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作文名師智囊團本期嘉賓:同安路小學李軍紅老師
作文,就這么簡單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同學怕寫作文,一寫作 文 就 犯愁,有一部分同學寫作文時東拼西湊,甚至抄襲別人的文章。大家怕寫作文的原因大致有兩方面:不知道寫什么和不知道怎樣寫。其實,只要運用恰當的方法,寫作并不困難。情感真摯的材料+真情實感的表達=一篇優秀的作文。
選材方面,生活中每一天都會發生許多事,有的事大,有的事小;有的事很重要,有的事很平淡。不論什么樣的事,只要你做個有心人,用心去品味、去感受,這些事都可以成為你寫作的素材。當然,這需要你平時注意細致觀察,觀察這些有趣的、有意義的事情,觀察這些事情中人的言行舉止,觀察人物的特點。
表達方面,情感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不能生搬硬套說大話、說空話,而要吐真言、抒真情。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寫,這樣的文章才真實,別人才愛讀。當然,在表達情感的時候,我們恰當地使用一些佳詞妙句和修辭方法,注意一些細節描寫,就會使文章的內容更加生動。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讀書、多積累,學會靈活運用。
選出情感真實的材料,進行真實情感的表達,就是一篇優秀的作文。作文,就是這么簡單!
(作者為一級教師,連續多年擔任語文教研組長,特別是在作文教學方面有獨特的做法,指導學生在全國、省、市作文比賽中獲獎。 )
兒時的回憶
青島53中 陳旭晗
“這兒還是一點都沒變啊! ”坐在開往姥姥家的公交車上,我看著窗外喃喃自語。姥姥家在李滄區,離我家并不是很遠,但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我回去的次數越來越少。姥姥家承載著我兒時的記憶。今天,走在熟悉的路上,幼時的美好回憶如過電影一般在我的腦海中滑過。
小時候的我像風一樣,待在外面的時間總是比在家里長,家是關不住我的。我向往外面的大好風景,常常清早起床,就跑到小區的小湖邊看爺爺們打太極。和小伙伴們嬉戲打鬧,中午吃完飯后,不顧大太陽,跑到樓下去“周游世界”,從中午待到傍晚。又在晚飯后,拉著姥姥到小湖邊乘涼,散步。
小時候的我像小太陽一樣,天真可愛,透著孩童的活潑爛漫,常常因為幾句懵懂的話,逗得大人哈哈大笑。
小時候的我特別喜歡待在姥姥家,不僅因為我活潑外向的性格,在姥姥家的短短幾天就能結識不少小朋友,每天都不會孤單,而且還因為姥姥做的東西特別好吃。
姥姥手很巧,常常做一些小吃給我,特別是姥姥炸的蘿卜丸子,金黃酥脆,味道絕佳。冬天,姥姥有個習慣,她喜歡把水倒在杯子里,放在暖氣片上,不管什么時候瘋回家,我都有溫熱的水喝。姥姥家的水是甘甜的,就像是放了冰糖,我每次都會喝好幾杯。我每次回來,姥姥家的冰箱里,總會放著很多好吃的,不管什么時候都有。姥姥都會細心地問我想吃什么,然后做出來。
思緒把我拉回現實,我們進了家門。我看見姥姥戴著老花鏡,正低頭看著一張報紙,我好奇地問她在看什么。原來,這是我前幾天參加兩會小記者采訪活動的照片,在報紙上報道出來了,“好啊,好啊! ”姥姥開心地笑了,柔和的夕陽照在她臉上的條條皺紋上,把橫溝都填滿了。
我一天天長大,姥姥卻在一天天變老。她雖然老了,但對我的愛卻絲毫不減。親愛的姥姥,我會努力成為您永遠的驕傲。
劉向東老師點評:本文巧妙地抓住“變”與“不變”。 “變”的是年齡,“我”長大了,姥姥變老了;“不變”的是環境,是記憶,特別是姥姥的愛沒有變。小作者將文字賦予了靈氣,向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溫馨的畫卷,讓我們感受著人世間濃濃的親情。將自己的成長喜悅蘊藏其中,更讓本文顯得別具匠心。
讀《野馬飛毛腿》有感
同安路小學 許馨允
動物小說一直是我的最愛。 “動物小說之父”西頓筆下的動物各具形態,他用生動的筆觸向我們展示著不同動物的情感和精神世界,《野馬飛毛腿》就是無數個觸動我們心靈故事中的一個。
這個故事講述了原野上有一匹自由的馬,因為它跑得快,所以人們給它取名飛毛腿。大家都想抓住這匹野馬,但馬跑得實在太快了,大家玩命地跑也抓不住。后來有個專橫無情的捉馬人,把飛毛腿逼上了懸崖。“它一步步往草坡上跑去,根本不管嗖嗖飛舞的繩子和朝天射擊的槍聲,隨便什么也別想阻止它發瘋似的奔跑。它越登越高,跑上了最陡峭的懸崖,縱身就朝空中一跳,它跌呀——跌呀——跌下去兩百英尺……”飛毛腿死了,但是它獲得了自由。
