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鐘靈毓秀的齊魯大地上,蘊含著豐富的手造產業,種類豐富、品質上乘,如同一座令人目眩的傳統手工藝寶庫。山東的岱青海藍間沉淀著文化,一陶一瓦里都藏著故事,膠東手造更是山東手造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青島貝雕、煙臺銀壺、濰坊風箏、威海大花餑餑、日照黑陶……一方水土養一方風物,膠東地區擁有33家“山東手造·優選100”首批“山東手造”優質單位,一針一線、一釘一鉚都寫滿了膠東文化的傳承,為手造產業注入獨特的靈魂……“膠東手造”從歲月沉淀走來,串聯起文化傳承的針腳,也蘊含著產業發展的新活力。
關于“山東手造”,聽聽大咖們怎么說。
本期我們采訪到的是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馮耀東,聽他講述對于膠東手造以及手造文化產業的見解。
馮耀東
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
膠東地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豐富的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為手造的創意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文化素材;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文化產業的發展,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為膠東手造產業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青島有市級以上非遺傳承項目207項(其中國家級非遺16項,省級非遺74項)。現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86人(其中國家級非遺傳承人6人,省級非遺傳承人23人)。這些優秀的非遺傳承項目,代表著膠東地區傳統的海洋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的精華,展示著膠東地域文化內涵和青島城市文化特色。
手造文化在促進相關產業融合方面,發揮著諸多作用。首先,可以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提升創意水平。手造文化將傳統的文化元素提煉、升級,配合以手工技藝,形成全新的創意設計,是推動文化“兩創”的最有效實踐。同時,手造文化符合當下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國潮”風,符合當下傳統與時尚結合的發展潮流,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廣闊的發展潛力。其次,能夠推動文化與旅游業的深度融合。通過創建非遺旅游景區、手造節、手造市集、打造非遺旅游路線等方式,用優秀傳統文化來豐富旅游產品的供給,一來可以提升旅游市場的消費力,推動旅游產品的附加值。二來可以增加旅游景區的文化內涵,增強游客在景區的參與度和體驗感。最后,通過手造與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重要傳統佳節相結合,可以擴大手造文化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刺激節日經濟。
所以,如何打造和發展好膠東特色手造文化或手造產業尤為重要。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兩處著手:一是發展膠東手造的領軍產業和領軍企業。2023年,青島市將落實手造產業扶持政策,培育青島海產品、面塑、嶗山茶、貝雕、剪紙、花邊、草編、特色食品、衣著裝飾、釀酒等手造重點門類,培育壯大一批手造領軍企業。打造膠東手造的品牌效應和集聚效應。二是持續開展宣傳和引導,擴大膠東手造的影響力,吸引全社會力量參與手造產業當中。借助山東旅游發展大會和“一機游”等平臺深入推進膠東手造工程,舉辦2023手造節、青島市文創產品大賽,開展“山東手造”青島消費季系列活動。廣泛開展膠東手造宣傳推介,融入城市外宣整體計劃。
在發展手造文化產業方面,個人認為政府發揮著兩大作用:一是政策引導。2022年12月,青島市委深改委文化體制改革專項小組印發了《青島市扶持手造產業發展若干措施(試行)》,圍繞培育手造特色優勢產業、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建設手造展示展銷平臺載體、強化手造產業發展基礎支撐等4大方面提出15條措施。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會同14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支持依托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開發設計具有青島特色的旅游特色商品,深入開展“山東手造”工程,強化地方手造特色。”二是宣傳推介。2022年,青島組織開展了“山東手造·青島有禮”征集遴選等活動;開展“山東手造 青島有禮”青島市文創產品大賽活動,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優秀文創產品,以文化創意為手造產品賦能;啟動青島市各級非遺工坊認定工作,認定市級非遺工坊54個,各區(市)認定區(市)級非遺工坊87個,即墨花邊非遺工坊、平度草編非遺工坊獲評省級非遺工坊。
目前,青島市已初步建立“山東手造?青島有禮”手造資源庫;確定平度草編、即墨花邊、即墨黃酒、嶗山綠茶、青島貝雕、青島海產品、發制品、睫毛制品等8個產業為“山東手造”青島重點培育產業,14家企業進入“山東手造?優選100”目錄。鳥籠、竹制品、貝雕工藝品、家飾用品、發飾品、啤酒文創、麥草畫、草編包、漆器工藝品等,每件手造作品都承載著膠東特色而豐厚的文化底蘊,不僅依靠廣泛的口碑和市場基礎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更重要的是,它們在創新發展中不斷迭代新生,充滿了弄潮市場經濟的生命力。(智慧青島記者 宋志)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