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經常去撫慰。’這是美國著名醫生特魯多的墓志銘。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的婦科中心主任趙淑萍就是這樣的一名醫生,她用精湛的醫術和仁愛之心為患者治愈傷痛。”在寫給市衛生健康委和婦兒醫院的感謝信里,患者楊直珍的丈夫張鑒毅這樣寫到。

去年底,75歲的楊直珍被確診卵巢癌晚期。因為年齡高、手術風險大,楊直珍的求醫之路并不順利。發病以來,她輾轉多家醫院就診,被病痛折磨得暴瘦了25斤。后來經多方打聽,楊直珍到了婦兒醫院婦科門診。
對婦兒醫院婦科中心團隊而言,越是困難的病人,越要集合最大的力量去幫助。接診醫生很快為楊直珍啟動了多學科會診。專家們認為,楊直珍的腫瘤在盆腹腔內廣泛播散,伴有大量腹水,情況非常嚴重,建議進行手術治療。趙淑萍說:“盡管已是75歲高齡,但患者平素身體健康,經過綜合評估,患者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代償功能可以耐受手術。”
手術當天,婦科和綜合普外科的專家共同站在了手術臺上,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努力,成功施行腫瘤細胞減滅術和盆腔粘連松解術,切除的最大腫物體積約13cm*8cm*3cm。生命體征平穩后,楊直珍被轉入綜合普外科繼續治療。半個月后,病情穩定,身體狀況恢復良好的她終于脫下了病號服。

“用仁心托起生命的希望”,與感謝信一起送至的還有一面錦旗,“我老伴本來對手術有著很大抵觸,是趙主任一聲聲‘老姐姐’的深情呼喚,感動了我老伴,讓她有了信心。術后趙主任和孫主任不管忙到多晚都會抽空到病床前詢問情況給她鼓勵。”張鑒毅說。
“別的醫院不敢收治的需要手術的高齡患者,只要找到我們,我們就敢收。”趙淑萍說。“你健康,我快樂”一直被她視為座右銘。“既然她們前來求助,就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要做出回應,不辜負這份信任。”她說。
“她就像鄰家妹妹,特別溫暖。” “無論多晚,她都來看看我們,給我們吃下‘定心丸’。”……在婦科中心的病房里住著很多卵巢癌、宮頸疾病的老年患者,提起趙淑萍,她們都贊不絕口。
醫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人學,離不開高精尖的科技、精湛的技術、充足的知識儲備,也同樣需要人性的光芒與對生命的敬畏,如此才真正稱得上仁心、仁術。在30余年的從醫生涯中,趙淑萍視病人為親人。
“以醫院為家”是她的工作常態,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在她心中,病人永遠是第一位的。只要病人需要,她便隨叫隨到,再苦再累、加班加點,她毫無怨言。慕名而來的病人排成長隊,為了讓病人及時就診,她經常下午1點半甚至2點才能吃上早已涼透的午飯。
能被病人信任和理解,是醫務工作者最大的榮譽和自豪。從醫以來,趙淑萍一直以此激勵自己、鞭策自己。30年來,她堅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為了那份“以保障女性健康為己任”的堅守,她練就了一身救死扶傷的技能。

為了更好地服務病人,她帶領團隊率先在青島地區開展了新技術,如腹腔鏡下陰道殘端骶骨固定術、單孔腹腔鏡技術、宮頸癌新輔助化療等,為病人提供創傷最小、恢復最快、最適合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極大地提高了婦兒醫院婦科中心的診療水平,也為半島地區女性健康保駕護航,帶來福音。
為了推動婦科中心可持續發展,趙淑萍提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強”的新思路,她率領團隊先后創辦了“東北亞國際微無創診療與研發中心”、盆底康復中心,盆底康復中心成為山東省首家全國盆底康復培訓基地、山東省首家盆底康復分級診療云平臺。她還率先在青島市開設PAC門診、復發性流產、更年期綜合管理、月經病等專病門診,達到專病專治。在她的帶領下,婦科中心業務飛速發展,規模日益擴大,臨床工作得到了量的突破及質的飛躍。近兩年來,不論是門診量、住院量還是手術量同比增長3倍,三四級手術占比高達88%。(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