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放開券商牌照申請一年多來,各路資本聞風而動。
日前,青島市國資委旗下的青島國信發展集團向證監會遞交設立證券公司的申請。證監會官網顯示,該申請已獲接收。如若申請成功,青島將時隔17年,再度擁有真正意義上的本土券商。
券商牌照,對青島而言,既有關“面子”,也事關“里子”。
5個計劃單列市中,青島是目前(曾經擁有過一家)唯一沒有本土券商牌照的城市。而青島又是中國唯一的經國務院批準的以財富管理為主題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在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位列47位,在內地城市中排名第6。經濟、金融地位如此卓越的青島卻沒有屬于自己的券商牌照,這與城市的資源稟賦、實力、定位嚴重不符。
一張券商牌照對城市的意義不僅僅是金融實力的象征和標桿,更將通過稅收、人才、資管等各方面反哺城市發展。這對正致力于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面向國際的財富管理中心城市的青島來說,是實現目標的重要支撐。
自去年以來,青島在金融業領域加快補短板、強優勢的步伐,半年時間,拿下山東省首家公募基金、外資基金銷售牌照等4張金融牌照,進一步完善金融體系。
眼下,勢如破竹的青島正全力籌謀券商牌照。
觀象君獲悉,此次申請券商牌照,由青島國信發展集團遞交申請材料,而大股東則是意大利聯合圣保羅銀行旗下的青島意才。換言之,青島這張券商牌照將是合資證券公司執照。
本輪券商牌照重啟始于摩根大通證券(中國)、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兩家外資券商牌照落地,而后寧波國資委控股的甬興證券順利獲批。
外資和國資均有成功案例。此次,青島一口氣打出國資和外資兩張王牌,勝算幾何?
1、本土券商意味著金融實力
券商牌照,即經營證券業務許可證,一家合法合規的證券公司必須具備。
作為重要的金融機構和核心資本中介,證券公司總部對城市來說意義重大,其手握的券商牌照一直是重要的金融牌照,是各地方政府的呵護對象,一地擁有證券公司數量的多寡,也是當地金融實力的體現。
放眼國內金融業發達、乃至經濟發達的城市,無一不是本土券商云集之地。上海不僅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在最新一期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更是首次躋身全球前三甲,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金融中心。這與其龐大的金融市場主體密不可分。
數據顯示,目前上海不僅集聚了包括股票、債券、期貨、貨幣、票據、外匯、黃金、保險、信托等各類要素市場,持牌金融機構總數更達到1600多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占30%。
截至8月31日,注冊地在上海的證券公司多達27家(包括資管公司和承銷保薦公司),證券營業部超過700家。從境內上市情況看,目前A股有8家券商注冊地是上海。此外,注冊地在深圳市的證券公司(含資管子公司等)多達23家,A股上市5家。而整個山東省,僅有中泰證券一家A股上市的證券公司。
證券公司除了體現城市金融實力,更從稅收、人才、資本等多方面進一步反哺城市發展。
證券公司盈利能力較強,是注冊當地的納稅大戶;證券行業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行業,投行、資管、自營、研究等,對人才素質有非常高的要求,一家證券公司總部的所在地,需要配備大量高素質人才;證券公司轉型升級已成為趨勢,經紀業務逐漸弱化,投行業務、資產管理等成為其新的增長點,因此,證券公司配合注冊地城市發展戰略進行資金等資源配置的作用愈發顯現。
“證券公司既是資本中介,又可以通過股權直投,對企業融資能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進而培育和引導一個城市的產業走向?!鼻鄭u一家大型證券公司營業部的負責人坦言,一個城市對自己的券商話語權更強,在資源配置上也能與城市更匹配。
2、青島的缺失
每個城市都渴望券商牌照。
2019年7月,證監會重啟內資證券公司設立審批。寧波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
在2019年11月遞交材料后,僅過了2個多月,證監會就正式核準甬興證券有限公司設立。甬興證券注冊地為寧波市,注冊資本為人民幣20億元,由寧波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開投)100%控股。
寧波開投的控股股東正是寧波市國資委。由此可見,這張券商牌照是寧波這座城市的渴望。甬興證券落地,讓坐擁上百家證券公司分支機構的寧波市,終于迎來了轄區內的首家本土券商。
至此,5個計劃單列市,只有青島,還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本土券商。
青島證監局信息顯示,截至2020年7月31日,青島市轄區內目前共有證券公司及分支機構151家,其中分公司31家,營業部119家。其中,僅有中信證券(山東)注冊地為青島市。
曾經,青島也有自己的證券公司——萬通證券。2003年,中信證券從青島市財政局處接過萬通證券第一大股東之位,并在2013年最終將萬通證券收為全資子公司,次年更名為中信證券(山東)。雖然中信證券(山東)注冊地并未變更,但在業務和管理上已與青島市財政局“脫鉤”。
與寧波相比,青島的金融綜合實力顯然更強。作為中國唯一的經國務院批準的以財富管理為主題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青島的金融資源得天獨厚,在最新的第28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位列47位,國內僅落后于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成都。這也是青島第八次進入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前50。
