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前,有這么一群志愿軍將士,身穿單薄的棉衣,揣著兩個比石頭還堅硬的凍土豆,在零下40攝氏度的異國他鄉,埋伏在冰天雪地里,一熬就是好幾個晝夜。他們哪怕又困又餓,也不敢閉上眼睛睡覺。他們是誰?他們就是“最可愛的人”。

2021年國慶,老兵王德云講述當時情形:“有的戰士腳凍腫了,干脆脫了鞋,在零下40度的雪地里跑。有的戰士又冷又餓,只能抓把雪往肚子里咽。我自己的十個腳趾頭就是在那場戰役中凍沒的。”回憶起長津湖戰役,出生于1919年的王德云仍記憶猶新。
2021年國慶,老兵吳茂和講述當時情形:1950年12月4日的一場戰斗。天剛拂曉,監視哨報告,5架敵機正向公路橋襲來。時任志愿軍第20軍高炮營副排長的吳茂和迅速指揮戰友進入炮位,組織防空火力。
很快敵機就俯沖下來,炸彈像雨點般落下,機槍掃射把地上打得嘩嘩響。“炮位上的觀測員在戰斗中負了重傷,依然堅守在觀測位上,很久后他跟我說:‘排長,我看不見了,快找人替我。’隨后,一下子倒在我的肩上。”回憶起當時情景,吳茂和難掩激動。
就在此時他才發現觀測員腹背早已被鮮血染紅,已經停止了呼吸。“我顧不上悲傷,接過他手中的測遠機,指引炮手跟蹤射擊,一直打到敵機拖著黑煙向東南方向逃竄。

在面對外來侵略和壓迫,他們始終將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甚至不惜獻出生命的代價來保衛。理想信念猶如人在黑夜摸索行進中的“指路明燈”。有了思想上的根本遵循,才有行動上的堅決落實。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不斷反省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提高自己的自身修養,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覺,堅定不移堅持跟黨走。
意志是成事的關鍵,能提供人前進的動力。我們青年要意志堅定,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定立場,做到旗幟鮮明,在各種風浪中不畏懼不退縮,在遭受挫折時立得住、關鍵時刻豁得出、危難時刻頂得上。

鑒往事,知來者。長眠于長津湖畔的先烈們,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冰雕連”精神,彌足珍貴,永遠值得我輩學習發揚。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前進的道路上注定不會一帆風順,注定充滿了坎坷與荊棘,吾輩青年必要將先輩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精神扎根于心靈、見諸于行動,牢記初心使命,堅信信念,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堅信自己這代人的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通訊員 范俊峰)
實習編輯: 王殷
責任編輯: 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