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爆火的電視劇《開端》中,刑警張成曾對女主李詩情提到幸存者綜合征,使得這一心理障礙現象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什么是幸存者綜合征?
幸存者綜合征,也稱生還者綜合征,屬于精神創傷后應激障礙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各種人為或非人為因素造成的嚴重災難性事件之后的幸存者表現出的病理心理障礙。其主要表現為抑郁、夢魘、夜驚、情感脆弱等,常見于地震、戰爭、交通事故等之后。
幸存者綜合征的概念最早在1961年由精神分析學家威廉·奈德蘭提出。通過對大屠殺幸存者的診斷和治療,他發現經歷過創傷性或災難性的事件(比如,戰爭,自然災害,車禍,瘟疫,火災等)結束后,幸存下來的人有很大可能會產生一種‘自己不值得’的愧疚感,追悔感甚至會產生自殺輕生念頭。

幸存者綜合征的類型
1. 為自己做過的事感到內疚。
比如,傷害過他人,做過對不起他人的事情,給別人帶來過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或者是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沒有直接地傷害別人,但是違反了內心道德或倫理的準則,比如欺騙過他人、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去達到目的等等。無論如何,這些行為都是真實發生過的。
2. 為自己沒有做,但是曾經想要做的事情而感到內疚。
比如,在與他人的競爭中,你曾經有過一絲念頭,想要通過不正當的、傷害他人利益的方式來獲得勝利;在一次突如其來的災害中,你也想過丟下自己的親人或朋友,獨自逃離。這是一種很難處理的內疚,因為你實際上沒有做過這樣的事,從行為上來說,你仍然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沒有其他人會譴責你,你也很難將這些想法對他人啟齒;但你會震驚于自己曾經有過這樣的禁忌想法,并不斷地自責。
3. 為一些認為自己“做過”的事而感到內疚。
認為是自己的行為導致了對他人的傷害,使得(原本是偶然的)災難的發生。比如,你的家人可能在一次家電爆炸的意外中死去,你在悲痛之余,會不自覺地尋找自己和這件事的聯系,認為是自己的過錯導致的,因為在此之前你沒有足夠地關心家人,也沒有及時去檢查家里電器的使用情況。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人往往會不斷修正自己對過去的記憶,并越來越相信自己真的犯下過錯誤。
4. 認為在幫助他人上,自己做得不夠。
有過類似“從其他人身上爬過”體驗的人都會產生這樣的內疚。曾經在寄宿學校中,看見過同伴因為種種原因、一生受到重大負面影響,這樣的孩子很多在長大后都有這個類型的內疚。
5. 內疚于自己獲得了別人沒有獲得的機會,或者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常見的情況是,在很多人去世的情況下,自己生還了;當其他人都受了重傷的時候,自己沒有受傷;在金融危機后,資產沒有受到影響;在大規模的裁員中,自己留在了公司;在高考過后,同學或者兄弟姐妹中只有自己考上了好的大學。在同樣的情境面前,他人成為了“犧牲品”,而你成為了“獲益者”,會使很多人都感到困惑和內疚,甚至寧愿自己也和其他人一樣遭遇了不幸。
不論你是以上哪種類型,幸存者綜合征其實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心理現象。當你懷疑自己可能出現幸存者綜合征時,你需要注意它的典型癥狀包括內疚和自責,以及焦慮,抑郁,睡眠障礙,情緒負荷,失去動力,意志減退,情緒低落,有時甚至是身體上的不適。

產生幸存者綜合征的原因
英國心理學家史蒂芬·約瑟夫認為,產生幸存者綜合征主要有三個原因:
a. 別人面臨生命危險,而自己平安無事;
b. 覺得自己沒能做到某些事情,比如看到那么多人生命受到威脅,自己卻無能為力;
c. 曾經做過某些事,比如離開疫區,擔心自己傳染他人,或覺得自己“遺棄”了家鄉的人。

如何應對幸存者綜合征
Q:如果發現自己可能出現幸存者綜合征,該如何緩解自身情緒?
1,自我認可和接納。在心里跟自己說這不是自己的錯,已經發生的事情,再去責怪自己沒有意義。可以想一下事后的補救工作還有哪些可以做的。
2,把情緒和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進行分享,感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尋求他們的接納,排除孤獨感。
3,學會放松冥想。睡眠出現障礙或者陷入焦慮情緒中時,平躺,可以放舒緩的音樂也可以很安靜的環境,從腳趾向上逐一從內心放松身體,只感受自己的呼吸,放松自己的情緒,減緩焦慮情緒帶給我們的負面情緒。
4,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和幫助。如果你發現無論做什么都無法緩解你現在的狀態,可以考慮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最后希望大家能調整好情緒狀態,擺脫焦慮,保持好心情,開心過好每一天,用最飽滿的精神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處風景!(來源|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