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文主題是對準“手機該不該進校園”。從命題看,寫作空間不足,可發揮余地不大,這就導致區分度不會很理想,學生得低分和高分都不太容易。高考模擬試卷對2020年高考甚至今后新高考命題的指導意義巨大,青島晚報邀請了兩位來自高中一線的語文老師,為學生送上 “下水文”。和學生同題作文特別考驗功力,單是不能輸給學生的壓力,就讓許多人不敢輕易下筆。不過,本期作文課請來的這兩位藝高人膽大的老師卻毫無壓力。她們是一線老師,也是作家,每當有考試,寫“下水文”是她們的慣例。不管帶幾年級,每年大小考試剛結束,學生就會收到她們的作文示例。想知道高考作文怎么才能得高分?趕緊讀起來吧!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60分)
“手機該不該進校園”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說,學生玩手機會分散注意力,干擾教學秩序,影響學習和集體生活質量,還可能接觸到不良信息。也有人說,手機可以作為學習工具,輔助教師教學,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是學校職責之一,不能一禁了之。還有人認為,課堂上和課余時間應該區別對待。對此,文德中學準備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學生、教師、家長代表的意見,然后再決定是否出臺相關規定。
請結合材料內容,在學生、教師、家長中任選一種身份,寫一篇發言稿,闡述你的觀點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請讓手機遠離校園
青島十七中 曹春梅
“手機該不該進校園”一直存在爭議。誠然這是一個很多人手機不離手的時代,手機也有輔助教師教學的功能,但是作為家長還是提議:請讓手機遠離校園。
眾所周知孩子玩手機會分散注意力,有可能接觸到不良信息。我們的孩子在課堂寫作業時拿出手機,如果發出聲音則會干擾課堂秩序;如果不出聲,家長、老師也無法判斷他是在查閱資料還是在網上搜題,是在查找信息還是在投機取巧。這讓教育過程失控。不同手機型號帶來的攀比心理會影響孩子價值觀的養成,關注社交軟件卻漠視現實校園生活中的師生人際交往會影響孩子學習和集體生活的質量。
危害還遠不止于此。據山東省教育廳的最新數據,2018年11月,山東學生總體近視率為58.66%,普通高中生近視率達91.27%。因此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 《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我們的班主任工作量已經很大,家長有責任幫助老師減負;很多學校也已經為學生安裝了付費磁卡電話。基于以上現實情況,我們認為,孩子們不帶手機進入校園不會影響學習生活。
另外智能手機進校園還存在著冒犯教學空間的隱私風險。教學空間雖是公共空間,但是因為人員、場地相對固定,所以比一般的公共空間具有特殊性。教師只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才能夠在學生面前盡情綻放自己的教育藝術,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只有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才能夠在師生面前不隱藏自己的短板,獲得幫助,提優補弱。而如果在上課的時候,總有一個智能手機對準師生,直播課堂,教師就難以盡情釋放自己的教育個性,教育智慧;學生更是羞于展示自己的不足。師生都小心翼翼,言行拘謹,久而久之,教與學將受到損害。這是作為家長最不愿意看到的。
更何況,這些在校園里被智能手機存儲的信息如果被個別有不良居心的人利用,學生的信息安全、支付安全、人身安全都會受到威脅。最近熱播的《少年的你》展示的校園欺凌事件,手機在其中就起到了幫兇的作用。
綜上所述,讓孩子帶手機進校園,并非百無一利,但是很明顯,弊大于利。所以建議學校針對手機制定專項管理措施,讓孩子們在安全、獨立的校園環境里安心學習。我們家長也愿意參與學校手機監管,幫助學校將教學管理效益最大化。
作者簡介:
