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5日訊 今年,深圳市第七次黨代會報告提出,以碳達峰、碳中和引領綠色發展。近年來,深圳一直以綠色理念引領品質城市建設,始終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的定位要求,在綠色建筑、無廢城市、河道治理等領域探索出卓有成效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路徑,曾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譽為“綠色先鋒城市”。
深圳綠色建筑的數量和質量均走在全國前列,打造了一批高星級、高品質綠色建筑標桿項目。深圳在發展建筑節能、綠色建筑的過程中,堅持規劃引領、強化政策保障、重視標準提升、開展試點示范,走出了一條適合深圳發展實際的綠色低碳之路。今天下午,青島市第六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舉辦“青深智匯坊之學員大講堂”第三講,“綠色”成為焦點話題: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智能建造產業集聚……

綠色發展推動城鄉建設提品質、上水平
城鄉建設不僅是物質空間建設活動,也是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綠色生活方式的行動載體。我國每年房屋新開工面積約20億平方米,消耗的水泥、玻璃、鋼材分別占全球總消耗量的45%、40%和35%;要轉變城鄉建設方式,推廣適于綠色發展的新技術新材料新標準,建立相適應的建設和監管體制機制,對促進城鄉經濟結構變化、促進綠色增長、全面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體悟實訓干部辛克剛認為,當前城鄉建設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突出問題:一是整體性缺乏,城市規模擴張與產業發展不同步、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與資源環境承載力不適應;二是系統性不足,城鄉基礎設施體系化程度低、效率不高,“城市病”問題突出;三是協同性不夠,忽視城鄉傳統山水空間格局和歷史文脈的保護與傳承,城鄉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存在不少薄弱環節。

辛克剛
深圳建設用地9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56萬,人口密度高、開發強度大。著眼于可持續發展,早就推進綠色低碳城鄉建設實踐,并取得經濟發展和生態城市建設的雙重成就,主要得益于理念創新和堅持規劃引領。深圳堅持生態優先,構建城市生態宜居體系,并法定化管理;同時,堅持“組團式”的空間布局模式,多個中心、產城融合。組團結構保留了良好的生態資源,有利于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城市建設協調; 有利于通過構建快速公交走廊,形成以公共交通為導向(TOD)的發展模式。另外,深圳城市更新推動產業升級,推動低碳化的經濟轉型,城市建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產業,金融、物流、文化產業、高新技術成為支柱產業。

“綠色發展是理念,更是實踐,需要坐而謀,更需起而行。綠色發展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堅持久久為功。”辛克剛表示,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堅持不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推動青島城鄉建設提品質、上水平。
“智能+”實現建造精益優效、節能降污
提起數字化,人們并不陌生,而說到“數智化”這個概念,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數智化,是數字化的進階版,它不是單純的技術變革,而是技術、業務、管理、文化的全面變革,實現消費端與供給端全要素、全場景、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智能,建立企業智能運營和決策體系,持續推動企業產品創新、業務創新、組織創新,構建強大的新競爭優勢。
近十年,國內外建筑業將智能建造技術作為建筑業數智化轉型及發展建筑工業 4.0 的關鍵技術,制定建筑業的發展規劃和戰略。去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3部委聯合發布的《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2035年我國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取得顯著進展,“中國建造”核心競爭力世界領先,邁入智能建造世界強國行列。

“智能建造的特征是一體化、高品質、人機協同、全周期管理,通過‘智能 +’,提升建造質量和建造產品的品質,實現建造行為精益優效、節能降污,提供安全、綠色、舒適的建造產品。”體悟實訓干部李林杰認為,深圳是國內各行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標桿城市之一,其在建筑行業數智化轉型方面也進行了大量探索和實踐,尤其以BIM研發及應用為核心,在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系統)作為目前公認的建筑行業數智化轉型的核心技術, 隨著其不斷完善并推廣,將推動傳統建筑行業不斷升級改造,從原有的主要依靠人力完成的較為粗獷的管理模式轉變為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管理,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升級轉型。

李林杰
2017年1月,深圳市提出采用裝配式的建筑必須采用BIM技術,福田區成為第一個全面推動BIM技術全生命周期應用的區。在項目方面,以深圳建筑工務署、福田區建筑工務署、南山區建筑工務署為代表,在政府重點項目中大力推廣智能建造技術,大幅提高了項目管理效率與精度,提升了項目收益,提高了社會企業對智能建造相關技術的認可度。
深圳在推進建筑業數智化轉型方面的經驗,除了政策外,還支持成立專業咨詢服務機構。深圳支持成立了斯維爾、畢美科技、嘉瑞信息、前海數科等一批高水平專業咨詢服務機構,通過對智能建造相關技術的深入研究和人才團隊的打造,為項目各階段智能建造提供全過程咨詢服務,有效地推動了智能建造技術在深圳的快速發展,其中部分龍頭咨詢服務機構已面向全國范圍提供管理咨詢服務。
“深圳還特別注意充分發揮商協會作用,2019年12月,深圳市建筑信息模型產業創新發展促進會成立,成為政府部門與各企業之間的紐帶,深度參與相關政策標準制定,帶動建筑行業管理模式迭代更新,積極推進深圳市智能建造產業與社會資源的整合,對行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李林杰介紹。(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駐深圳記者 梁超 文/圖)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