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贊美師娘”的馬屁論文作者被處理了,還追回了200萬國家科研資金。對于學術界來說,真是一件大快人心之事。
據報道,徐中民因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中提供大量虛假信息,已被作出相應處理:追回已撥資金,取消徐中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資格2年,給予徐中民通報批評。這算得上遲來的正義。
今年1月,研究員徐中民的一系列馬屁論文震驚了社會各界。在此,讓我們再欣賞一下其中的“佳句”:
“導師上海人,國棟之名實,手持倚天劍,學海駕云濤;師娘慈溪女,容德美如玉,守著芙蓉劍,廚房舞翩躚。”“導師日出其中高士臥,師娘月明林下美人來;導師移山造海在胸懷,師娘布衣圍裙生光輝;導師揮毫落筆如云煙,師娘恰如玉樹臨風前;導師人老志亦軒,師娘人老韻亦絕。”“我們贊美導師,你是無窮的源泉,讓弟子們思涌吞筆;我們依戀師娘,你有母親的情懷,讓弟子們溪中蕩漾”……
其辭藻華麗,化用了《道德經》等諸多傳統經典中的句子,顯然是抒情散文的路數。然而,令人稱“奇”的是,這居然還是“生態經濟學”論文,且論文頌揚的導師程國棟,正是發表文章的核心期刊《冰川凍土》之主編。于是,“馬屁論文”的質疑聲不脛而走。
客觀而言,一名學者有權在學術方面自由探索,即便是探索導師和師娘的家庭生活,也與他人無關。一個學生有權贊美導師、師娘,甚至于“拍馬屁”也可以理解。但是,這種將歌頌導師家庭生活的論文,發表在自家主辦的研究“冰、雪、凍土和冰凍圈”的學術期刊上,就有問題了。這樣的論文符合期刊的學術定位嗎?文章又是怎么發出來的呢?是“我的地盤我做主”嗎?
事發之后,《冰川凍土》主編、兩院院士程國棟引咎辭去期刊任職,徐中民卻一再詭辯。這顯然不能給該事件畫上句號。更值得追問的是,“贊美導師師娘論文”所屬的項目,還獲得了200萬元國家基金的資助。眾所周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要來源于中央財政撥款。是誰允許國家的錢來贊助這樣的“研究成果”的?
如今,徐中民終于被處理,科研資金也被追回,算得上對馬屁論文事件的一個交代。這是一記警鐘,警示科研工作者搞學術不能阿諛奉承、肆意造假,否則最終難免“竹籃打水一場空”,賠了前途又丟名。
當然,更需要反思的是,出現這種奇葩現象的土壤。對知識分子來說,“風骨”二字值得擁有,但顯然不是每個人都有。而這種“拍馬屁獲利”的腐臭閉環更為驚人,當今學術界有多少這樣的腐臭閉環,又有多少人從中獲利?是不是只要寫得沒這么惡心,僥幸沒有被揪出來暴打,就沒事了?是不是出事之后一經切割,就又是好人一個、高人一個了?此次徐中民被處理,從通報中看是因為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中提供大量虛假信息”,假如沒有這一細節,又能怎么處理他呢?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講的是報應。而如何讓底線淪喪、作奸犯科者都受到應有的處罰,則是機制和紅線問題。在學術領域,如何完善機制,明確紅線,終身追責,仍然是當下需要重視并解決的問題。
學術土壤干凈了,才能少生奇葩。追責機制完善了,才能少滋亂象。只有根本問題解決了,學術界才會有風清氣正可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評論員 王學義)
責任編輯:張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