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發熱門診,搶救時常有、衣服濕漉漉、吃飯五分鐘……
疫情防控前線的另類“忙年”
春節即將到來,青島婦女兒童醫院感染科醫生張艷輝卻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在家里“忙年”,因為她忙碌在另一個“家”——發熱門診。這是她與新冠疫情交戰的第三個春節。
發熱門診是新冠疫情防控的前線哨點,張艷輝與疫情的交戰始于2020年1月,當時還在下鄉的她主動請戰,申請支援醫院隔離病房。彼時她家“二寶”剛滿1歲,還沒有斷奶,張艷輝“狠心”地把孩子交給家里人,一走就是一個多月。每日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她忙于疑似新冠病例的留觀與治療,鮮有時間顧念孩子們。

青島婦女兒童醫院感染科醫生張艷輝在工作中。
“小寶寶,大恐龍是怎么叫的?”“小朋友,讓我看看你的嗓子里藏了什么?”……這是張艷輝在發熱門診給小患者看診的日常。2020年10月,青島婦兒醫院組建發熱門診,張艷輝便“扎根”在了這里。發熱門診24小時開放,而她常接診的是發熱、呼吸道疾病癥狀相關小患者。
和成人不同,小患者大多數不知道該如何描述自己的病情,也容易因難受而哭鬧,所以給小患者看病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時間。根據防疫要求,那些在常規門診和病房用的哄娃玩具、貼紙無法帶進來,張艷輝只得在語言和動作上費些心思。N95口罩和隔離面屏密不透風,與患者和家屬溝通時需要更高的語調才能讓他們聽得清楚。大聲說話讓身處“密封裝置”的他們更加缺氧,一個班次下來,每個人都會頭暈腦脹。和記者交流時,張艷輝的嗓音沙啞,她說:“發熱門診的大部分同事都有喉炎,有些同事在值班的后半程血壓還會飆升。”這些張艷輝都扛得住,最讓她崩潰的是放寒假前的幾天,島城遭遇了一場呼吸道疾病“小高潮”,每日就診量從平均400余人升到900多人。“有時排隊積壓的患者達160多人,每人平均候診時間為3-4小時,雖然醫院以最快的速度調集了支援力量,但當時感覺很無力,因為覺得很對不起患者。”
“醫生,我孩子哮喘發作,暈倒了,高熱43℃……”一個父親抱著孩子焦急地跑進診室,吸氧、急診監護……張艷輝動作迅速,經過兩個小時的救治,孩子情況穩定下來,轉到三樓留觀診室。此時,張艷輝才發現自己的隔離衣已完全濕透。“其實,我們都已經習慣了,即使夏天開著空調,我們的分體衣也都是濕的,隔離衣上凝著汗珠子。”她說。
普通發熱門診一個班次8小時,但幾乎每天都會加班。這對張艷輝來說,已經很輕松了,她曾在特殊發熱門診堅守過8個月,那里一個班次時長為24小時。在發熱門診,張艷輝掌握了一項絕技——5分鐘吃完一頓飯。她笑著告訴記者:“為了不讓患者等待,我們只能收緊自己的時間,我們不是吃飯,而是‘倒飯’。”
除夕,也是張艷輝的生日,她又要在崗位上度過了。張艷輝有個愿望:希望疫情早日徹底敗走,她要帶著孩子們,回趟河南老家——她已經兩年沒有見過爸媽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凌晨三點起開始忙碌直到下午五點左右——
蔬菜批發商原寶慶的一天
莒縣籍蔬菜批發商原寶慶的一天開始于凌晨3點。1月27日,離春節還有四天時間,他仍像往常一樣在凌晨三點鐘就到了西海岸新區的大哨頭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一邊翻看手機上客戶發送的訂貨數據,一邊抄寫訂單:“黃瓜100斤,小油菜50斤,油麥菜50斤……”
從凌晨3點半開始,就陸陸續續有客戶開車過來拉貨,原寶慶按照訂單讓工人將分好的貨品一箱箱抬到客戶車上,中間還不時能收到發來的新訂單。每天早上5點鐘左右,原寶慶都會根據當天凌晨的賣貨情況重新評估新一天的進貨量,與全國各地的供應商詢價、要貨,并派貨車前往臨沂、莒縣等地拉貨。

