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征文的題目是《__,讓我愛上傳統文化》。可以寫家中一個富有文化味的物品,比如瓷器、老家具等;可以寫學會一個禮儀;可以寫學會一項技能,如毛筆字、篆刻等。發掘背后故事,抒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贊美。
國畫
膠州七中 袁倩
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幅精致素雅的工筆畫,我仿佛置身于寧靜的池旁,凝望這滿池的荷花。花瓣層層疊加,寬大的荷葉像撐開的綠傘,有的輕浮于湖面,有的亭立于碧波之上。那柔美的線條中包裹著由深到淺的色彩,而這些線條與色彩巧妙詮釋出朵朵逼真的荷花,讓人身臨其境。這一刻,我深深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著實令人著迷。
這幅畫激起了我對國畫的興趣,我回家后便查關于國畫的資料。中國畫源于古代,象形字,奠根底。國畫一詞起源于漢代,古時又稱“丹青”。我國傳統國畫是用毛筆、墨、顏料在特制的宣紙、絹上作畫。題材多是花草樹木、鳥蟲魚人竹,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粗蠋熢诋嬀砩蠐]毫潑墨的一幅臘梅,那嬌嫩的梅花俏立在枝頭,即使面對風霜也毫不低頭。多么神奇??!寥寥幾筆就將臘梅那傲骨風姿表現得淋漓盡致。心中有一個堅定的聲音告訴我:“我一定要學好國畫! ”
經歷了兩年多的艱苦練習,現在的我已經可以畫出一幅山水畫,但我最喜歡畫的還是那傲骨風姿的臘梅。當我手執毛筆坐在案前,嗅著鼻尖淡淡的墨香,雖置身于喧囂的城市,心中卻是無比寧靜。蘸墨汁,勾畫了了,畫卷上便出現了粗壯的枝干。換一只毛筆蘸上些許朱砂,筆尖輕點上一些曙紅,便開始在宣紙上畫梅骨,勾梅花,上色,不久便出現一朵傲立枝頭的梅花??粗嬀砩隙涠涿坊?,成功的喜悅涌上心頭。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無數珍作,已然成為了中華文化的瑰寶,讓我們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照耀子孫后代!
書法
膠州七中 袁雪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傳統文化自然有很多,比如猜燈謎、蘇繡、舞獅、剪紙等,數不勝數。在我看來,其中最有魅力的當屬書法了。
暑假剛開始時,國畫班的老師給我們安排了書法課。我站在一旁,靜靜地觀看老師寫字,不一會兒,“梅花香自苦寒來”幾個字便躍然紙上。那屹立在宣紙上的楷書堅韌中透著幾分俊美,深深吸引了我。古人說,“不依情,不能發筆”。古老而獨特的書法藝術,尤其注重情感的表現,或憂、思、悲,或恐、喜、怒……也正是因為有“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的情與理的撞擊,才使得書法藝術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我愛書法,因為它是中國特有的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久盛不衰的奇跡,從最初的甲骨文、石鼓文,到篆書,再到日后的草書、行書、楷書。在這浩瀚的長河中,涌現出許許多多令后人景仰的大書法家。在蘭溪岸邊,目睹著秀水青山,耳聞微瀾清風,一群風流倜儻的文人雅士列坐在茂林修竹掩映的蘭溪之側,流觴飲酒。王羲之乘著酒興,隨即揮毫潑墨,一氣呵成,寫下了名噪天下的《蘭亭集序》,更是被后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我的筆根本拿不穩,寫的字歪七扭八,就像小孩涂鴉一樣。但是它們的結構、外形都深深地吸引著我,那一橫一豎、一撇一捺,組合起來便形成了一個美麗的漢字。簡單的漢字在書法家們靈活的筆下如行云流水,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似一汪清泉從山澗流下,沒有絲毫拖泥帶水。我希望有一天能寫出一手瀟灑漂亮的字,為此我也一定要努力練習,不經一番風霜苦,又哪得臘梅吐清香!
