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囊腫不再擔心,微創小孔能解決 2025-01-26 17:00 齊魯醫院青島院區 0 近日,山大齊魯醫院青島院區骨與軟組織腫瘤科成功救治一位15歲的男性骨囊腫患者。患者因右大腿疼痛1周來院就診,骨與軟組織腫瘤科主任楊強帶領團隊采用骨關節鏡微創手術的方式成功為患者刮除病灶。患者恢復良好,術后2天順利出院。 15歲男性患者就診前1周劇烈活動后出現右大腿疼痛,無外傷、無發熱等情況,但影響患者站立及行走,于是到我院就診,經影像學檢查考慮為“骨囊腫”,為行進一步手術治療入院。詳細評估檢查患者,考慮為“股骨骨囊腫”,良性占位,開放手術切口大,由于手術對組織剝離較多,術中創傷大,術后扶拐下地時間長,恢復慢。考慮到病灶靠近髖關節, 經縝密分析,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后,楊強團隊聯合運動醫學科采用髖關節鏡微創理念,為患者進行了“關節鏡下病灶刮除+植骨術”。通過3個0.5cm小切口在內鏡下顯露和切除骨囊腫,歷經半小時,團隊成功完成病灶處理,整個手術解剖結構層次分明,術中出血約20ml。術后第1天,患者可在醫護團隊指導下行走;術后第2天,患者順利出院。自從1876年德國病理學家Virchow首次報道后,單純骨囊腫逐漸被人們認知。單純骨囊腫多累及管狀骨及扁平骨,并致局部膨脹、菲薄的骨皮質內充滿漿液的瘤樣病變。1、什么是單純性骨囊腫,有什么特點?單純性骨囊腫是一種常見的骨組織良性瘤樣病變, 80%病例發現于3-14歲兒童,平均年齡為9歲。約占骨骼腫瘤的3%,男女比例約為2:1-3:1。好發于肱骨及股骨近端,疼痛及骨折為其常見表現,部分患兒因其他原因行放射線檢查而意外發現。2、它是怎么來的,會傳染或者遺傳嗎?骨囊腫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比較認可的是靜脈阻滯學說,即病灶局部竇狀靜脈發生阻滯,使囊腔內壓力增高,大量滲出而形成囊液,其中含有前列腺素、白細胞介素、蛋白水解酶等破骨炎性介質成分,導致局部骨壞死,進而形成囊腫。不具有傳染性,不是由病毒、細菌或者其他病原體造成的腫瘤。一般不具有家族史或者遺傳性。3、它有什么癥狀,如果不處理會出現什么后果?通常無癥狀,伴發骨折時出現疼痛、腫脹、畸形。兒童股骨近端存在股骨頭骨骺及大轉子骨骺,是單純性骨囊腫的好發部位,其骨囊腫多為活躍性病灶,同時該部位也是下肢重要的負重結構,應力集中,骨囊腫導致骨質破壞后易發生病理性骨折。肱骨近端也是好發部位,兒童活動頻繁,活躍性病灶可導致明顯疼痛和腫脹、骨折。4、影像學檢查包括什么?X線片:病變常為邊界清晰、密度均勻的圓形或卵圓形透亮區,病灶邊緣硬化表現為一薄層高密度影。囊腫呈膨脹性生長,導致骨皮質變薄,但一般無骨膜反應。伴有病理性骨折時,病變處可出現骨皮質不連續及骨膜反應,可因骨質碎片向囊內轉移出現“碎片陷落征”。CT:可用于非典型部位的診斷。CT上囊腫多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低密度影,邊界清楚,無硬化。MRI:囊腫于T1多為均勻的低到中等信號,T2像為均勻高信號,當囊腫內為出血急性期時T1像及T2像則均為高信號。增強掃描時囊腫不強化。5、什么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 當遇到保守治療無效 、局部疼痛、病灶部位功能受限、病灶累及骨骺或致骨骼畸形、病灶處骨皮質變薄、病灶較大(大于骨干直徑的 50%)、骨折風險高時需要手術治療。6、如果手術,有哪些方法?效果怎么樣?手術的目的在于刮除囊壁、釋放壓力、促進成骨和防止病理性骨折。對于病灶較小,無骨折或者骨折風險較低的病灶,推薦微創手術,在導航下穿刺囊腫,隨后生理鹽水沖洗,注射激素、紅骨髓或者人工骨等。對于病灶較大,已經骨折或者骨折風險高的患者,推薦切開刮除,隨后高速磨鉆磨除瘤壁,石炭酸、氯化鋅、無水酒精或者氬氣刀等處理后,植骨(異體骨、骨誘導或者自體髂骨),并根據具體骨骺距離采取固定。靠近關節的病灶,可以利用關節鏡微創技術,刮除處理病灶,鏡下植骨。7、關節鏡微創手術有哪些特點?關節鏡微創手術切口僅為0.5cm,在鏡下視野更加清晰,操作更加精準,并且手術切口更小,創傷更小,可以減少患者痛苦,切口恢復后更加美觀。關節鏡輔助下微創手術在處理關節及周圍組織的腫瘤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這種手術方法通過幾個微小的切口進入關節內部,使用專門的關節鏡設備進行觀察和手術操作,從而實現對腫瘤的精確切除。這種技術相較于傳統的開放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疼痛輕等優點。骨腫瘤微創手術不僅適用于良性腫瘤,如骨樣骨瘤和腱鞘巨細胞瘤,也可用于處理惡性骨轉移瘤和骨腫瘤的微創消融。