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怎么來的這么快?很多家長一想到家中的“神獸”出籠,就不由得頭皮發麻。假期對于孩子們來說是各種游戲、美食和無拘無束,可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利用假期使學業有所提高、學點特長,于是孩子與父母需求的沖突,造成暑假很有可能成為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高發期。
如何科學合理地制定暑期規劃?讓孩子們度過快樂又有意義的暑期時光?青島市市立醫院臨床心理科主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韓露建議:
1、制定計劃很必要
將近兩個月的漫長假期,孩子想做的就是放松再放松,父母考慮的是復習加預習。想要平衡這兩者的關系,制定個一個暑期計劃是最好的辦法。
這項計劃的實施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參與,比如開一個家庭會議,雙方提出需求和建議,勞逸結合,長計劃短安排,科學調整時間和內容。等到假期過半時重新審視一下,看看計劃完成的程度及效果,進行相應的調整。
特別提醒小升初、初升高的同學,開學后將面臨新的環境和新的學科,學習方法和難度將會有大的改變,建議孩子們做好心理準備,提前預習,以確保順利過渡。
2、“報班”注意有限度
暑假是學年之間的一個承接時段,它給了同學們一個休整身心的好機會。但是大部分家長都不愿意放過這么一個查缺補漏緊追猛趕的好機會。因次大部分家長都會為孩子報各類學習班和興趣班,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進步,才藝非凡。更有甚者,補習班多到比上學還累,補習之余還要做暑假作業,孩子們苦不堪言,由此產生厭學情緒甚至心理問題。
微信圖片_20210706104139
報班本身是沒有壞處的,但是切記盲目。建議家在報班之前,先征詢一下孩子的意見,看看孩子有什么興趣,了解孩子哪門課程確實需要補習。這樣不但更有針對性,孩子也更容易接受。否則不僅學習效果不佳,還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引起親子矛盾沖突。
3、培養生活責任更重要
孩子在長大的同時,責任心也在萌芽。平時上學期間,父母為了給孩子留出更多的學習時間,一切生活事宜大多包辦代替,其實這樣做反而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承擔家務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最好的方式。因此家長可以利用暑假期間,讓孩子學做家務,小到買菜、做飯、洗衣、刷碗,大到家庭支出、置辦物件,人情往來,都可以讓孩子參與其中,讓孩子當回“小管家”,主持家中各項事宜。
另外,外出參加夏令營、游學、公益活動等,都可以讓孩子離開父母嘗試自己照顧自己,接觸社會,是一個既增長見識又培養獨立能力的好機會。
4、走進大自然 增進親子關系
暑假是帶孩子領略大千世界的好時機。夏天有充足的空氣、陽光,天地廣闊,各種動植物、自然景觀,給孩子以良好的感官刺激,心理的安寧與美的享受。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孩子在接觸大自然的過程中,既增長了自然知識,又領略了風土人情,開闊了視角,拓展了眼界,有利于啟蒙孩子的求知欲和思維。
假期是父母增進親子關系的大好時機。比如參加家庭拓展活動,家庭旅游,一起閱讀,一起游戲。其實,孩子接納大人做朋友的條件很簡單,那就是,大人要把自己變成小孩子,像孩子一樣玩樂。最好的親子關系也是朋友關系。
5、安全總是最重要
最后一點需要強調的是,無論你希望怎樣度過暑假,安全都是最重要的。家長一定要為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如用電、用火、飲食、交通、游泳、上網等,提高孩子的暑期安全意識。
最后,祝所有同學們暑假快樂!(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通訊員 張瑄)
韓 露 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青島市醫學會心身醫學專科分會委員、秘書,青島醫學會第八屆精神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長期致力于綜合性醫院心理癥狀的識別,老年精神疾病的的診斷和治療。
門診時間:本部周二下午
你和孩子做好“暑假計劃了嗎”?你們的計劃包含哪些內容?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更多內容請關注“觀海·傾訴”頻道。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