原寶慶在春節前要儲備10萬斤蔬菜。王偉 攝
凌晨的大哨頭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車流穿梭,直到早上六點多鐘最后一批客戶開著車滿載而回,才漸漸歸于平靜。抬頭一看東方既白,原寶慶終于有空扒拉幾口早餐,再回家補兩個小時覺。
中午11點左右,貨車從臨沂帶回2萬多斤帶著新鮮露水的蔬菜,原寶慶也從家中返回早早等候在此。“臨沂的集散地批發市場集中了全國各地的蔬菜,我的大部分貨品都是從臨沂進的。”原寶慶說。車門一打開,負責搬貨的工人一躍而上,開始搬運卸貨。上午11半開始是當天的第二波銷售高峰,他還要一直忙到下午5點左右。
一方見天地。
原寶慶這個面積不大的蔬菜攤位連接著全國各地的田間地頭:南通的小油菜、海南的尖椒、昆明的油麥菜、莒縣的黃瓜,一天下來蔬菜交易量超過3萬斤。春節期間的蔬菜批發行業格外忙碌,近期原寶慶每天的蔬菜交易量達到了4萬斤。
對于春節市場的行情變化,在蔬菜批發行業摸爬滾打9年的原寶慶早有準備。春節期間黃瓜、香菇、尖椒、金針菇、西蘭花等蔬菜的銷量都高于平時。比如通常一天只能賣5000多斤的黃瓜最近賣到了7000多斤,原寶慶說,春節期間總有幾樣蔬菜銷量格外好,他都會跟供應商打好招呼,提前留出貨。
這兩天,原寶慶也開始著手準備春節放假期間的備貨。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四期間批發市場不營業,原寶慶會在節前提前儲備節日四天約10萬斤的蔬菜。在接下來的3天內,原寶慶將格外忙碌,陸續備好10萬斤貨。
一年忙到頭,原寶慶只休息這四天。“雖然很忙很累,但今年生意不錯,非常滿意。”他笑著說,近幾年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為批發市場最大的幾家商戶之一,也早已在西海岸新區買了房安了家,兩個孩子都在青島出生、長大……(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偉)
萊西90后小伙搞起“生豬代養”
省內外養殖戶慕名前來參觀學習
全封閉式的豬舍干凈整潔,通風采光布局合理,每個柵欄里有10頭大小不一的豬,耳朵上都戴著印有名字的標簽……這是記者日前通過手機監控看到的鑫珈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豬舍里的畫面。合作社負責人是萊西市店埠鎮東張格莊村的李增杰,他借助互聯網思維,探索出“生豬代養”新模式,這一新模式被很多客戶稱為“云養豬”。
所謂“生豬代養”,就是客戶購買仔豬,合作社統一代養,采用綠色科學飼養方法,從小豬開始通過發酵槽飼養,保證豬肉品質和口感。生豬出欄后,合作社提供屠宰、送貨上門等一系列服務。客戶確定認養小豬后,合作社給小豬戴上耳標,確保不與其他豬混淆,同時每個豬舍都安裝了監控,客戶可通過手機隨時了解豬的生長情況,由合作社統一為仔豬購買保險。