淡淡的墨香,柔軟的毛筆,優雅的筆觸,這些都在吸引著我,讓我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愛上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論語》
青島53中 陳旭晗
宋朝開國丞相趙普曾經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性?!墩撜Z》給了我很多啟示,在生活和學習中給予我指導,讓我逐漸愛上中國的傳統文化。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至圣對流水的感嘆,融進了對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感嘆。用逝水象征時光的流逝,敦促人應有及時行動的緊迫感,以及生命價值只有在奮斗中才會實現的歷史責任感,都在這一聲嘆息中流露出來,帶給人無盡的思考。中華文明綿延至今,是因為我們有像《論語》這樣的,古圣先賢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積淀與傳承。今天,我們依然會自稱炎黃子孫,我們的文字至今還能找到甲骨文的印記,依然保留著久遠時期流傳下來的很多民俗……只有民族的,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夠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國傳統文化歷經數千年的發展與沉淀,這其中的底蘊和傳承才是中華民族的精華與靈魂之所在,身為不斷進取的炎黃子孫,我驕傲,我自豪!
漢字
膠州七中 蔣小潔
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表現,其中便包含了漢字。漢字,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朋友。我曾無意間聽到一首歌——《生僻字》,其中有一句歌詞便是“我們中國的漢字,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起源于記事的象形性圖畫,象形字是漢字體系得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后來經過幾千年的漫長歷程,漢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等階段。到現在,我們普遍使用的文字便是楷書。
正如 《生僻字》的歌詞一樣,“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現在全世界各地,到處有中國字……”我們要寫好中國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興的精神動力,又是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
詩詞
膠州七中 逄峻瑤
今年暑假,在老師的熏陶下,我重溫了《中國詩詞大會》,這讓對語文原本失去興趣的我,重新燃起了希望。
那里面的詩詞,有描繪秀麗的自然風光,有描繪祖國大好河山。學古詩時,我發現詩句非常簡練,用幾個字可以概括很多內容。因此,我們在欣賞古詩的時候,想象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養,可以一邊誦讀,一邊想象詩句中的畫面——山川河流、花鳥魚蟲、陰晴雨雪。
暑假里,我參加了不少興趣班,其中最喜歡的就是學古詩了。這里學習古詩的方法和平常學校學的不一樣,老師會放一段視頻,是關于這首古詩的背景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學完之后,會仿照詩詞大會的形式來讓我們復習。這讓我覺得很有趣,對詩詞有了興趣。當然,在學習詩詞的同時,我也領略了一些中國的傳統文化。想不到中國的文化傳承這么多年,時至今日還是能如此震撼人心,不得不欽佩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其中的許多精華,被代代相傳,歷久而彌新,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國學傳統文化。它是古老文明的智慧結晶,是中國文化和中華精神形成的根源,也是我們應該努力傳遞的瑰寶。
毛筆字
河西小學 代琬卿
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歷史的變遷不停變化著,充滿了無窮的魅力。最近,我正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就想寫幾個毛筆字練習一下。我便拿出了國畫工具,運用之前學過的知識寫起來。
我決定先寫一個“料”字,三下五除二就寫完了。我自己端詳了一陣,覺得還可以,便拿給姥爺看,讓他幫忙指點一下。姥爺看了一陣說:“這個‘料’字的‘米’是要稍高于‘斗’的,而且‘米’的右下點要小,與橫的收筆基本右齊……”說完,姥爺給我寫了一遍,他一直是手腕在活動用力。他的筆法順滑有力,仿佛一棵青松傲然挺立。他滔滔不絕地對我講:“毛筆字不像硬筆書法,它有回筆,不需要橫平豎直。可以懸腕寫,可以連筆……”
原來寫一個毛筆字有這么大的講究?。≈袊鴤鹘y文化博大精深,有好多東西正等著我們深入學習。通過毛筆字,我愛上了語文,愛上了傳統文化。(本版主持人:青報全媒體記者 張譯心)
責任編輯:張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