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征文的題目是《__,讓我愛上傳統文化》。可以寫家中一個富有文化味的物品,比如瓷器、老家具等;可以寫學會一個禮儀;可以寫學會一項技能,如毛筆字、篆刻等。發掘背后故事,抒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贊美。
安塞腰鼓
青島53中 滕梓滔
中國是一個屹立在世界東方的國家。五千年來,祖先們創造岀許許多多的寶貴財富。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文化之水,在中華大地上綻放著文化之花。
讓我愛上中國傳統文化的是安塞腰鼓。它是中國第一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是陜北安塞地區的傳統舞蹈。暑假,我跟隨父母去陜北旅行,偶遇在黃土高原的黃河邊表演安塞腰鼓的一群陜北漢子。那強勁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我。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急流不斷激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飛揚的流芳;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在厚實的黃土高原上,在屬于自己的土地上,盡情地唱著,跳著,舞著,擊打著自己的腰鼓。身旁是洶涌澎湃的黃河,正是這母親河孕育著一代代的子孫,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升起的陣陣黃土,宣泄岀舞鼓漢子們的情緒,以及對繁榮美好生活的向往。隨著鼓聲漸漸地落下,漢子們早已汗流浹背,不知哪座山上傳來了歌聲:“山丹丹的那個開花喲,紅艷艷……”
從那以后,我就愛上了中國傳統文化,茶藝,剪紙,皮影戲……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會留心尋找,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需要去愛上它,去傳承它。
小小棋盤一片天
青島53中 馮良瑞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它的傳統文化自然是深遠的:中國的書法讓我們體會到了文字的美;中國的古樂器讓我們聽到了音樂的美;中國的服裝讓我們感受到了盛世的美……
而我感受最深的,必是那能夠展現文化魅力、體現出中國人足智多謀的象棋了。棋盤上的每一點都是古代的部兵陣點,它好比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又密集無序,又稀疏整齊。棋盤上的每一個子,小到卒,大到將,它們有各自的走法,也有各自的作用。中國象棋歷史悠久,互搏對弈,靜中有動,有著無窮的魅力和樂趣,是中國文化中的瑰寶。
我接觸象棋并沒有太長時間,而我的老師兼對手是姥爺。剛開始的幾天里,我總以慘敗告終。一天,姥爺笑著說:“下棋咋總是輸呢?要加把勁兒啊。”我沮喪地說:“我對象棋只略知一二,輸,乃家常便飯。”姥爺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個世界上沒有便捷的道路,只有練習、練習、再練習。 ”
不服輸的我,在后來幾天里又重新了解了象棋。我發現 《孫子兵法》中的各種方陣,“八卦陣”中的各種陣法都是必不可缺的。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帶著我們回顧楚漢相爭的激烈;棋子擺出的陣法,讓我們了解古人的神機妙算。
小小棋盤一片天,縱橫交錯一使然;進退攻守合陰陽,方寸之間成大丹;兵將水土共相濟。象棋看似簡單,但蘊含的是種種文化。中國人以道為本,象棋也以道而生,它深藏的是中國人的思想,展示的是中國人的行為,從而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之一,也使我從此愛上了傳統文化。
紙色墨香
青島53中 孫語瞳
時間的長河蕩起輕柔的漣漪,中華民族的光芒將河水照得越發清澈透明,我就像河邊的一株小草,仰望著傳統文化的參天大樹。筆墨紙硯,橫豎撇捺,牽著我走進傳統文化的世界。
那個傍晚,太陽像是被墨水暈染過了一般,臉蛋也不再那么紅了。柔和的光芒像胭脂一樣涂抹在墻壁上,倒影也漸漸變得修長。陽光一路相隨,我輕輕踏進這間非凡的小屋。撲面而來的是一陣沁人心脾的香,墨水的濃郁與宣紙的暗香調和在一起,令人心曠神怡,也載著我的一段回憶。
