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不到一年,完成163臺外科手術,這位“拼命三郎”就是全球最先進的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從2019年11月“入職”市立醫院以來,人機聯手已累計完成163臺手術,涵蓋泌尿外科、肝膽外科、普外科、婦科,其中,泌尿外科手術量突破了100例。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突破百例達新的里程碑
10月15日上午8時,前列腺癌患者李先生(化名)被推到手術間,麻醉師和手術室護士開始忙碌起來,一旁的達芬奇機器人正默默地“觀察”著這一切。很快,它將成就自己職業生涯新的里程碑——幫助市立醫院泌尿外科中心完成第100例泌尿外科手術。
9時整,手術主刀醫生——泌尿外科中心主任侯四川教授坐到操作臺前,開始熟練地操控機器人。經過近一年的同臺手術,侯教授早已和這個“老搭檔”配合默契,到了“人機合一”的境界。隨著達芬奇機器人的四條機械手臂通過四個直徑8mm的小孔進入患者腹內,前列腺表面的血管、韌帶、肌肉等精細的組織的結構如“3D”電影一樣被清晰地“放映”在主刀醫生的眼前。在侯教授的熟練操控下,靈活的機械臂以極其精準、精細的手法在盆腔深部快速切除了前列腺,并精確完成尿路重建。手術用時不到2小時,出血量不足20毫升,手術圓滿完成。
“膠東地區首臺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于2019年11月落戶我院,泌尿外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了100臺手術。所有手術均為高難度的四級手術,手術均獲成功,無一例中轉開放或腹腔鏡手術。其微創、精準、靈活,擅長在狹小空間進行精細操作的優勢在復雜的高難度的外科手術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大大提高了手術效率、加速了患者康復速度。”侯教授表示。
達芬奇的首秀表現超凡
2019年11月18日,72歲的宋先生(化名)成為市立醫院第一位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的獲益者。當時,宋先生因腰痛來市立醫院檢查,CT提示為左腎巨大腫瘤,直徑達11cm,中央液化壞死,局部侵犯腰大肌。面對普通腹腔鏡難以完成的病例,泌尿外科中心進行了周密的術前討論,決定采用剛剛裝機的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輔助完成手術,自此開啟了市立醫院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首秀”。“手術完成的非常順利,術中出血不到50ml。這對于超過10cm的巨大腎癌,進行常規腹腔鏡手術是難以想象的。”侯教授回憶起首例手術完成時的情景,依然難掩激動的心情。
成為外科手術“超級助手”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后來又有著不俗的表現:89歲的施老先生,三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尿頻、排尿困難、夜尿增多等癥狀,體檢提示前列腺癌。患者入院后,侯教授接診,經多學科會診后,決定為其實施“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腹膜外途徑前列腺癌根治術”。術后7天,老人順利出院,恢復良好。術后12天拔除導尿管,尿控基本恢復正常。據悉,這是山東省實施的同類手術中年齡最大者。“前列腺癌根治術解剖位置深、空間狹小、周圍血供豐富,是泌尿外科最有挑戰性的手術。” 侯教授介紹,“絕大多數手術病例均選擇年齡低于75歲的病人,而89歲的施大爺身體非常硬朗,心肺功能接近70歲的水平,病人及家屬均有強烈的手術意愿,因此達芬奇機器人輔助前列腺癌根治術是不二之選。”
人機聯手站上胰腺手術“珠峰”
前不久,市立醫院東院肝膽胰外科團隊完成了該院首例達芬奇機器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標志著該院在復雜腔鏡技術和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應用上成功翻越又一座“高峰”。這已數不清是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第幾次占領“頭條”了。“以腹腔鏡手術為例,傳統的腹腔鏡手術講究的是團隊協作,需要三個人密切配合才能完成一臺手術。”市立醫院東院肝膽胰外科主任史光軍介紹,因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十分復雜,手術醫生要切除病灶的同時重建消化道,主刀醫生要在狹小的空間里完成縫合打結難度非常大,患者需要承擔的風險是,微創不成改開放手術,這對身體的創傷之大不言而喻。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講究的是單打獨斗,一個醫生和一臺機器人就可以完成有著“珠穆朗瑪峰
”之稱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整個手術可以說是一氣呵成。
專家說法
有了達芬奇
不必犧牲醫生來換取患者健康
史光軍主任早在2015年在美國佛羅里達醫院學習期間,就接觸到了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它堪稱是新式腹腔鏡的‘武器’,優點太突出了,當時就引起了我的重視,在當地醫院學習的三個月主要是在學習機器人的使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可以將手術視野放大十倍,擁有裸眼3D的視圖效果,器械操作更為精細和靈活,可突破人手極限的7個自由度、濾除抖動等特點,使在狹小腹腔內進行淋巴結清掃、胰腸、膽腸、胃腸吻合等精細縫合變得容易和安全。有了達芬奇機器人的幫助,整個手術過程中出血少,還縮短了手術時間和患者住院時間。史光軍主任團隊還可喜地發現,截至目前,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已完成了肝臟手術、胰腺手術、膽道手術、脾臟手術中,50例沒有一例出現術后出血、膽漏、胰漏、感染等并發癥。機器人有沒有局限性?史光軍主任總結道:機械本身缺乏力的反饋,比如打結的松與緊需要醫生靠觀察和經驗來判斷;機器人手術的費用不菲,患者的接受程度還需假以時日。
“機器人手術肯定是未來醫療的趨勢。”談及未來,史光軍主任對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為代表的機器人們信心滿滿,非常看好智慧醫療的發展前景。綜合來看,機器人的優勢遠遠大于其局限性。“對醫生來說,不必犧牲醫生的身體健康來換取患者的健康,對患者而言,治療會更加精準,打擊病灶的同時最大程度減少對身體的損傷。”史光軍主任說,未來隨著智慧醫療的介入,醫生為患者做手術、出醫囑等都有新幫手,當然這些都是建立在醫生擁有豐富經驗的基礎上,最終的目的是市民看病就醫越來越方便、高效、高質量。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于波 通訊員 徐福強
責任編輯: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