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凱林:
切入新生態是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寫在前面的話
在青島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辦公區和展廳,“只為玩家而生”這句話格外醒目。這是雷神一路走來賴以生存的“金科玉律”。
在這里,明艷絢麗的色彩和隨處可見的手辦,透露著這家公司年輕、活力、包容的氣息。在這家員工平均年齡27歲的創業公司,“80后”創始人路凱林顯然已經是“老兵”了。
雷神一路成長的七年是和中國電競產業發展相互見證的七年。七年前,雷神初創時刻最為人熟知的故事,就是三位“80后”創客從用戶“抱怨”中交互出了“一秒售罄”的爆款游戲本。
如今,這個以“95后”為主力的團隊已經有了數百名成員,他們試圖對同齡人乃至“00后”的需求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打造業態豐富的電競生態,他們服務的是2300萬雷神粉絲和由中國電競產業5億玩家組成的龐大潛在市場。
而這也是青島數字經濟迎來新機遇的七年。2015年3月,《青島日報》青島創客創業服務平臺成立儀式在青島高新區盤谷創客空間舉行,路凱林作為創客代表在成立儀式上進行了分享。彼時,路凱林分享的內容是“抓住互聯網的機遇”“小眾即大眾”。
如今,從愈發豐富的硬件體系到充滿想象力的商業場景,雷神正在試圖不斷打破硬件、軟件、生態的天花板,將電競產業解剖為更多的細分賽道,通過對市場的商業化探索,努力跟上產業受眾增長的步伐。和雷神同期創業的企業經過大浪淘沙,依然穩健發展的都和雷神一樣,已經成為青島新經濟高成長企業的代表。
資本的助力貫穿在雷神創業的全過程。數輪股權融資為雷神引入了麟璽創投、紫輝天馬、國科瑞祺、同創偉業、賽富基金、優格互聯、海立方舟等明星機構。創業三年就登陸新三板并躋身創新層,雷神也剛剛宣布了公司在資本市場的最新目標。12月9日,雷神發布公告北交所上市輔導,開啟北交所IPO進程,成為北交所成立后青島轄區第一家明確將在北交所上市的上市輔導企業。
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15億元,凈利潤4109萬元,研發費用為4942萬元。帶著這樣一份“成績單”,路凱林和他年輕的團隊還將繼續拼搏,沖刺“電競生態第一股”。

青島制造《考工記》企業家訪談錄對話雷神科技董事長、創始人路凱林,掃碼看視頻
●電競生態意味著我們的業務板塊之間是相互賦能、相互咬合的。這是雷神差異化的商業模式,也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我們內部有一句話叫“無交互不開發,無公測不上市”,這是雷神的創新“鐵律”。
●當越來越多競爭對手看到這一市場契機以后,就有了蜂擁而至的入局者。這倒逼我們要思考不一樣的生存方式。
●電競產業的市場規模是電影行業的兩倍以上。目前中國有5億的游戲用戶,行業發展的趨勢和潮流是不可逆的。

雷神科技董事長、創始人 路凱林
如果現在來定義雷神的話,我們的愿景是打造電競生態的領導品牌。
雷神的創業歷程是一個迭代發展的過程。雷神剛成立的時候就只是一個硬件品牌,當時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互聯網游戲本第一品牌。
在電競行業大潮的鼓蕩下,我們的業務板塊從游戲筆記本拓展到了包括電競主機、電競外設在內的電競全場景硬件,如今已經形成了多種業態在內的電競生態。
電競生態意味著我們的業務板塊之間是相互賦能、相互咬合的。這是雷神差異化的商業模式,也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2300萬粉絲是最核心的財富
創業7年,我們在線上線下已經積累了超過2300萬的粉絲,這是雷神最核心的財富。
一直以來,粉絲是雷神創新的動力。我們把雷神和粉絲的交互,叫作“用戶零距離”。
我們內部有一句話叫“無交互不開發,無公測不上市”,這是雷神的創新“鐵律”。就是說雷神所有的創新開發,都是基于用戶需求的。這不僅包括產品的創新,甚至連業務模式的創新,都是來自用戶反饋。
