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0歲的太原市杏花嶺區的楊阿姨,是水兵舞的忠實愛好者。退休后,她每天早晚固定時間在府東公園跳水兵舞,也經常盛裝出席各種演出比賽。去年,她的眼睛突然看不清了,左眼模糊得厲害,跳舞變換動作時經常踩到舞伴。跳不成最愛的水兵舞,閑在家里的楊阿姨整個人都沒了精神,做了檢查后才知道是得了白內障。醫院為楊阿姨做了白內障手術,并植入了多焦點人工晶體。術后檢查,楊阿姨的視力從0.12恢復到了0.8,重新歸隊跳起了水兵舞,也恢復了往日的神采。
衛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顯示,每年有4000萬老年人至少跌倒一次。其中,視力受損已成為越來越多老年人摔倒的重要危險因素。老年常見眼疾,如老花眼、白內障、青光眼、黃斑變性等,會導致視物障礙及面對突發狀況失去平衡。當老年視力下降至0.25時,其摔倒風險是正常人的8倍。
因視力困擾引發的摔倒不僅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也阻礙了他們追求豐富多彩的晚年精神世界。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好轉,廣場舞大叔大媽們終于從“線上廣場舞網課”中解放出來,繼續開展這項鼓舞人心的正能量健身運動。然而,視力問題卻從線上轉移到線下,一直如影隨形。
據中國慢病和危險因素監測數據顯示,在全身性疾病高發的60歲以上人群中,眼底病變作為一項高發疾病不容忽視。“20%的中國人都有眼底病變。其中,60歲以上人群的眼底檢查異常率均高于21.39%,即每五個60歲以上的人群中就有一個眼底異常的人。”眼科專家呼吁關注全民普遍的眼健康,不僅要注意青光眼、白內障等“致盲殺手”,也切勿輕視近視、干眼癥等幾種常見眼科疾病的致盲隱患。
眼部疾病如何應對?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患眼部疾病的概率也隨之增加,特別是伴有心腦血管性疾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中老年患者,眼部疾病的發病率明顯高于正常人。以下是中老年5種常見的眼部病癥(供參考):
1、白內障。白內障是目前最常見的致盲性眼病。渾濁的晶體如同不透明的玻璃,遮擋視線,引起中老年人視力下降。
應對方法:早期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法,局部用些眼藥水和服用維他命類藥物可能減緩白內障的發展,可是往往最終還是需要手術干預。必需指出的是,手術是目前治療白內障唯一的有效方法。
2、黃斑變性。黃斑區是視覺最敏銳的部位。老年人黃斑區的視細胞和色素上皮細胞嚴重退化,稱為老年黃斑變性,可以引起視力減退。
應對方法:老年黃斑變性分為濕性和干性,前者黃斑區有異常的新生血管膜形成,對視力的影響發生較快且顯著,目前可以通過幾種特別的激光進行治療;后者則以黃斑區萎縮性改變為主,一般發展較緩慢,晚期影響視力,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
3、青光眼。晚期青光眼即便眼內壓得到控制,也無法挽回視功能的損傷,因而青光眼重在預防和早期治療。
應對方法:急性發作的閉角型青光眼癥狀很明顯,一般不會被病人忽視,經常表現劇烈的眼痛、眼紅、頭疼、惡心嘔吐及視力驟降。另一些青光眼往往無明顯癥狀,容易被忽視。偶感眼睛發脹、眼眶酸痛、偶然有輕度的視物模糊及虹視。
4、飛蚊癥。老年人經常發現眼前出現一些黑影,多少不等,形態各異,隨著眼球轉動而飛動。越仔細看,越清楚;越在明亮背景下,越清楚,但眼部檢查并沒有器質性病變,這種現象是“飛蚊癥”。
應對方法:如果是生理性的不需特殊治療,只要定期去醫院檢查即可。但如果眼前“飛蚊”突然增多或出現“閃光”和視力下降,應立即去醫院就診,是否發生了眼底出血或視網膜脫離。
5、老花眼。老花眼十分常見,一般人在40歲左右會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老花。隨著年齡增長,眼睛水晶體(晶狀體)硬化或部分硬化,對光感調節不足,致使光線的焦點不能準確聚集在視網膜上,而落在視網膜后面,看近距離的物品和文字會出現模糊不清的現象。
應對方法:調整營養是預防和減輕老花眼癥狀的最好方法。用眼比較多的老年人可適當多食具有明目功效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瘦肉、魚、蛋、牛奶、肝臟以及菠菜、胡蘿卜、南瓜、核桃、桂圓、荔枝等。
責任編輯:許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