穆勒曾說過:“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我想,這個“他人”應該是指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小到一條小蟲、一顆小草,大到一個人、一個國家。我們不能為了所謂的自由,給他人帶來傷害和煩惱。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文章講述了一種墨西哥灰熊,本來靠吃森林中的野生植物生活,從來不打擾人類。可是我們人類,占領了它們賴以生存的森林,破壞了灰熊的家,無奈之下,灰熊們只能大著膽子,去偷吃莊稼。結果,人類以保護莊稼為名開始捕殺可憐的灰熊。我想請問偉大的人類,你們有沒有想過,損失的不過是一點莊稼,而灰熊面臨的是“家破人亡”?就這樣,墨西哥灰熊先是被人類占領了家園,然后又被奪走了生命,在1964年,最后一只墨西哥灰熊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
正如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說的那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自由,讓別人失去自由或者是生命,因為眾生是平等的!讓我們為建設一個平等、自由的世界共同努力吧!
王小平老師點評:小作者不僅表達了保護動物、尊重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吶喊,還對人的行為與意識、生命的要素、自由的觀念、人的使命、道德的意義有了思考與探索。小小的孩子,也可以有大大的夢想。用你的智慧點亮伙伴們的心燈,世界會因你們更美好!
四載古箏情
青大二附小 孔澤楊
8月5日,從九水路結束古箏十級考試的時候,頭頂炙熱的陽光表達著我對這場考試的厭惡,“我再也不想參加古箏考級了。 ”
我從二年級開始學習古箏,至今已有四個年頭。回顧這些年的歷程,苦樂參半。第一次上臺表演的情形歷歷在目。當時我心臟像揣了大兔子,砰砰直跳。現在遇到演出,我已經可以從容不迫,鎮定自若了。當我坐上琴凳,手底下流暢自如,還時不時抬頭與觀眾眼神交流。這使我無論是在演講還是朗讀的時候,都學會了響亮清楚地表述,這是我從古箏訓練中習得的第一點。
習得的第二點是遇到困難化整為零,反復琢磨訓練,終會有所收獲。從最初的《笑傲江湖》到如今的十級曲目《打虎上山》,自己都無法想象是怎么提高的。反思這個緩慢的成長過程,其實就是遇到長而難的曲目,只要分解開化整為零,反復操練。其中在練習《井岡山上太陽紅》的華彩部分時,我簡直要崩潰,每一音部都像是“蜀道難”呀,我用了整整一個周的時間去練習那豆腐塊大小的一小節。最終我體會到了“會當凌絕頂”的喜悅,之后再遇到任何困難,我都會想:化整為零,哪有學不會的呢!
還有不得不提起學古箏路上的第三點,學會感恩。從老師到父母到琴友,無一不是我前進的動力。我的啟蒙老師白蒙蒙老師為人嚴厲,要求極高,當時的訓斥與苛責都化成了如今手下的流暢琴音。父母的諄諄教導和大量時間的陪伴,才成就我順利堅持至今。更要感謝的是每次一起上課的兩位小伙伴,她倆從不曠課,才鞭策我一次都不能少。小伙伴彼此之間共敘心聲緩解了我的焦慮,并最終助我渡過難關,體會到了琴音里的美感和彈撥的樂趣。
考完十級曲目,走在回家的路上,思忖著以上內容,我突然意識到,古箏學習令我受益匪淺,它已經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溫暖的陽光灑在肩上,“我還是要堅持下去。 ”我默默地想著,腳下的步伐愈發地矯健愉悅起來。
潘云萍老師點評:文章采用了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開頭段落描寫了十級古箏考完后小作者的厭煩之情,小作者特別想要放棄考級。然而,在回家的路上回顧了學習古箏四年過程中自己的三點收獲后,在最后一段,小作者最終改變了主意,確實有苦和累,但是想到這四年的收獲,結尾處的“矯健愉悅”步伐暗示了她堅持學習的信心。(本版主持人: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張譯心)
責任編輯:張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