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是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的關鍵舉措。近年來,青島市市立醫院進行多種形式的探索,并在2023年整體托管萊西醫療集團,打造了“城市三甲醫院托管縣域醫共體”的青島樣板。記者了解到,目前,市立醫院分級診療體系建設主要通過三級醫院整體托管縣域醫共體、醫聯體、??坡撁?、遠程醫療、對口支援等方式進行,能夠為基層送去優質的醫療服務。
基層開展義診。院方供圖
需求精準對接
醫聯體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2024年,青島市市立醫院重新規劃醫聯體布局,以基層醫療管理科為平臺科室,致力于打造精品醫聯體,經過層層篩選,重新布局75家醫聯體單位,輻射范圍能夠覆蓋島城七區三市乃至濰坊、煙臺、威海等地。
據基層醫療管理科副主任袁丁介紹,醫院精準對接醫聯體單位需求,按需派出50余名專家前往12家醫聯體單位坐診,182名骨干醫師參加城鄉對口支援,2024年共坐診1512次,診療人數達到9758人次,手術完成1950余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為了鼓勵專家們積極下沉基層,激發專家動力,我院實行‘名醫故鄉行’,根據專家的戶籍所在地進行分派,這樣一來,專家以醫術反哺家鄉,還能順便探親,可以說是一舉兩得。”袁丁說。
醫院亦重視“授人以漁”,重視基層的教學指導工作,培育基層特色醫院與特色專科,增強“造血”能力。2024年共接收醫聯體及省市指定對口支援單位進修人員183人,其中,萊西醫療集團105人,西藏桑珠孜區中心醫院6人,隴南、定西22人,湖北宜昌夷陵區9人,為他們提供系統性、技術性、專業性的指導。與此同時,袁丁帶領團隊全身心投入適宜技術的推廣中。2024年,有3項適宜技術推廣項目獲省級立項,19項區級項目完成提報,10項院級項目完成并開始孵化。
西藏基層醫院參觀學習,進行交流。院方供圖
“從2018年開始,我就作為山東省選派首批‘掛職院長’之一,到西海岸新區大場中心衛生院工作?!痹诖髨龉ぷ饕詠矸e累的多年經驗,讓袁丁逐漸摸索出一條“建設特色專科帶動衛生院發展”的路子,并萌生出將其實踐于更多地區的想法。2023年4月,青島市市立醫院姜山中心衛生院名醫基層工作站成立,袁丁領銜疼痛亞專業,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姜山中心衛生院疼痛診療團隊迅速崛起。10月,市立醫院整體托管萊西醫療集團,姜山中心衛生院充分借力,利用掛職業務院長、疼痛專家下沉等實現了快速發展,一個以鄉鎮中心衛生院為基點的區域性疼痛醫療次中心逐漸成型,年診療量達6000余人次,業務輻射至萊陽、即墨、城陽等周邊區市。
像袁丁這樣,每周進行上百公里城鄉“遷徙”之旅,并為基層送去優質醫療資源與技術的“候鳥醫生”,在市立醫院還有很多。為了積極響應并踐行“健康中國”戰略,市立醫院積極推動“候鳥醫生”計劃,將三甲醫院的專業醫生定期派遣到社區衛生服務站,大幅縮短了醫患距離,不斷提高基層優質醫療資源水平;博士(科普)團暨專家志愿巡診團亦是步履不停,積極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水平,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解決群眾看病就醫不夠便利問題的市立擔當。
除此之外,市立醫院積極推行醫聯體聯絡人制度,作為市立醫院與醫聯體單位的中介,聯絡人結合當地需求,在醫聯體單位積極開展特色專科,協助醫聯體單位完成疑難重癥轉診以及學科發展需求,推動醫聯體在更深領域的合作。
便捷高效
打通城鄉轉診通道
“雙向轉診”簡而言之就是“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既能夠積極發揮大中型醫院在人才、技術及設備等方面的優勢,同時又能充分利用各基層醫院的服務功能和網點資源,促使基本醫療逐步下沉基層。
2024年,青島市市立醫院對雙向轉診智慧平臺進行進一步升級,能夠隨時隨地實現雙向轉診,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且完善的一站式連續性診療康復服務。截至目前,有150余家單位、850余人次授權加入了該平臺。據統計,2024年上轉診1352人次,其中住院1214人次,門診138人次,下轉1392人。
