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評論員 王學義
這幾天,吉林松原一所高中的一年級的班主任王鈺,引發了不少爭論。原因是,為了在教室外更好地觀察學生,他在玻璃上貼了一層汽車太陽膜。貼好后從教室外能看見里面,但里面完全看不到門外。王鈺說:“之前沒有貼太陽膜的時候,通過門上的玻璃看學生的學習情況時有很多同學目光都投向我,不利于他們聽課。”
這位王老師的做法,讓很多網友一夜回到畢業前。在大家印象中,似乎總有那么一兩個老師喜歡悄悄在教室后門玻璃那里“偷瞄”,發現誰不認真上課、誰交頭接耳、誰調皮搗蛋了,然后就“課后算賬”。到時免不了挨一頓狠批。于是,對于這一新聞,很多網友的回復都是:“被老師目光支配的恐懼”“求學生心理陰影面積”……
當然,這大多都是玩笑話。深究起來,也并非隨著時間的淘洗而將其美化,而是大家早已對老師的良苦用心了然于胸。尤其是為人父母之后,更加明白遇到一位高度負責任的班主任,實在是一件幸事。
不過,輿論對于王鈺老師的做法也有不同看法。爭議主要集中在三點:
其一,這有沒有侵犯學生的隱私?應該說,答案是否定的。畢竟,教室不是寢室,上課場所屬于公共空間。再說,如今很多教室內都安裝了監控。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老師通過教室玻璃往里看幾眼,實在談不上侵犯學生隱私權。因為,這只是“偷瞄”而非偷窺。如果非要往歪處想,那八成是驚悚電影看多了。
其二,這種做法是否是一種教育“正道”?這個問題有點兒大,提問的人和回答的人,免不了都得正襟危坐。而答案也是見仁見智的。
有人說,師生之間應該坦誠相待,盡可能遠離“偷瞄”,讓學生擺脫“被老師目光支配的恐懼”,如此才是教育的“正道”。這種觀點是如此正確,以至于真的難以反駁。在此,不妨反過來想想:難道有哪位老師不喜歡“君子之風”,卻偏偏“為老不尊”喜歡去“偷瞄”學生嗎?老師選擇這種做法,最大的可能就是“管用”,更適合自己的班級。而班里的學生有沒有真正反感呢?這恐怕還得調查之后才有發言權。
筆者無意替這位王鈺辯解。只是想說,關于教育問題,的確可以爭論,也歡迎討論,只是不要隨便給老師太多精神負累。如今,很多家長一邊埋怨學校對學生管得太少,一邊又用口水讓部分想做事的老師束手束腳、戰戰兢兢,這到底是怎樣一種“分裂”?或許,還是應該堅持底線意識。其一是師德紅線不容碰觸;其二是“法無禁止則可為”。底線守住了,別的請相信學校、相信常識吧。
另外,還有人質疑王鈺老師炒作,因為此番爭論是一段網絡視頻引發的。拍這個視頻,或許免不了有流量誘惑。事實上,王鈺也是個“網紅教師”,他的故事此前人民日報公眾號等已經報道過。從報道內容看,他也深受學生喜愛,班級成績也不錯。這都互聯網時代了,老師想出名想漲粉也是正常的,只要不耽誤日常教學和管理工作,允許人家火一把,天塌不下來。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