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24日訊 8月19日,由市政協委員聯絡活動工作室、青島日報社、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共同打造的“傾聽與商量”協商平臺第九期協商活動舉行。本期協商活動由市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承辦。市政協委員、職能部門代表、專家學者在活動現場,共同就“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優化營商環境”主題展開熱議,在傾聽中交流思想、凝聚共識;在商量中匯集力量、解決問題。
據悉,推進數據共享,相關部門已經有所作為。今年5月,市政府印發《“為民服務,數據賦能”攻堅行動方案》,重點開展四大專項行動,其中就包括數據壁壘清零。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已有可共享數據的應用力度,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通過信息共享核驗實現網上審批、智能審批、‘零材料’辦理。”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會佐表示,作為數據的提供方,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將配合市大數據局做好數據歸集、整理,為其他需要使用審批領域數據的部門提供完整規范的數據資源,加快推進數據共享。
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證照應用是提升“一網通辦”水平的基礎性要求。在前期調研中,市政協委員們發現,青島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證照推廣工作相對滯后。這讓很多本來可以完全網辦的業務變成了線上、線下同步推進,或是完全線下推進。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審批領域電子證照制發和歸集,并與‘愛山東’‘青e辦’App進行對接,實現電子證照在更多渠道的應用。”張會佐表示,電子簽名、電子印章在行政審批領域的應用也將加強,群眾、企業辦理業務時,可在線簽署材料,申請電子簽名、電子印章。
項目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突破口,對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今年是我市“項目落地年”,項目建設比較集中,對項目的審批、監管、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9年,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要求,青島全面啟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優化精簡審批流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政協委員調研的情況來看,我市工程項目建設審批環節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審批權限下放后,各區市審批標準不一的情況相對突出,影響了項目推進。
“同一事項在不同區(市)審批標準不一致,在全國行政審批領域是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張會佐表示,為了破解難題,青島正在推行跨域通辦、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管理和“零基礎”標準化梳理,方便企業及群眾在不同區域辦理業務,為今后進一步審批提速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