那時,我第一次執起筆桿,將無名指輕抵在筆桿后,老師的諄諄教導化作一滴滴濃墨,沾染了泛黃的宣紙。輕輕頓筆,再小心翼翼地拉出一條水平的線條,最后一收,不知練了多少遍。就這樣的一根根線條,組成了勁美的漢字。時鐘滴答滴答地響著,我的耐心也在悄然褪色,我加快了速度,工整的字跡也泛起了波瀾。這時老師走過來,他輕輕俯下身子,對我說:“書法是一種藝術,你要學會享受這種藝術,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放慢速度,說不定會收獲更好的效果。 ”這句話仿佛一束光,照進我幼小的心靈。是啊,在這繁忙的世界里,人們忙于生計,稍稍放慢自己生活的節奏,也許就會找到“柳暗花明”中的那個小村莊。
傳統文化的世界雖然廣袤無垠,但一點一滴都滋潤著我們的生活。我將會踏著腳下堅實的路,用濃墨書寫傳統文化的傳奇。
撇捺之間
青島53中 邵子烜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在我國的文化寶庫中,書法經歷了千百年的風雨、千百位大師的鍛造,譜寫了輝煌的歷史。
第一次握起毛筆,墨跡在竹筆下勾勒出線條,一筆一畫,一字一詞,繚繞的墨香間仿佛展開了歷史的畫卷。硯臺里的墨水,深沉而平靜。在歷史的軸線上,它無數次蕩起漣漪,描繪一個又一個故事。細細品味書法家們的作品,字里行間,或喜悅,或激昂,或感慨,或憂慮,或悲傷……他們把情感蘊藏在一撇一捺間,那一停一頓都是心境的抒發。不同的風格,相同的是對書法的熱愛,對文化的熱愛。
從楷書的橫平豎直,方正簡爽;隸書的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到行書的清新優美,遒健飄逸。字體的轉變,更深層次的遞進,令我不斷領略書法中學不盡的知識、說不盡的美。我的字從一開始的歪歪扭扭、參差不齊,到現在的工工整整、俊秀美觀,這期間,有辛苦,有氣餒,但也依舊用堅持做帆,用毅力作槳,在探索之路上揚帆遠航。書法就像一本翻不完的書,每翻一頁,都有新的體會。這是一本翻不完的書,因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傳統文化蘊含著無限的生機與力量,守護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在世界的舞臺上永遠綻放耀眼的光芒!
羽衣霓裳
青島為明學校 饒家碧
站在古老的城墻上,看著遼闊無垠的中原大地,眼前仿佛呈現出一片紅纓滿天,劍鋒交錯。有多少人真正地去感受過我們華夏的古文化,又有多少人時刻記得我們是炎黃子孫。時代在不停地變遷,一些傳統文化在漸漸地淡化,我們所能做的只有相信和守護。
我第一次了解漢服是在網絡上,被那種寬袍闊袖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開始了解它們背后的文化。再后來,街道上也偶爾見到穿漢服的身影,我不再是那個只是舉著手機驚嘆的人,更多的是佩服和開心。我們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帶到了世俗生活中,我們在接著傳承華夏兒女的衣裳。你們是否還記得自己是一名漢家兒郎,是否還記得你們曾經擁有過一件羽衣叫霓裳?
漢服的歷史很悠久,它的樣式有很多,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漢書中曾提到過:“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 ”每一套漢服的設計都有它背后的歷史和故事,都有它所象征的意義。漢服上經常繡有日月星辰的圖案,它表示披星戴月、受命于天、恩德普照。山在漢服圖案中象征著古人的穩重,及仰望之感;而龍,代表著希望能取其變化。漢服的歷史不止這些,它們所蘊含的宇宙洪荒,我們可能永遠無法觸及。
城墻還是那座,土壤還是那片,唯獨變了的是人們的認知。我愿意再次穿起那身漢裝,愿意再次梳起那頭云鬢,漢服復興還在繼續,你愿意加入嗎?
楚河漢界
青島53中 張翔瑞
一兵一卒 帶頭沖鋒一車一馬 制勝之寶楚河漢界 兩軍之境棋盤局中 膽識謀略棋盤局外 文化之路局中局外 皆有章法中國文化 源遠流長棋藝技巧 變幻莫測文化棋藝 皆為國粹愛我中華 必愛傳統愛華之棋 必懂其理傳統文化 必應傳承未來于我 少年可期傳統之擔 負于我肩傳承之路 代代綿延(本版主持人:青報全媒體記者 張譯心)
責任編輯:張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