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海洋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
——住青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熱議“海洋強省”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海洋興則山東興,海洋強則山東強。
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經略海洋寄予厚望,要求山東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大力發展海洋產業,加快發展海洋經濟,是山東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也是推進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必由之路。
省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今年重點工作時提出,要堅定不移推進海洋強省建設,開展新一輪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打造海洋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青島鮮明提出,要加快建設海洋科技領先、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生態環境優美、海洋文化繁榮、海洋國際交流合作活躍的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
港口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省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多次“點題”青島,提出要“建成青島港董家口港區大唐碼頭二期工程”“打造青島港國際樞紐港”。
省人大代表,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李奉利對此印象深刻。他表示,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山東視察,作出“三個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每一項都與港口發展非常契合,“實現‘三個走在前’,離不開港口作用的充分發揮,我們將充分利用港口這個重要戰略資源和比較優勢,在打造物流樞紐港的同時打造好金融貿易港、產城融合港、郵輪文旅港、智慧綠色港、治理創新港,更好地發揮港口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
海洋是孕育新產業、引領新增長的重要領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實施海洋生物醫藥高成長性企業培育工程。
省人大代表,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國防從中讀出了企業實現突破發展的重大機遇。“山東是中醫藥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當前正加快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希望加大對海洋生物醫藥高成長性企業的支持培育力度,促進海洋活性物質與中醫藥的融合,推動企業、科研機構和醫院深化合作、協同創新,加快海洋藥物產業化步伐。”張國防如是建議。省政協委員、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魏志強也提出,要充分發揮山東省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海洋生物醫藥、功能食品和動物藥物領域的創新優勢,鼓勵圍繞癌癥、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糖尿病等關乎國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及重點動物疫病,開展發病機制基礎研究,開發新靶點、新作用機制的相關藥物,實現協同創新。
海洋大數據是海洋開發利用和海洋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而海洋大數據依賴于海洋長期、自動觀測系統的建立。省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單細胞研究中心主任徐健建議,由中國科學院、山東省政府、青島市政府三方籌建生物海洋芯片科學中心,通過研發和運行可用于海洋生物自動觀測系統的小型化芯片,建設一個以海洋生物及海洋生態探測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服務與應用領域覆蓋水產養殖、漁業捕撈、海洋生態監控、海洋生物災害防控等廣闊領域的綜合性國家海洋生物探測裝備與大數據的創新基地。“生物海洋芯片科學中心可與山東省現有海洋研究體系形成良好互補,從而充分發揮山東省海洋科技的優勢,為醫療、航天、材料、電子等行業服務海洋領域提供一個橋梁和紐帶,搶占海洋生命科學領域國際競爭的源頭與高地,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新創建3至5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沿海城市和當地漁民該如何把握機會、繼續增收致富?對此,省政協委員、青島農業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文琪提出三方面建議:一是通過加大技術和資金投入、建立種質庫等方式,加強水產種業持續穩定發展。二是建立育繁推一體化水產養殖體系,加大科技成果應用,把生態養殖等先進技術推廣到一線。三是加強對漁民和農技推廣人員的技術培訓,提升基層技術支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進海洋強省建設,海洋經濟要上大臺階,生態文明更要上大臺階。省人大代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魚類養殖與設備漁業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馬愛軍對黃海海域近年來多次爆發的大面積滸苔綠潮災害十分關注。她認為,對滸苔進行綜合生態治理,在攔截打撈的同時也要開展全省聯動長期治理,重視植食性魚類在生態系統改善中的作用,進一步優化海洋生態環境,構建藍色生態屏障。省政協委員、青島市僑聯黨組書記管艾宏的提案也與滸苔治理相關。她建議,嘗試變“被動打撈”為“主動拖離”,按照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數值模擬課題組提出的“滸苔通道理論”,選擇海流速度大、基巖硬質海底、向外海擴散的離岸較遠海域作為滸苔海上應急處置場,將滸苔拖至該海域。一段時間后,滸苔將自行腐爛并沉至海底,對海洋環境影響不大。(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成龍)
責任編輯:岳文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