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一旦發生腫瘤將嚴重威脅健康。腎癌是全球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2022年,中國腎癌新發病例約7.7萬例,死亡病例約4.6萬例。腎癌早期癥狀隱匿,多數患者確診時已進入晚期或轉移期。近年來,晚期腎癌治療取得顯著進展,從細胞因子治療到靶向治療,再到免疫治療,目前已進入免疫聯合靶向治療的新時代。青大附院泌尿外科主任王科指出,免疫療法作為腎癌診治指南推薦的重要治療方式,納入醫保后極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為什么腎癌被發現時大多是中晚期?王科主任解釋說:“腎癌在早期通常局限于腎臟內生長,周圍被脂肪囊和其他臟器包裹,因此早期難以被發現。一旦出現明顯癥狀,往往已進入中晚期。”腎癌的主要癥狀包括腰痛、肉眼血尿或無意中摸到腹部包塊,但如果患者體型肥胖,發現包塊時通常病情已較為嚴重。腎癌早期通常缺乏明顯癥狀,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大多數患者在早期沒有特異性表現,往往是通過體檢中的超聲或CT等影像學檢查偶然發現。而經典的“三聯癥”——血尿、腰痛和腹部腫塊,通常出現在疾病的中晚期,此時腫瘤已進展較為嚴重,可能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定期體檢和早期篩查對于發現腎癌至關重要,尤其是高危人群更應提高警惕。
腎癌的治療一直是泌尿外科醫生面臨的挑戰。目前,我國晚期腎癌的標準治療方案以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為核心,結合個體化的綜合治療策略,旨在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并控制疾病進展。王科主任介紹,靶向治療是晚期腎癌的基礎治療手段。腎癌具有高度血管生成特性,靶向藥物通過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或阻斷細胞信號通路來抑制癌細胞生長。這些藥物顯著延長了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但長期使用可能出現耐藥性。免疫治療是近年來的重大突破,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抗PD-1/PD-L1藥物)的應用,為晚期腎癌患者帶來了新希望。免疫治療通過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統來清除癌細胞。此外,聯合治療逐漸成為趨勢。靶向藥物與免疫治療的聯合方案(如TKI與PD-1抑制劑聯合)已被證明在晚期腎癌中療效更優,能夠更有效地控制腫瘤進展并改善患者的長期生存。
隨著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的不斷上市,晚期腎癌患者的生存期已從原來的1年左右顯著延長至2年以上。在全球范圍內,免疫聯合靶向療法已成為晚期腎癌的標準治療方案,但國內此前一直缺乏相關療法的批準。直到2024年4月,我國首個腎癌免疫聯合靶向療法獲批,為國內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近日,君實生物自主研發的抗PD-1單抗藥物特瑞普利單抗(商品名:拓益?)新增4項適應癥成功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4年)》。其中,拓益?成為醫保目錄內首個且唯一用于腎癌治療的免疫治療藥物。這一突破不僅為晚期腎癌患者提供了更可及的治療選擇,也顯著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標志著我國腎癌治療邁入新的階段。
特瑞普利單抗作為首個且唯一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腎癌免疫治療藥物,其醫保實施后,治療費用大幅下降,顯著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王科主任舉例說明:“在納入醫保前,患者一年的治療費用較高,這對普通家庭來說是沉重的經濟壓力。納入醫保后,藥物價格大幅降低,患者個人支付比例明顯減少,使更多患者能夠負擔這一先進的治療手段。”其次,治療的可及性顯著提高。過去,由于高昂的費用,許多晚期腎癌患者只能選擇傳統靶向治療或其他低成本方案,無法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特瑞普利單抗進入醫保后,免疫治療變得更加普及,為更多患者提供了經濟可承受的治療選擇,這將顯著改善晚期腎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此外,醫保報銷政策的實施推動了規范化治療。醫保目錄的調整不僅降低了治療費用,還促進了免疫治療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使醫生能夠根據患者病情選擇更科學、精準的治療方案,而不再因費用問題受限。這為晚期腎癌患者帶來了更大的治療獲益,標志著我國腎癌治療邁入更加規范化和普惠化的新階段。
“腎癌的預防關鍵在于早篩查、早發現。”王科主任強調,公眾應重視定期健康體檢,尤其是通過B超或CT檢查早期發現腎臟異常。雖然腎癌的具體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除了與基因和遺傳因素相關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至關重要。王科主任建議,日常生活中應做到以下幾點:戒煙、控制體重、管理血糖和血脂、穩定血壓;每周保持適量運動,增強體質;避免熬夜,保持樂觀情緒;盡量減少長期暴露在污染嚴重的環境中,遠離有害化學物質。(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徐小欽)
責任編輯: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