參與共建共治、各類組織積極協同,提升社區居民對其所在社區的歸屬感、認同感、自豪感,以此激發社區活力,喚醒社區治理內在動能,從而有效根除社區治理中力量單一、關系錯位、成效有限等“病征”。
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強調:“要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更好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痹谶@方面,上海市普陀區無疑是社區自治的典范。該區推出的“1+3+X”社區治理機制(1是居委會黨組織,3是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X是涵蓋網格片區在內的各類行政執法、矛盾調處力量,以及其他各類區域化資源),有效解決了社區治理中“小馬拉大車”的困境。該區真北五居委會抓住“無違建居村”創建契機,統合“1+3+X”各方面力量,采取黨員帶頭、責任包干的形式,推動小區內230扇私裝鐵門的平穩拆除,打通了多年堵塞的“生命通道”。通過社區自治機制,該區許多小區的停車矛盾緩解了、安保系統升級了、環境面貌美化了,原來投訴量高企的各類民生“病征”全面“消退”。
高溫,不僅考驗民生,更為社會治理體系切實實現共治共享提供一次實踐機會。社會治理的主體是人民。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需要積極引導居民自覺回歸自治本位、發揚“主人翁”精神。未來,在城市快速轉型發展過程中,青島如何跳出治理路徑中主客體錯位的窠臼,增強群眾議事協商能力,提升社區治理效能,全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期待青島在暑熱之下,為這場民生“大考”找到“最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