曹春梅,青島十七中教師,教育碩士。從教24年。青島市教育學會成員。曾獲“搜狐教育2015年度盛典全國最具變革力教師”“山東省優秀班主任”“青島市首屆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等榮譽。在各級報刊上發表教學隨筆200余篇,出版教育專著《用美向教育做最深情的凝望》《匯涓教學筆存——曹春梅高中作文指導地圖》,主編教育類圖書《在北緯三十六度枝繁葉茂》《體驗式創新班會》。
要將手機關進籠子
青島實驗高中 王緋霞
手機該不該進校園?作為老師,我認為可以進,但要將它關進籠子。誠然,手機的好處不容否認:便于聯系,增廣見聞,輔助學習,拓展朋友圈等等……在智能化的當下,將手機視為洪水猛獸,驅逐出校園,有些簡單粗暴,不過,學生帶手機的確弊大于利。
毋庸諱言,連成人都無法抵御手機的誘惑,手機控比比皆是:逛淘寶,刷抖音,發微博……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你在我面前,卻低頭玩手機。多少人手機成癮,且“病入膏肓”?有人戲言,當代手機病不亞于鴉片肆虐。人們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被這柄雙刃劍割得遍體鱗傷。成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學生。培養自控力這一美好理想未免天真,我們固然不能把學生關進溫室,也沒有孫悟空用金箍棒畫個保護圈的本領,但拿手機考驗學生,無異于考驗人性,何況還可能助長攀比之風。
手機之弊,傷身,分心,有損師生關系。眾所周知,手機傷眼。放眼看去,班里明星熒熒,近視鏡也,學生近視已如此厲害,還要再雪上加霜,實在得不償失。一旦手機在手,自控力差的便如芒在背,如坐針氈,學習時心不在焉,影響效率;手機還可以搜答案,作業幫熱心無比,度娘百問不厭。你費盡心機布下陣,人家四兩撥千斤。當然,網絡也會“坑爹”,度娘不可靠,推送的可能是“莆田系”,附贈的還會有“蒼井空”“二次元”之類。我要的是春風,來的卻是蒼蠅,惡心不?
要查資料,有詞典參考書,班里有電腦,有同學老師,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不比人人扎到網里好得多?何況假如帶了手機,晚睡更難管理。想當年我上高中時,多少人難以抵御瓊瑤、金庸之誘惑,打著手電蒙頭看到半夜,還可在情感和武俠世界里享受文字之浸潤;如果熬夜刷手機,無非圍觀“奇葩說”,參與“吐槽大會”,再來個“鬼吹燈”,收獲一堆娛樂至死的碎片化新聞。本意叫他打魚,卻網上一堆臭魚爛蝦,甚至患上高度近視及不可逆的重度眼病,實在得不償失。至于阻礙現實人際交往,助長“宅文化”,手機也不能免責。
手機還增加了老師的管理難度。除了傳道授業,還要做福爾摩斯,與地下工作者們斗智斗勇。我講得口沫橫飛,學生卻神游天外,惦記著課間發的說說有沒有人回復,美圖有沒有人點贊,臉上面無表情,心中波濤洶涌,何談聽課效率?萬一心癢難耐,玩起王者榮耀,眼看要通關,卻被老師發現,一番周旋,或與年輕老師強強相遇,或者青春期撞上更年期,難免沖突,一旦沖突升級,有人縱身一躍,后果不堪設想。我教了二十多年,沒收過撲克牌、五子棋、三國殺等等,還當場摔過價值不菲的PSP,至今想想還后怕,哪天萬一我沖冠一怒,手一抖摔了蘋果11、華為最新款怎么辦?教室里的驚濤駭浪還少嗎?
鑒于此,我認為不如把手機關進籠子。法國早就立法禁止手機進校園,兄弟學校此類做法也不鮮見,早已有人吃過螃蟹,我們還有什么好顧慮呢?只要申明利害,措施得力,同學們肯定欣然接受。首先要解決思想問題。可以召開班會,讓大家暢所欲言,自由辯論,老師適當引導,充分認清手機之弊,掃清認知障礙。再制定條例,統一執行。我們寄宿制學校最好不帶手機,但為了每周休息往返時方便聯系,不妨彈性一點,可以帶,但返校后晚自習前務必上交班主任統一管理,回家時再領回。中間如要聯系家長,可借用老師手機,或者每班配一個老人機,以備不時之需。
作者簡介:
王緋霞,高級教師,青島市語文教學能手,青島實驗高中高三語文老師。從教28年,曾為青島市高中語文中心組成員、高考“7+1”小組成員,主持編修省市級多種教材教輔用書,開發多門校本教程獲青島市精品校本課程,主持參與多個國家級省級課題研究,多次擔任市各項大賽評委。業余撰寫教學隨筆和散文等幾十萬字,出版專著《半畝花田》,長期受邀為島城報紙撰稿。三尺講臺走天下,兩支素筆寫春秋。愿做快樂擺渡人,筆櫓書舟,渡彼學子。(本版主持人: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張譯心)
責任編輯:張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