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往往會被人認為是不光彩的行為,尤其是小孩子說謊,家長更是擔心孩子會養成撒謊的習慣,生怕孩子學壞了。
比如孩子遇到陌生的培訓班“老師”攬客便留了個假名,這背后除了有不愿意參加的原因之外,也有孩子對陌生人的一個判斷,進而采取的以“說謊”的方式拒絕。但是很多孩子年紀很小也會不自覺地說謊,到底是怎么回事?有關專家解析了幾種孩子愛撒謊的原因。
01.
理解性心理錯位
強強是個調皮好動的孩子,看到一個小朋友帶來的“機器貓”很好奇,一把搶過去自己先玩起來,那個小朋友哭哭啼啼地找老師告狀了。
老師把強強叫到一邊溫柔地說:“搶小朋友東西是不對的,下次改了還是好孩子。”咦?老師表揚我是好孩子了,強強心里這個美啊!回到家馬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媽媽,而搶小朋友玩具的事情反而忘得一干二凈了。
分析:年紀較小的孩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足而產生了心理錯覺,從而說出了與客觀事實不符的話。就如同故事中的孩子,把老師的客觀評價當成了表揚,出現“撒謊”現象。建議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對于這類“說謊”現象,家長不能操之過急,應該幫助孩子分析成人的話的真正含義,消除孩子的模糊認識。
02.
受成人言行影響而撒謊
王阿姨打電話約媽媽出去吃飯,媽媽說她生病了去不了。不對呀,媽媽沒有生病啊。“媽媽,你哪生病了啊?”我話還沒有說完,媽媽就伸出手指“噓”讓我別出聲。一天晚上,鄰居小朋友打電話讓我出來玩,我就告訴她我生病了。媽媽說:“小孩子不許說謊!”我沒說謊啊,媽媽上次就是這樣和阿姨說的啊。
分析:幼兒模仿能力很強,成人在社會交往中一句漫不經心的謊話都可能被孩子模仿。如果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說些小謊話,以后孩子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說謊。建議父母要反思自己的言行,身教勝于言傳。當父母告訴孩子要說“實話”時,要反思自己是否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此基礎上修整自己的言行。另外,許諾孩子的事情就要認真履行,如果不能兌現要向孩子說明理由,取得孩子的理解。
03.
為取悅父母而撒謊
媽媽總是當著我的面夸鄰居家的小姐姐能唱會跳、長得漂亮,她從來不夸我,在媽媽眼里我這也不好、那也不好。今天幼兒園里老師教我們剪小紅花,我偷偷地把一朵小紅花塞到了口袋里。回家后我告訴媽媽,今天我的表現好,老師獎勵了我一朵小紅花。媽媽夸我真是個好孩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分析: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很高,如果孩子表現得好就會很高興,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沒有達到期望就會訓斥孩子,長此以往,孩子為了取悅父母就會說謊。而父母如果不了解情況,讓孩子撒謊成功,嘗到了甜頭,會強化孩子的說謊行為。面對孩子這樣的說謊行為,家長要檢查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是否得當,期望是否合理,適當的期望是孩子進步的動力,但如果期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圍,就會讓孩子形成心理壓力,導致不良行為的發生。(來源|求是心理咨詢)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