李增杰在豬舍內查看生豬情況。
“代養的豬仔每頭10斤左右,認購者除了交上豬仔錢外,還需在300斤左右出欄時支付部分飼料費用。”李增杰說,整體費用算下來,客戶認購一頭豬能省1500元到2000元。對于合作社而言,客戶長期認購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養殖成本壓力,還可以避免豬肉價格大起大落,降低養殖風險。
“生豬代養”新模式如何吸引客戶?對此,李增杰頗為自信:“生豬健康成長是前提,豬肉品質是關鍵,省錢是動力。”在生豬健康成長方面,合作社有一套完善的養殖流程:進入豬舍前要通過超聲波噴霧器對人體進行消毒;進入豬舍后,要穿專業隔離服,防控疫病傳播。小豬長到60斤后統一購買保險,一旦養殖過程中出現疾病、失竊、意外死亡等情況,保險公司會進行相應賠付……
為了保證豬肉品質,李增杰采用綠色科學飼養方法:先通過發酵槽飼養小豬,等小豬長到50多斤時,在飼料中添加牛奶乳清,改善豬肉品質。“我們取得了無公害認證,養出來的豬肉品質有保證,這也是客戶選擇我們的重要原因。”
李增杰說,每個豬場都安裝了10多個監控攝像頭,客戶可以通過手機軟件實時查看小豬的生長過程。目前,合作社已發展存欄1000多頭,形成從喂養到銷售一條龍模式,收入更穩定、更可持續、更有保障。
伴隨著事業做大,李增杰逐漸成了萊西生豬養殖新模式的引領者,省內外前來考察學習的養殖戶絡繹不絕。他的“生豬代養”新模式,已輻射到周邊許多養殖戶。他把周邊無經濟條件、無養殖技術和無勞動能力的養殖散戶組織起來,采取“合作社+養殖散戶”的模式合作。養殖散戶簽訂協議,合作社負責提供防疫、飼料等,到生豬育肥后,再進行統一銷售。除去成本之外,養殖散戶每頭豬可分到100元到300元的紅利。
此外,李增杰聯合多家網絡平臺,將自己的“云養豬”業務,發展到了“云銷售”,銷售空間更大了。看著親自蹚出來的致富路越走越寬,李增杰也有了更大的夢想:繼續總結經驗,帶領更多村民走上特色養殖路,讓虎年生活更加生龍活虎。(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通訊員 程 強 遲曉云)
稅收助力鄉村振興
花卉園里來了“助農志愿隊”
1月25日,記者來到位于平度市南村鎮的青島天鮮花卉有限公司蝴蝶蘭種植基地,雖然室外寒風凜冽,但一走進大棚,融融的暖意撲面而來,一片火紅映入眼簾,一排排整齊的蝴蝶蘭散發著撲鼻的花香。幾名工人正在緊張地忙碌著,將蝴蝶蘭插花組盆,整理搬運上車拉走。
每當春節將至,蝴蝶蘭銷售迎來旺季是近幾年的常態。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天大棚里來了一群“紅綬帶”——平度市稅務局助力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志愿隊隊員李彤彤一邊幫著整理花盆,一邊向天鮮花卉負責人季文功展示稅務部門為涉農納稅人量身定制的稅收優惠政策小冊子,“記住啊,農業生產者用于農業生產、銷售的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花卉也屬于呦。”李彤彤說。
提到稅務部門對自己的幫助,平時少言寡語的季文功打開了“話匣子”:“一遇到稅收問題,我第一時間就想到這些稅務志愿者,多少次手把手輔導涉稅問題,享受稅收優惠,這些年產業發展得好離不開他們的支持。”

平度市稅務局助力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隊深入一線送政策。
平度市大力實施農業“特”“優”戰略,積極發揮第一產業特色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帶動一大批農業種植合作社拔節生長。圍繞地方經濟發展大局,平度市稅務局積極開展“稅收助力鄉村振興”主題服務活動,成立了“莊戶學院稅學堂”和志愿服務隊,定期開講涉農稅收政策及辦稅流程,為各類農業合作社量身定制增值稅、所得稅政策宣傳手冊,幫助企業提高納稅信用,利用銀稅互動盤活資金、享受稅收紅利,讓經營者有更多資金和精力投入生產發展。
“看看我們新培育的特色品種,顏色多喜慶!”望著大棚里滿眼的鮮紅碧綠,季文功的臉上掛滿了喜悅:“有了減稅降費的政策紅利,我們將繼續加大投入,選育更多特色花卉品牌,讓更多人能欣賞到我們的花卉!”
離別時,季文功揮了揮手中的減稅降費小冊子,對志愿隊隊員熱情邀約:“有什么新政策,你們要及時‘艾特’我。”
“放心吧,這樣的服務肯定少不了你,我們會見證你的花卉事業紅紅火火。”平度市稅務局稅務助力鄉村振興志愿服務隊隊長彭興軍爽朗地笑著。
平度市稅務局局長巨本堂表示:“以稅惠農,以稅興農,是稅務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平度稅務局將繼續豎起耳朵聽鄉音,擦亮眼睛看‘三農’,卷起褲腿走土路,俯下身子耕沃土,充分發揮稅收職能,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大的稅務力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軍 通訊員 王宇宙)

青島日報2022年1月30日4版
責任編輯:管佳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