讓雷神一戰成名的明星產品高性能本“雷神911”系列就是粉絲交互的產物。2014年7月,市場上所有的筆記本電腦都是黑灰色的、方方正正的、厚重的。而我們進入這個行業,就是想為行業帶來一些改變。我們發現用戶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圍繞用戶需求做了大膽的變革,包括跑車造型的外觀、非常跳躍的橙色、增加銅管提升散熱性能……
是用戶需求促使我們做出了這款顛覆性的產品,最終實現了“一秒售罄”。這不僅成為行業打造爆款產品的經典案例,還引領了行業的審美取向,奠定了雷神國產游戲本創立者的地位。
基于這樣成功的用戶交互經驗,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顛覆行業。在成立第二年,雷神就創下“15個月迭代6次”的“創新紀錄”。
2019年,雷神推出16.6寸電競游戲本。這是行業前所未有的尺寸,意味著新的制造體系和新的價格區間。這是雷神和京東通過C2M反向定制開發的全新品類。如果不是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對用戶足夠深刻的了解,我們也沒有底氣為游戲本行業帶來革命性的創新。
今年,雷神聯合知名 IP 大黃蜂推出了聯名創新產品,以滿足用戶在產品外觀、性能、體驗和精神層面的需求。
我們有一個專門的社群組織叫“雷神玩家聯盟”,每年會組織超過40場線下粉絲會,帶粉絲去開飛機、去潛水、去開賽車,去體驗各種符合電競人群調性的活動。但活動只是形式,我們更需要的是通過線下交互來傾聽粉絲對雷神產品的聲音和建議,來獲取他們的創新想法,看看有哪些想法是需要我們去幫助他們去實現的。這讓我們的社群具有非常高的黏性。
不只是產品創新,雷神的生態創新也圍繞用戶展開。我們做電競賽事,可以零距離地觸達最精準的用戶;在我們的電競酒店,用戶在入駐體驗雷神的電競場景以后,他不僅會購買電競酒店的服務,還會購買我們的裝備和場景;我們與齊魯工業大學聯合做電競教育,培訓的不是選手,是未來的電競行業從業者;我們在青島藍谷打造的產業園對標的是國際頂級賽事場館及其配套……我們的業務板塊之間都在圍繞用戶需求進行相互之間的賦能,形成了“電競周邊+電競酒店+電競教育+電競賽事+電競產業園”為一體的電競全產業鏈閉環。
生態品牌是不一樣的生存方式
我們一創業就切入到了細分市場。當時國內還沒有其他的游戲本品牌,這也是一個藍海市場。在競爭相對沒那么激烈的背景下我們也會相對輕松一些,定價的空間也比較大。
當越來越多競爭對手看到這一市場契機以后,就有了蜂擁而至的入局者。大概在2017年左右,我們所熟知的一些筆記本品牌,比如聯想、惠普、戴爾等都開始推出游戲本系列產品,發力這一賽道。這倒逼我們要思考不一樣的生存方式。
對比之下,這些筆記本領域的傳統品牌打磨時間更長、知名度更高、資源能力更強,我們要在其中保持競爭力,就必須找到不一樣的生存發展模式。也是在競爭的壓力下,我們開始探索今天這些被稱之為“生態”的板塊。
做硬件,尤其是最開始專注的游戲本產品,它的市場容量有限,一年只能做幾十萬臺。愿意花7500塊錢去買一個游戲本的人,他可能是雷神的粉絲,但不一定是高頻交互的用戶。因此我們切入外設行業。2021年雷神小件設備的銷量預計會突破200萬件。拋除經濟收益以外,每一個鼠標、鍵盤、耳機的小件和筆記本一樣,背后都是一個用戶。
但是我們能夠提供給用戶的有形的硬件產品,終究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就在研究如何通過提供更多的服務,讓用戶成為雷神的終身用戶。
換句話說,我們做生態的初衷就在于,雷神最開始滿足的是游戲玩家全場景的硬件需求,我要繼續去滿足游戲玩家在硬件以外的需求,包括賽事需求、酒店需求、教育需求等等。電競生態的概念很寬泛,我們現在只是選擇了一部分我們認為在這個行業里仍然有機會成為頭部企業或者頭部品牌的幾個板塊去做。
坦白地講,這個過程是挺困難的。當“跨界”切入到生態服務的全新領域時,對原來的團隊來說本身就是挑戰。我們后來也是通過建立相應的創客機制,在新的業務板塊孵化新的創客公司來逐步解決這些問題。