然而,從券商領域的布局看,青島落后了。機構數量的競爭力稍顯不足,本土券商缺失,這對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期的青島來說,等于缺失了一把高效配置資源的利器。
完善券商牌照,青島不能再等了。
3、打出國信這張國資牌
出擊券商牌照,青島選擇國信集團作為先鋒部隊,這與其職責定位有關。
2008年4月16日,青島市政府組建了國信集團、華通集團、城投集團,稱之為三大投資集團,分工各有側重:國信集團側重于城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及與城市功能相關的重大社會公益項目的投融資及開發建設,確定了實業、金融、服務業、置業等四個主業板塊。華通集團作為政府對國有資本布局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重組的重要平臺和載體,確定了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大主業板塊。城投集團主要從事城市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融資與建設,確定了城建、金融和服務業三大主業板塊。
經過多年的深耕積累,最初的職責定位逐漸成為國信的優勢資本,也是此次申請券商牌照的底氣所在。
金融業務上,國信集團主要通過旗下子公司青島國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進行。該公司是青島市首家國有金控公司,經營范圍涉及金融及金融服務性機構的投資與運營、資產管理與基金管理、股權投資及資本運營、證券與基金投資、投資策劃與咨詢服務等領域。
近年來,國信金控戰略投資了青島銀行、青島農商行、陸家嘴信托、中路財險、泰信基金等多家金融機構,是青島市金融牌照最齊全的地方國有金融控股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民企金控平臺,地方政府旗下金控平臺有國資背書,一般聚集了省內最優質的金融資產,在獲取政策支持及金融牌照方面有更多優勢。在業內看來,國信金控的金融資源與山東省級金控平臺相比毫不遜色。
在國信金控的優勢資源基礎上,國信集團實力自然更加雄厚,作為新設券商牌照的申請主體,勝算更大。
顯然,青島打出國信這張國資牌是因為國信條件最占優。而此舉對國信來說,則是添加重磅籌碼的絕佳機遇。目前,國信集團已經擁有銀行、信托、保險、公募基金等多張金融牌照,如果券商牌照申請成功,意味著國信的綜合金融版圖將拿下重要城池,從而更加完整。
4、金融開放的重磅籌碼
在金融領域,青島的雄心壯志早已溢于言表。
青島自2014年2月獲批國家級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以來,不斷顯現出這座城市的“財富力量”。財富青島,金融中心城市,全球創投風投中心……為了實現這些愿景,青島不斷補短板、強優勢。
2019年9月,光大理財公司在青島開門納客;同年12月,青島意才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獲批基金銷售牌照;今年2月,青島銀行獲批籌建青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4月,山東省首家公募基金管理法人機構——興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批落戶青島。短短半年光景,青島拿下了四張含金量十足的金融牌照。
補齊券商牌照,青島籌謀已久,如今時機成熟、路徑清晰。
除了實力雄厚的國資背景,此次券商牌照申請,青島還打出了外資牌。據知情人士透露,申請設立券商并非由國信集團牽頭,而是另有外資行控股。
早在今年5月舉辦的2020·青島全球創投風投網絡大會上,青島意才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意才)董事長安東尼洛·皮安卡斯泰利就透露,將與青島國信、青島海灣和青島地鐵三個重要的股東一起,申請一個合資證券公司執照。
意才,是意大利聯合圣保羅銀行的全資子公司,也是我國第一家獲得基金銷售牌照的外資銀行子公司。意才的主導,讓青島又多了幾分勝算。
事實上,本輪券商牌照申請重啟始于合資券商。在加大金融開放力度的大背景下,2019年3月底,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和摩根大通證券(中國)兩張外資控股的券商新牌照成功落地,這給外資參與新設券商打了一劑強心針,也讓內資對新設券商牌照有了更多期待。管理層對合資券商的鼓勵態度可見一斑。
一直以來,開放都是青島最大的優勢?,F如今,在金融領域積攢的開放碩果正成為青島申請券商牌照的重磅籌碼。
更重要的一點,業內認為,青島此次申請券商牌照,通過國資和外資合作的新路徑,不僅有望補齊多年短板,更將成為青島打造北方金融對外開放窗口的重要一環。
此前出臺的《青島市金融業加快對外開放實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爭取到2022年,在外資全牌照證券公司、外資基金公司、外資保險公司等外資金融機構領域上有所突破,引進10家(個)左右的海外金融機構(項目)。在政策指引下,青島對外資金融機構的吸引力日漸提升,星展銀行、國泰世華銀行等外資銀行和中德安聯、德華安顧等外資保險紛紛落戶。
當下,中國金融業正掀起新一輪開放大潮,而先行先試的青島早已勇立潮頭。時來天地皆同力,這一次,青島準備好了,補齊短板,讓長板更長,為打造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積蓄力量。
作者 | 長亭 策劃 | 沈默 編輯 | 長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