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花好月圓時節,高中時就獨自到北京讀書、大學在美國留學的沈茜特別有感觸,她回憶,“當初去外地上學,離家越來越遠,就怕節假日,更加思鄉心切。 ”而現在,畢業回到青島工作后,遇到了另一半任猛,她的孤單被治愈了,她對家和溫情的期待完全被愛而滿足了。
一碗碗魚湯漫溢出愛的滋味
沈茜畢業歸國后,回到家鄉青島,在一家雙語學校擔任老師,獨立而理智的性格讓她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之中。“有一次朋友介紹說,讓我去認識一個朋友,就算是‘相親’了,我本來還覺得不知會遇到什么奇葩對象,根本沒認真。”沈茜笑道,沒想到這第一次相親就“看對眼”了。沈茜一直如月光般內斂冷靜,而她那天遇到的任猛卻是一位幽默風趣、活潑開朗的“小太陽”。
“我們的第一次見面就有許多共同語言,他非常的貼心、健談。”沈茜告訴記者,兩個人從一開始的互相欣賞到喜歡再到相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相處久了,總會幻想以后的生活,而每一次對未來的計劃里都有彼此的身影。“我一直覺得他心里有一本日歷,里面記滿了和我一起的日程。他會記得每個重要的日子,安排浪漫的驚喜;記得那些季節變換的節氣,為我播報每日天氣,仔細叮囑我注意保暖,有時還會快遞來各種避寒用品……”寒暑過往,在點滴的生活細節里,沈茜感動不已。
“我很喜歡吃魚,但是他從小就一點魚都不沾,非常怕腥,但就是這樣,卻為了我學會了做魚,”沈茜一邊笑一邊講這段經歷,真的像電視劇里的劇情一樣,從來沒下過廚、不會處理魚的任猛,聽說沈茜喜歡吃魚后,為表愛意,決定學會做魚給她吃。但當他買回魚后,聞著魚腥味直覺得嗓子癢癢,只能一邊咧著嘴忍受著還在抽動的魚,一邊照著菜譜笨拙地一步步做,偶爾出現失誤,廚房里就傳出乒乒乓乓的動靜,還以為是砸了東西……“聽到廚房不住傳來聲音,我好幾次奔過去,他卻執意繼續嘗試和忙碌,”沈茜心里覺得暖暖的。好玩的是,任猛第一次做魚居然很成功,這令他十分有成就感,于是接下來像上癮一樣,每天都去菜市場尋覓各種魚回來做。現在任猛知道的魚的種類特別多,掌握的做法也越來越多,“我們家經常彌漫著魚湯的鮮味。 ”沈茜自豪地說道。
最好的狀態是既溫暖又堅定
“兩個人在愛情和生活中都應該是平等的,最簡單的比如家務活可以一起分擔,這也是彼此為家庭做的付出。 ”離家多年,擅長統籌規劃的沈茜早已經學會了將時間合理分配,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她是獨自包攬了所有家務活,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 “但后來有一天我覺得不能總是這樣,于是就有點生氣地跟他爭吵起來。 ”結果從第二天開始,沈茜驚奇地發現,任猛總是一大早就默默地把所有家務都干完了,地掃了、桌子擦了、垃圾也扔出去了……“有分歧的時候,還是要相互溝通交流,每個人都會朝著好的方向改變,就讓這段關系更加地穩固可靠了。 ”從此,家務活由兩個人共同負責,彼此對家的概念也更為清晰。
現如今,沈茜和任猛剛剛走入婚姻殿堂。 “我們倆性格互補,彼此都把對方當小孩子寵著。 ”說起對未來的憧憬,沈茜希望能盡快擁有屬于他們的小寶寶,“孩子是很重要的家庭成員,相信我們兩個人也能夠繼續這樣既理智又甜蜜地生活下去。 ”對沈茜來說,任猛是她避風的港灣,總會給她家的溫暖,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陪在身邊,讓自己充滿安全感;而對任猛來說,未來不管多么繁忙,都會與沈茜一同精心呵護他們的愛和家庭,一想到將來家里有等待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生活就充滿了希望。沈茜很喜歡《致橡樹》里寫道的:“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一段婚姻狀態中的兩個人,既要保持好各自的獨立空間,又要相互扶持。(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實習生 宋若涵)
喜報,等你來
青島,一直是新人拍攝婚紗、度蜜月的首選地,成為新人“海誓山盟”的最佳選擇。《青島早報·周末》推出“喜報”專版,講述新人愛情故事,與讀者一起分享他們的幸福。如果你和愛人有難忘的愛情故事,想給自己的婚禮留下一份特殊記憶,又或者你是婚禮策劃師、婚紗店負責人,正在目睹甜蜜的發生,請與我們聯系。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