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3月10日
地點:日喀則市桑珠孜區(qū)(海拔3860米)
天氣:13℃/-4℃ 晴間多云
“這兩天家人和朋友打來電話、發(fā)來信息,祝我生日快樂。今年的公歷和農歷生日兩天挨在一起。來到西藏每天拼命工作,就是為了不想家,結果這一通信息和電話,搞得我想家了。這是我在高原上過的一個生日。白天忙了一天,今天的晚飯早一點,回到房間,忽然想寫點什么。坐在電腦前,也學學人家,思考思考人生。人來到世間走這一遭到底為了什么?”
這是昨天校長在他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尋找格桑梅朵”上發(fā)的一篇感想《在日喀則閑聊一點人生》里說的。
說來也巧,平時我很少刷朋友圈,也確實是昨天晚飯早一點,就刷了一會兒,于是刷到了校長的這篇感想。到了日喀則,我爭取每天寫一篇日記(只有上周末因為工作斷了一篇),勾起了作為老師的校長寫東西的欲望,所以我們就看到了這篇感人的文章。因為校長是過農歷生日,之前都是在來藏之前過的,今年過年晚,進了藏才過生日。這下,援藏組的同志們知道了,一致決定:今天給校長補上一個生日!

校長在生日蛋糕前許愿。
以前,都是“校長”“校長”地叫,還沒有正式介紹一下他。“校長”全名張禹,是青島市實驗高中(青島十五中)的副校長,從教23年,來日喀則后先擔任桑珠孜區(qū)一中副校長,后擔任區(qū)教育局副局長,“校長”這個稱呼名副其實。
校長在油菜花里留影。
我和校長很有緣分。早在十幾年以前,我就“認識”了校長。因為在十五中外遷前的十年時間里,我年年都在那里采訪中高考,而校長每年都會在校外執(zhí)勤,只是當時名字和人沒對上號。直到年前開視頻會的時候,我們在手機上一看,這不老熟人嘛!校長高興壞了,之前他在援藏組就負責宣傳工作,這下有老熟人來接班了。
校長在日喀則這一年半,干出了很多驚天動地的大事,這里只說一件事就可以了。青島援藏組在桑珠孜區(qū)用一年半的時間里率先在西藏自治區(qū)實現了縣區(qū)級別的學前教育“三個100%”發(fā)展目標:3—6歲兒童入園率100%、幼兒園大學生教師配備率100%、幼兒園建設標準化率100%,從根本上改變了桑珠孜區(qū)學前教育基礎薄弱、持續(xù)推進難的狀況,打造了西藏學前教育的新高地,被西藏自治區(qū)作為“民族教育優(yōu)秀成果”提報國家教育部,央視一套晚間新聞對此還做了專題報道。
作為教育援藏的一員,可想而知校長在其中發(fā)揮了多大的作用。桑珠孜區(qū)一個區(qū)的面積比青島的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城陽、即墨加起來的面積還大,不少地方海拔超過了4000米,而校長之前跑遍了桑珠孜區(qū)的所有12個鄉(xiāng)(街道),選定了33處幼兒園園址,每處地方都至少跑了三次。每到一個地方選好地址,他回公寓后都會把一面小國旗貼到桑珠孜區(qū)地圖上,現在這張地圖還掛在他的房間里。

校長在考察過的幼兒園選址都貼上了小國旗。
校長特別樂于助人,之前我寫過給他封了個“六級電工”的榮譽稱號。這個稱號傳到了現在上高一的校長女兒耳中,有一天還特意打電話給他,說“爸爸,聽說你被封了個‘六級電工’的稱號?好好干啊。”雖然說得輕描淡寫,但應該還是很以此為榮的。今天早上,校長說,女兒昨天在學校不方便打電話,今天一早才找了個機會給他打了個電話,祝他“生日快樂”。校長很高興,在此我也想對校長的女兒喊一句話:“放心!我們會給你爸爸好好過一個生日的。”
最后,用校長那篇感想的最后一段作為我這篇日記的最后一段,以紀念校長之前援藏的一年半,并祝校長生日快樂:
來西藏之前,有一次,學校校長在全體教師會上說:“我們當老師的做的是培養(yǎng)人的事,這是幾世才能修來的福分呀。”援藏后,領導曾經說:“來這里援藏,就是國家拿出錢,讓我們來做好事,這是多么幸福的事呀。”想來,我前世肯定拯救過地球,今世安排我成為這樣幸運的人。我只有帶著這份福分,做好這件幸福的事。我曾經跟朋友開玩笑:“來援藏后,我忽然發(fā)現自己崇高了。”玩笑歸玩笑,援藏真的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希望自己沒有虛度這三年,能夠尋找到那朵美麗的格桑花。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建亮)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