這種技術的發展表明,即使是復雜的腫瘤病例,也能通過最小的手術創傷達到治療目的。總體來說,關節鏡輔助下微創手術是一種效果顯著、風險較低的治療方法,特別適合需要保留關節功能和快速恢復的患者,是骨腫瘤科和運動醫學科的交叉聯合手術。如需進一步了解或考慮此類手術,請咨詢專業骨科醫生,以獲取更具體的治療方案和建議。科室簡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骨與軟組織腫瘤科由國內著名骨與軟組織腫瘤領域專家李建民教授作為學科帶頭人親自組建,為青島市第一個骨與軟組織腫瘤專科科室,中華醫學會和中國醫師協會的骨與軟組織腫瘤專業的“全國雙副組長”單位,現由楊強主任醫師任科室主任。科室專注于骨與軟組織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及外科治療,惡性骨與軟組織腫瘤的化療、靶向及免疫治療。自建科以來,傳承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濟南中心院區骨腫瘤科專業技術及精神,以高平臺為起點,在骨盆-骶骨腫瘤治療、脊柱腫瘤治療、四肢惡性腫瘤保肢治療、兒童惡性骨腫瘤保肢治療,以及骨與軟組織惡性腫瘤化療方面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治療水平及療效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科室特色技術1.骨盆腫瘤組配式半骨盆假體置換術,開展3D打印仿生骨小梁訂制假體置換術;2.四肢大段骨缺損同種異體骨移植,各種腫瘤關節假體置換保肢技術革新及并發癥防治(脛骨腫瘤膝置換、股骨腫瘤膝置換、腫瘤髖置換、腫瘤肩置換、腫瘤肘腕假體植入等);3.3D打印金屬假體在極限保肢術中的應用(仿生骨小梁金屬干假體、異型假體);4.脊柱、骨盆轉移性腫瘤射頻/微波治療、分離手術;5.全骶骨/部分骶骨腫瘤切除、假體或脊柱內固定系統重建術;6.脊柱惡性腫瘤椎體整塊切除術、上頸椎枕頸融合術;7.巨大軟組織惡性腫瘤擴大切除、皮瓣轉移覆蓋術。專家簡介 李建民,醫學博士、主任醫師,骨與軟組織腫瘤科學術帶頭人,山東大學二級教授。2018年榮獲齊魯醫學院“杰出醫學專家”稱號,2019年榮獲第三屆“國之名醫·卓越建樹”稱號。學術兼職: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腫瘤學組副組長山東省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骨腫瘤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肉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領域:重點從事骨及軟組織腫瘤、骨轉移癌的診治研究,開展多種骨腫瘤保肢手術及正規輔助治療、脊柱腫瘤椎體切除重建、骨盆腫瘤切除重建及骶骨腫瘤切除等復雜手術。 楊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骨與軟組織腫瘤科主任。坐診時間:每周三上午學術兼職: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分會數字骨科學組委員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骨科分會骨腫瘤學組委員山東省醫學會骨外科分會骨腫瘤學組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骨腫瘤亞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山東省疼痛醫學會骨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和骨腫瘤學組副組長擅長領域:主要從事骨外科常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專注于骨與軟組織腫瘤的診治與相關基礎研究,常規開展良性骨腫瘤的切除、惡性骨腫瘤的保肢治療、脊柱與骨盆原發腫瘤的切除與重建、脊柱轉移瘤的姑息手術和分離手術、良性骨腫瘤和轉移瘤的微創手術和射頻消融術、骨與軟組織惡性腫瘤的化療等。 張繼孔,骨與軟組織腫瘤科醫師坐診時間:每周一下午學術兼職:中國抗癌協會肉瘤專業委員會骨轉移瘤學組委員山東省抗癌協會委員山東省康復醫學會第一屆骨與關節委員會委員山東省臨床腫瘤學會肉瘤委員會委員擅長領域:體表腫物的診斷與切除;骨與軟組織腫瘤的診斷與規范化治療;軟組織肉瘤、轉移瘤的手術及化療、靶向個體化綜合治療;惡性黑色素瘤手術及靶向治療;兒童血管瘤、淋巴管瘤的微創、綜合治療。責任編輯: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