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歷史交匯點,正是眺望未來、逐夢前行的新起點。
2021年青島兩會比去年來得更早些:到今天,2020年的青島兩會才剛剛過去了不到8個月。

無論對世界、對國家、對城市,還是對個人,2020年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
面對疫情的突然暴發和全球大蔓延,面對愈發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日益激烈的城市競爭態勢,面對自身動能轉換和創新轉型的發展壓力,青島科學研判時與勢,辯證把握危與機,創新路數打法,篤定前行,開啟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新征程,各種積極因素厚積成勢。
站在新風口的青島,新動能加速生成,展現出更具創新力和成長性的城市氣質,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綻放出新的風采。
闊步走進“十四五”,青島完全有底氣、有能力、有信心在更高層面、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搞活一座城”,創造屬于這個城市新的榮耀。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點,召開這樣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必將吹響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再出發,奮力爭先、再創輝煌的嘹亮號角。
01
面向未來,青島的底氣信心來自哪里?

無論愿不愿意,我們都必須去面對。“黑天鵝”也好,“灰犀牛”也罷,不確定性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歷史,還是未來。正確的態度,是要把不確定性搞得少少的,把確定性搞得多多的。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于青島而言,什么是確定的?什么又是不確定的呢?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但同時也要看到,國家戰略疊加的青島已經站在了國家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最前沿,面向“十四五”,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機遇,將為青島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升城市能級拓展更為廣闊的戰略空間;
“學深圳、趕深圳”,縱深推進開放創新改革,抓攻勢、建平臺、強創業、促投資、優環境、惠民生,集聚起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干部隊伍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三化一型”素質能力不斷提高,戰斗力不斷增強;
市民心氣更順了、更高了,“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的磅礴力量正在匯聚……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青島緊緊扭住“四新”經濟領域,持續發力、久久為功,青島的發展已經從內部開始、從細胞的層面上發生裂變,內生的新動能越來越多、力量越來越強。
這些都是無比確定的利好因素。只有看到了這些確定性,才能有底氣、有能力、有信心走向更加高遠的未來。
02
“十四五”,青島往何處去?

站位決定視野。青島是青島人的青島,更是山東的青島、中國的青島,無論是基于區位優勢,還是資源稟賦考量,青島都不能小富即安,過自己的小日子。
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區域經濟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已經由東西差距轉變為南北差距,而且這種南北分化還在逐步擴大。青島有責任、也有能力為帶動和引領北方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面向未來,青島應當立足在國內大循環中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價值,全力打造山東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橋頭堡、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縱深開放新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中,青島必須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鏈接。這是青島的使命,也是機遇。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斷無后退之理。長期以來,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中,青島始終擁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曾經創造了無比的榮光。但今天,青島身上的光環不那么耀眼了,城市排位下降了,這是所有青島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十四五”期間,隨著城市競爭、區域競爭和產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城市格局必將深度調整,青島已經退無可退,必須脫穎而出,必須進位爭先。
城市競爭就像是一場長跑,關鍵靠誰能咬牙堅持到最后。目前,青島與身前、身后的城市差距都很小,正處在“僵持”階段,只要能加把勁,挺過去,就能夠取得一個好的位次。
是起是落,關鍵就在于這五年。上去了,就有可能重現昔日的輝煌,上不去,就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局面。面對激烈的城市競爭,和發展的現實壓力,青島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危機感,鼓蕩激情,奮力爭先!
去年10月24日,青島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青島要在“十四五”期間努力實現進位趕超,這絕不只是一句口號,不是一次即興的振臂疾呼,而是立足青島的歷史基礎、現實支撐,著眼長遠,推動開放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實實在在的、可以預見的未來。
當然,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拿出相當的魄力與毅力,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創業精神,以唯恐失之交臂的緊迫感和扎實執著的工作作風,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
03
2021,如何開好局起好步?

遠大的目標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如何才能起好步、開好局?
這次兩會一定會給出明確的答案,讓我們拭目以待。
既然是承上啟下,“承”接住2020年的良好發展勢頭相當關鍵。
一年來的經驗一再表明,疫情防控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開好局、起好步的關鍵所在。目前,國內多地出現疫情反彈,青島疫情防控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仍然很大。絕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必須嚴之又嚴、細之又細、實之又實,為全市人民守住平安與祥和,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一些好的勢頭一定要加以延續。比如,青島在“四新”經濟領域已經取得很大突破。
今年,要乘勢而上,進一步加大對“四新”經濟項目的招引力度,尤其是要瞄準13條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滲透性、融合性、成長性、未來性的“四新”經濟項目,為青島崛起提供強大助力。
去年以來,青島抓住疫情期間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窗口”機遇期,努力營造工業互聯網全產業生態,全力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目前發展勢頭已經起來了,領先優勢已經確立了。今年,應當進一步打好這張王牌,將領先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作為“吃開放飯”成長起來的城市,面向“十四五”,開放仍然是青島最大的優勢所在。開局之年,青島應當充分發揮“雙節點”作用,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率先探索出有利于促進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為城市拓展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匯聚起更多的城市合伙人。
“十四五”時期,青島還有一個獨有的優勢,那就是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機遇。做大做強膠東經濟圈不僅有利于膠東五市的發展,其意義更在于能夠在中國北方地區打造一個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為更大區域高質量發展賦能。開局之年,青島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地與四市強核聚群、抱團發展,共建高效交通圈、綠色生態圈、產業互補圈、國際朋友圈和幸福生活圈。
經過近兩年的探索與實踐,青島發展的思路已經清晰,“穴位”已經找準,路數打法也已經明確,成效正在顯現。如果能馳而不息,久久為功,2021年一定可以開好局、起好步,在“十四五”,青島也能贏得一個更加有利的發展局面,取得更加令人滿意的成績。
作者 | 沈默 攝影 | 楊志文
責任編輯: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