“我們在每個基層醫院、鄉鎮衛生所都建立起聯系,有一個微信群,鄉鎮遇到棘手的疑難危重癥,就會及時將患者的病情信息分享到群里,我們的專家再根據信息判斷患者的病情狀況,給出診療建議,分析患者是否需要立刻轉診?!痹「嬖V記者,前幾日凌晨3時許,即墨有一例突發食管破裂的重癥病例,患者疑似因劇烈嘔吐導致食管意外破裂,胃里的食物大量漏入腹腔,感染風險大,死亡率極高。袁丁接到電話后當即決定開通綠色通道,讓患者立刻轉診到市立醫院東院急診科,通過積極救治,患者化險為夷。
“如果我們的專家判斷患者病情在基層醫院就可以得到解決,那就不必再來大醫院排隊。小病分流至基層,可以降低小病的醫療費用,基層醫院醫療資源閑置現象將得到改善,大醫院的醫療資源緊缺矛盾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緩解。而基層的重病、急病、疑難病也能夠通過轉診系統及時得到救治,避免延誤診療時機?!痹≌f。
549家??坡撁顺蓡T單位
全面覆蓋島城醫療網絡
目前,青島市市立醫院9個授牌專科聯盟的成員單位數量已經達到了549家,這些成員單位廣泛覆蓋了青島市各級醫療機構,包括市級醫院、區級醫院、鄉鎮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這種廣泛的覆蓋有效地促進了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不同層次的醫療機構能夠更好地協同工作,從而提升了整體醫療服務的水平和效率。
袁丁介紹,在各專科聯盟的共同努力和協調下,成員單位上轉患者共計3570人次,市立醫院下轉患者共計5141人次。順暢的轉診機制極大地緩解了上級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門可羅雀的現象,患者能夠根據病情的需要,得到更加合理和及時的治療,同時也促進了醫療資源在不同層級醫療機構之間的合理分配。
遠程會診服務為1867人次患者提供了便利,極大地提高了醫療服務的便捷性?;颊邿o需長途跋涉即可獲得專家的診斷和治療建議,既節省了患者的寶貴時間,也顯著提升了醫療服務的效率。
記者了解到,各專科聯盟積極開展帶教等幫扶工作,共計110場,有力提升了基層醫療機構的診療能力;組織培訓與學術交流活動39次,培訓參加人數3277人次,其中基層參加人數2502人次,進一步提高了基層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理論水平,基層醫療服務水平顯著提高。
在聯盟內部,檢查檢驗互認單位的數量已經達到538家,患者在不同醫療機構之間轉診時,可以享受到無縫對接的醫療服務,使得患者既避免了重復檢查帶來的經濟負擔,也能夠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體驗。
深化健康教育
讓健康知識在基層落地生根
市立醫院通過多種途徑開展院內健康教育工作。通過“智能化移動宣教”系統的使用,提高宣傳實效,在原有各分類模塊基礎上,將青島市科普資源庫內容拓展至宣傳新模塊,覆蓋集團所有門診、住院病區,結合每月系統使用數據,及時更新部分科室宣教內容?!拔覀冊航衲陮⒔】到逃刂匦逻M行了修整,將健康教育基地設置在體檢中心,這樣的話,來醫院排隊等待做體檢項目的市民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健康教育?!痹〗榻B說。
作為省級健康教育基地,2024年,市立醫院完成科普云基地(全景VR)建設工作。作為學生的寒暑期研學基地,基地2024年共接待學生580人次。來此參加研學的學生可以在這里親身體驗醫療工作者的工作細節,學習急救知識,增進對醫療行業的理解與認同。
除此之外,市立醫院積極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提高健康教育成效。多部門協同聯動開辦線上“健康大學堂”,提升健康傳播效應;以“百名醫學博士進社區”公益活動為契機,深入機關、單位、社區、學校與大眾進行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健康科普講座。截至目前,共組織46場講座,受益人數達36649人;積極開展各種宣傳日的義診咨詢活動,截至目前共組織義診活動共計24次,受益人數達4446人。(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 記者 吳涵)
責任編輯: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