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變黃、腹痛發熱,患者黃疸表現的背后,是兇險的低位膽管癌。由于早期難發現、惡性程度高,低位膽管癌的情況復雜,堪稱生命禁區。為幫助患者化險為夷,手術治療的難度在業內被形象的比作挑戰“珠穆朗瑪峰”。醫生是如何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突破禁區的?人機的強強聯合會給患者帶來哪些利好消息?本期的《手術直擊》將直播市立醫院東院肝膽胰外科的史光軍主任主刀的機器人輔助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特別邀請了市立醫院東院肝膽胰外科醫生李鸞解讀手術,并就如何預防膽管癌提出健康提醒。同時,在節目的過程當中,開通了健康咨詢熱線85702120。
膽胰脾結構復雜、疾病往往非常嚴重,而且治療起來十分困難。挑戰高難度手術、挽回患者生命,要承擔很大的風險,更是專家技術水平和心理素質的大考驗。這一次,史光軍主任要面對一位低位膽管癌患者。這位女性患者已經出現了黃疸、腹痛發熱等癥狀,因為病情復雜、情況緊急,患者慕名從外院緊急轉入市立醫院東院接受治療。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治療膽管下端癌、壺腹癌、十二指腸乳頭癌、胰頭癌的標準根治術式,位置復雜、切除臟器多、消化道重建多,被認為是最困難的胰腺手術,可以說是腹腔鏡外科醫師要攀登的“珠峰”。此次,史光軍主任用上了新式的腹腔鏡“武器”,在達芬奇機器人的輔助下完成了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有何優點?盡管腹腔鏡手術廣泛應用,但是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并未廣泛開展,原因是由于腹腔鏡的所有操作器械只能通過腹壁上的支點來活動,器械沒有關節,靈活性欠缺,這就使得高難度的胰腸、膽腸吻合只有具備豐富腔鏡經驗的少部分外科醫師才能完成。而達芬奇機器人的出現完美地克服了這一缺點。它能夠放大10倍以上的高清晰3D立體圖像、可突破人手極限的7個自由度、濾除抖動等特點,使在狹小腹腔內進行淋巴結清掃、胰腸、膽腸、胃腸吻合等精細縫合變得容易和安全。有了達芬奇機器人的幫助,史光軍主任為患者進行了精準治療,整個手術過程中出血少,不僅縮短了手術時間,患者的術后恢復更快,并縮短了住院時間。史光軍主任團隊聯合麻醉手術科等科室先后開展了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肝臟手術、胰腺手術、膽道手術、脾臟手術等50例,沒有一例出現術后出血、膽漏、胰漏、感染等并發癥。
就市民關心的膽管癌預防,李鸞醫生指出,膽管癌的發病和遺傳因素有關,也和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有關。要想預防膽管癌,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最好在飲食當中,每天少吃多餐,不要暴飲暴食,更不能吃含有致癌物質的食物,平時最好多喝水,鍛煉身體,積極減肥,增加營養,提高自身免疫力,才能夠預防癌癥發病。青報全媒體記者 于波 通訊員 龐智洋
責任編輯: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