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復發率、高經濟負擔,愛搞突然“襲擊”的腦卒中一直以來是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即將到來的新春佳節是合家團聚的日子,由于飲食、睡眠等生活規律被打破,這期間也是一年中腦卒中的高發期。如何防范腦卒中的“偷襲”?市立醫院腦科中心本部神經內二科主任張偉建議市民從“衣食住行”抓起,防患于未然;同時,盡早“識破”卒中的“蛛絲馬跡”,及時就醫止損。
穿衣:要風度也得要溫度
過新年,穿新衣,這是節日喜慶氛圍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春節穿衣,除了好看,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張偉主任“敲黑板”指出:新衣穿的單薄,容易引起血管痙攣,因此切忌“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的穿衣打扮。“穿暖和點”不僅適宜老年人,對年輕人也同樣適用。此外,高領衣服要寬松適度,不要把頸部勒得過緊,以免影響腦部供血。
飲食:“埋雷”靠放肆健康靠克制
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準備了豐盛的食物,熱量和成分較以往都有了一些變化。餐桌上的大魚大肉可能更多了,每頓飯更少不了煙酒。從往年接診的情況看,飲食規律一旦打破,無疑是為腦卒中的發病埋下了雷,潛在的風險不容小覷。為此,張偉主任劃重點:春節飲食要清淡,講究均衡攝入,適當吃水果和蔬菜,油炸、重鹽、重糖食物要少吃,同時禁煙限酒(每日白酒飲酒量不超過25g)。
起居:情緒別激動熬夜有風險
前一天興奮過度,第二天腦卒中發作,這不是駭人聽聞的個例。張偉主任曾在春節期間接診過一位老年卒中患者,因帶頭熬夜搓麻將最終“搓”進了醫院。春節期間,親朋好友相聚一堂,容易“嗨”過頭,連覺都睡不好。其實,健康的起居生活應當保持情緒的平穩,不要大喜大悲,更不要熬夜。需要注意的是,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寧可少吃一頓飯也不能少吃一片藥。節日期間要按時服藥,不能擅自更改用藥劑量或突然停藥,也不能漏服藥,將血壓、血糖、血脂等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運動:邁開腿適當增加運動
健康的生活習慣,歸根結底是“管住嘴、邁開腿”。張偉主任建議市民,應當加強運動,例如每天在飯后散步半小時,不僅有助于進食,還能增加腦部供血。春節期間長時間打麻將、打牌等并不可取,長期保持一個姿勢不動,會增加罹患靜脈血栓的風險,建議邁開腿,多去戶外進行適當運動,放松身心。
建議:
記住口訣小娃娃都能識破腦卒中
近年來,腦卒中的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二十多歲的年輕患者屢見不鮮。搶救腦卒中,時間就是生命。因此,及早識別身體發出的卒中信號,幫助患者盡早就醫,便顯得尤為重要。腦卒中患者的施救者可以是親人、同事、朋友,甚至是幼兒園的小娃娃。前不久的腦卒中宣傳日,張偉主任帶隊走進了一所青島幼兒園,醫護人員把腦卒中快速識別口訣教給了孩子們。沒想到的是,一位小朋友在家中發現奶奶有異樣,立馬想起了口訣,在家人的協助下第一時間送醫,最終確診為腦卒中,及時挽救了奶奶的生命。
腦卒中識別,需要婦孺皆知。腦卒中快速識別口訣,已從原來的中風“120”口訣,升級到“BEFAST”口訣:BEFAST即6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B即“平衡balance”;E即“眼睛eye”;F即“臉face”;A即“arm胳膊”;S即“speech言語”;T即“time時間”。BEFAST的口訣倡導:一旦有人出現往前一步難平衡、退后一步看不清、臉不正、臂不平、言語還不靈的情況,應盡快撥打120,爭分奪秒前往青島市卒中急救地圖上標注的有資質醫院接受專業治療,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