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鐘靈毓秀的齊魯大地上,蘊含著豐富的手造產業,種類豐富、品質上乘,如同一座令人目眩的傳統手工藝寶庫。山東的岱青海藍間沉淀著文化,一陶一瓦里都藏著故事,膠東手造更是山東手造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青島貝雕、煙臺銀壺、濰坊風箏、威海大花餑餑、日照黑陶……一方水土養一方風物,膠東地區擁有33家“山東手造·優選100”首批“山東手造”優質單位,一針一線、一釘一鉚都寫滿了膠東文化的傳承,為手造產業注入獨特的靈魂……“膠東手造”從歲月沉淀走來,串聯起文化傳承的針腳,也蘊含著產業發展的新活力。
關于“山東手造”,聽聽大咖們怎么說。
本期我們采訪到的是日照莒縣的莒品非遺傳承人、首席設計師丁曉東,聽他講述對于山東手造以及手造文化產業的見解。
丁曉東
日照莒縣 莒品非遺傳承人、首席設計師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山岳清秀,文化燦爛悠久,東夷文化、太陽文化、莒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熠熠生輝,剪紙、手繪、硯臺雕刻、柴燒文化、手工編織……包容萬象的手造技藝盡情展示這座城市的魅力,彰顯齊魯大地上傳承千年的生活美學。
立足“莒文化”融合創新資源,日照莒縣積極響應國家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瞄準文化創意,聚焦市場銷售,實現傳統手造向新手造的轉型升級,更快、更好的服務于“好客山東、好品山東”,打造優質的山東手造。
膠東半島歷史悠久,有著寶貴的文化產業遺產,富含特色的膠東手造是山東手造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莒縣在推進手造文化資源衍生轉化的過程中,創意設計、生產制作等方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莒品”,線上線下齊頭并進,銷往膠東各地,促進膠東手造文化交流一體化,完善整合手造產業鏈,手造產品銷售突破60萬,實現膠東手造與鄉村振興的共同發展。

莒縣手造致力于宣傳、弘揚“莒文化”,莒品將“莒文化”融入到陶、瓷制品中,包含“莒文化杯”系類產品、“莒品柴燒”系類柴燒主人杯等,其中“莒文化杯”獲得“山東手造·莒縣優品”培育基地、“山東手造 優選日照”50強、“好客山東”聯名款文創和旅游商品、2021年日照市優秀文化創意設計獎、山東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共有精神家園”優秀獎、2022年第三屆山東省精品旅游文創設計大賽獲得“二等獎”,其系列產品在莒國古城銷售,受到專家、學者、游客的一致好評。


柴窯燒制是當地集聚地方特色的一種傳統手工技藝,更是現代陶藝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段,陶器印證了莒縣柴窯燒制技藝的悠久歷史。丁曉東先后到福建德化學習當地“龍窯”的柴窯燒制技藝,與“上亭柴燒、穴上造物”等知名柴燒品牌,共同研發適合現代發展的柴燒作品。

柴窯燒制品在燒制過程中產生窯變,陶瓷器具上留下火痕、灰釉等獨特的元素,每一件柴燒器具都是獨一無二的,它質樸、渾厚,帶給人一種回歸自然、重回本源的自然美。從外觀造型上看是莒縣的莒字,通過融入五千年的文字,融入莒國古城,代表著莒文化,它根植于城鄉勞動人民之中,反映社會生活的變化,體現山東文化創意和齊魯文化內涵的同時,構建起能夠滿足新時代人民個性化、品質化、情感化消費需求的手造產品體系,這無疑為“膠東手造”打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底蘊深厚富有特色的“膠東手造”精品想要可持續發展下去,都需要活態傳承,莒國古城是莒文化“活化”利用的載體,莒品背靠千年文化古城,立足千年文化底蘊,堅定本地特色文化自信,深挖整合手造資源,莒縣手造才能在歲月的錘煉中歷久彌新。(智慧青島記者 徐琳倩)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