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也沒想那么多,就是看到有人躺在水中,我就沖過去了。”1月16日李滄區廣水路橋下,一名六七十歲的老人躺在水中動彈不得,正當大家束手無策之際,恰好路過此地的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高壓氧科護士侯成鑫挺身而出,飛身下水,不顧冬日嚴寒,脫下鞋襪挽起褲腳,救起落水老人。經過緊張搶救,老人被警察、120急救人員緊急送往醫院,侯成鑫則未留姓名轉身離去。
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高壓氧科護士侯成鑫。(受訪者供圖)
危急 老人落水動彈不得
1月16日下午3時30分,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高壓氧科護士侯成鑫騎車往家走時,看到李滄河生態公園廣水路橋聚集著一群人,不知在圍觀什么。
“當時我還心里犯嘀咕,大家圍在那看什么,靠近就聽到有人喊救命。”聽到呼救,侯成鑫不由得加快腳步,撥開人群看見一名六七十歲的老人在水中動彈不得,厚重的羽絨服已被冰冷的河水浸濕,岸邊幾名老人正焦急地商量如何把落水老人拉上岸。
“當時,我看到落水老人仰面朝上,渾身打著寒戰,雙手撐在地面想使勁爬起來,越掙扎越沒力氣,我擔心老人失溫。”侯成鑫回憶道。身為一名醫護工作者,人命關天危急時刻,侯成鑫沒有半分猶豫,立刻往橋下跑去,并詢問周圍市民是否報警。在得到肯定回答后,他便涉水去救老人,一只手托起老人頭部讓其盡量露出水面,一邊將她拽上岸。“老人當時穿著羽絨服、棉褲、棉鞋,在水里泡著,衣物吸滿了冰冷的河水,這也是導致她動彈不得的原因,我往上拉她的時候用了很大力氣。”侯成鑫告訴記者。
獲救 熱心市民合力搭救
由于搶救及時,老人被救上岸后,意識比較清醒,問及住址和家庭信息可以對答如流,只是因為驚嚇過度,臉色有些蒼白,凍得嘴唇發紫。岸上市民趕緊扶住落水老人,查看情況。
在等待救護車到達現場的時間里,侯成鑫一直守在老人身旁,擔心老人失溫,他將自己的羽絨服脫下來披在老人身上。“后來還有一位路過的姑娘也將羽絨服脫下來給老人蓋上,旁邊還有幾位老人一直在幫忙,積極想辦法,還有一位老人聯系了家屬,大家都很熱心。”侯成鑫說。很快,120救護車趕到,還沒來得及歇口氣的侯成鑫與圍觀群眾一起將老人送上救護車,此時,侯成鑫才放下心,松了一口氣。
專業 醫院定期演練培訓
“以前都是用模型假人練習急救,或者是在醫院內參與搶救,第一次在院外碰到這種情況。”回憶救人時的情形,侯成鑫還是有些緊張。當時因為擔心老人出事,他一直保持精神緊繃,隨時準備好為老人進行急救。作為醫護人員,遇到突發情況時如何進行應急處理,早已經是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1994年出生的侯成鑫已經工作十年,是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高壓氧科的護士。每年春節期間是一氧化碳中毒高發期,時常有患者半夜被送到醫院進行治療,雖然工作繁忙,但能將患者從生死線上拉回來,并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是他最快樂的事情。
“身為一名護士,我是不會眼睜睜看著一條生命在我面前消失的,相信我的同事也會做出一樣的選擇,絕不會袖手旁觀。”侯成鑫告訴記者,除了常年工作積累的專業素養和救護經驗以外,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定期組織開展小組培訓、演練,也為他能夠在危急時刻保持冷靜、挺身而出提供了底氣。(觀海新聞/青報全媒體 記者 吳涵)
■相關鏈接
如何救助溺水者
救助溺水者時需量力而行,救人時要首先確保救人者的自身安全,做好安全防護。將溺水者救上岸后,需要根據情況進行救護。首先將溺水者放置于安全平地,判斷其意識,大聲呼救并撥打急救電話,等待救援人員或送醫院觀察。若溺水者有意識,做好保暖,保持呼吸道通暢。若溺水者失去意識,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嘔吐物和泥沙等雜物,如有假牙也應同時除去,以保持呼吸通暢;應將其舌頭拉出,以免后墜堵塞呼吸道。快速檢查有無呼吸、心跳。如果呼吸和心跳停止,應立即連續進行心臟復蘇術,不會人工呼吸也可單純進行胸外按壓。
掃碼看視頻
責任編輯: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