這個過程是存在試錯成本的。比如前幾年我們做主播、做自己的戰隊,有些板塊我們進入的時候行業已經有了足夠強大的競爭對手,所以我們也交了很多“學費”,甚至直到今天依然處于摸索狀態,但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比如,電競酒店是我們現在主要發力的方向之一。這條賽道目前處于成長期,但還不夠成熟。疫情減少了商務流動,使得不少酒店空置。而電競酒店吸引的主要是本地用戶,簡單來說就是原來在網吧、網咖里邊玩游戲、看比賽的群體,電競酒店會提供一個體驗更好的專業場所,比如用戶玩到深夜也可以好好休息,不耽誤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電競酒店的業態在國內發展迅速。依托雷神全場景的硬件、連續做了6年的賽事、超過2300萬的粉絲和行業積累的資源,我們是很有希望在這一賽道成為頭部品牌的。
和中國電競產業共成長
雷神創業的過程,也是電競產業在中國加速成長的過程。電競產業已經進入了快車道,未來潛力無限。
從政策環境來看,從國家到地方利好政策不斷涌現。上海在2017年末就提出加快全球電競之都建設。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目前有70多個城市都出臺了電競產業政策。
從公眾環境來看,作為一項競技體育賽事,公眾對電競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人們不再認為這只是消耗時間、玩物喪志的事情,而是講究競技技巧和團隊協作的事情。疫情之前,我們在歐美參加行業國際會展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四五歲的孩子來體驗,現在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這一領域。
從市場環境來看,電競市場的容量越來越大。據估算,電競產業的市場規模是電影行業的兩倍以上。目前中國有5億游戲用戶,行業發展的趨勢和潮流是不可逆的。有政府支持,有民眾基礎,行業未來的發展不可阻擋。
發展城市的電競產業,靠企業單打獨斗,壓力非常大。電競產業是年輕人的產業,符合像青島這樣渴望吸引年輕人的城市對自身的定位。
電競產業發展對城市的影響是多元的。上海就把注重體驗感的精品線下賽事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引進全球重點賽事,就是把全球的目光會聚焦到這座城市。在上海舉行的2020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S10)“吸睛”91.2億人次圍觀,這不僅是寶貴的流量,也是城市經濟的活力所在。
回歸到雷神本身,未來我們依然會和電競產業共生共長。
我們會繼續豐富硬件布局。硬件目前依然是雷神最大的贏利點,也是我們的“根”。目前雷神穩坐國產第一游戲本品牌的位置,銷量大概是外星人品牌的3-4倍。電競外設的市場門檻相對低,行業內有三四百個品牌,我們用了三年的時間做到七、八名的位置,目前屬于第二梯隊的頭部,未來會進一步加強。
在電競生態的拓展上,我們也會更多地引入資本合作的方式,去入股甚至收購生態鏈上的企業,讓生態板塊之間更加咬合。
我們也在推進IPO的進程,向北交所這一更加適合創新創業企業的新興市場邁進。我們希望能夠成為電競行業第一股,借助資本的力量加速生態的發展。
雷神是海爾集團孵化的第一家創客公司,是海爾創業平臺上的探索者和實踐者,也是海爾提出“全員創客制”最大的受益者。如果沒有海爾在品牌、商譽、制造、售后、物流以及最關鍵的管理經驗上的強有力支持,我們抓不住這個創業的風口,即使是抓住了,也只能是暫時的,發展的不會像今天這樣穩健。
海爾的創業文化和管理理念讓它成為一家如此偉大的企業。如今雷神在傳承海爾文化的同時也會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來適應我們平均年齡27歲的團隊的發展節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整理)
青島日報2021年12月21日8版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