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由國有企業家“領銜”的國家級改革試驗,在青島進入了全面實施的倒計時。
2020年12月11日,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批復同意山東青島、浙江杭州、湖北武漢、陜西西安開展第二批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
改什么?怎么改?2021年3月30日下午,國務院國資委在北京組織召開“深化區域性綜改試驗 推進地方國資國企改革”新聞媒體通氣會,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杰明通報了第一批區域性綜改試驗總體開展情況,以及在國資國企改革重大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所取得的積極成效。上海、浙江、深圳、青島四省市國資委負責人介紹了各自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情況和改革思路舉措。

新聞通氣會后,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將集中審核第二批試驗區綜改方案,經領導小組批準后,第二批區域性綜改試驗將正式轉入全面實施階段。
青島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馬衛剛在現場介紹了青島籌備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有關情況。作為第二批區域性綜改試驗唯一計劃單列市,青島將參照上海、深圳的模式,以市為單位組織開展綜改試驗。“結合本地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特色和基礎,青島市確定了以國有企業家隊伍建設為綜改試驗的特色選題。”
抓住“人”這個最關鍵因素,喚起改革的內生動力,青島將通過放大“青島企業家群體現象”激活國資國企改革的“一池春水”。
綜改試驗,責任重大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決不只是一個純粹的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

近年來,國有企業雖然在很多行業和領域已經形成世界級規模的大企業大集團,但“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問題仍存在,科技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仍較為突出。
2020年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這是面向新發展階段我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是國務院國資委主導發起的國企改革專項工程,2020年正式寫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等中央重要文件,標志著綜改試驗上升為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開展的綜合改革試驗工程。
開展區域性綜改試驗,旨在選擇國有經濟基礎較好、改革意愿強烈、改革創新氛圍濃厚的地區,結合實際推行更為靈活、更具創新的改革舉措,努力形成不同類型、各具特色的區域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模式,為全國改革探索經驗、闖出新路。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進一步擴圍提效,將以點帶面推動全國國資國企改革。
2019年7月,經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將上海、深圳作為首批綜改試驗區,同時,選擇沈陽開展國資國企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專項工作。
早在第一批綜改試驗啟動實施時,青島就開始醞釀“入列”。山東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視,大力支持青島申報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作出批示。
2020年12月,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正式批復同意青島成為第二批綜改試驗城市,明確第二批湖北武漢、浙江杭州、陜西西安三市以省為主組織實施,青島與第一批上海、深圳開展綜改試驗的體制機制相同,以市為單位組織開展綜改試驗。
在國務院國資委改革辦的指導下,青島起草的《青島市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上報稿)》已根據國務院國資委改革辦要求進一步完善,以青島市人民政府名義正式提報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青島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馬衛剛在通氣會上介紹,青島開展綜改試驗的主線是在體制機制層面創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國企領導人員提出的“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20字要求,探索“堅持政治標準、依法規范治理、培育企業家精神、落實物質利益原則、完善體制機制保障”獨具地方特色的國有企業家隊伍“五位一體化”建設模式,全面激發企業家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以人為核心要素驅動國有企業加速成為真正的市場競爭主體,實現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目標。
下一步,青島將以開展綜改試驗作為落實國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總抓手和亮點特色,把青島市域各級各類國有企業納入綜改范圍,細化責任分工,完善實施細則,明確綜改試驗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高水平開展好綜改試驗,高質量完成試驗各項任務。
為何以國有企業家隊伍建設為突破口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國有企業的領導人是不是企業家”存在較大爭議。青島為何選取國有企業家隊伍建設,作為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的攻關突破口呢?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指導意見》正式公布。這是中央首次以專門文件提出了國有企業家概念,第一次提出和肯定了國有企業家的重要地位和貢獻,并明確了國有企業家“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的精神內涵。
在青島,品牌企業與優秀的企業家精神總是交相輝映、相得益彰,這也正是青島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選取國有企業家隊伍建設主題時的底氣所在。
它符合青島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歷史特點。青島市改革開放以來的最大亮點和特色就是培育了海爾、海信、青啤、澳柯瑪、雙星等一批國有(集體)品牌企業,涌現出張瑞敏、周厚健等一批優秀企業家,形成了聞名全國的“青島企業家群體現象”。

它有利于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落實國家戰略中的作用。2018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后,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青島“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賦予青島建設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等一系列國之重任。青島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搞活青島這座城市,首先要搞活青島的國有企業,搞活國有企業是搞活一座城的重要力量。
青島開展綜改試驗,就是要全面激發企業家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帶領國有企業在落實國家戰略中發揮主力軍領頭雁作用。
它抓住“人”這個最關鍵因素,牽住國企改革“牛鼻子”,解決市場化經營機制不完善、企業家價值貢獻與收入不匹配等弊端,以人為核心要素激發微觀主體市場活力,實現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目標。
用這“20條”激活企業家精神
如何搞好國有企業家隊伍建設?據悉,青島將堅持改革任務項目化、改革項目工程化、改革工程責任化,將綜改試驗任務細化為20項具體改革措施。

圍繞“對黨忠誠、清正廉潔”,堅持政治標準,培育國有企業家隊伍的政治品質。主要采取4項措施,全面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規范國有企業黨的建設,把深入貫徹“兩個一以貫之”作為首要政治責任,把提高經濟效益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發展第一要務,把社會責任作為國企第一擔當,實現企業家價值、企業利益和社會效益三者綜合效應的最大化。
圍繞“治企有方”,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實施市場化差異化薪酬激勵,完善國有企業家“興企有為”的制度保障。主要采取12項創新改革舉措激發企業家“治企有方、興企有為”內生動力。
首先通過探索“兩個不同于”,夯實激發企業家干事創業的體制機制基礎:一是從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體制程序化改革入手,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家成長規律,探索不同于黨政領導干部的國有企業領導人管理模式;
二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在混合所有制企業探索實施不同于國有獨資、國有全資公司的治理機制和監管制度,形成多元主體的現代企業治理模式。
在此基礎上,落實馬克思主義物質利益原則,在中長期激勵、國有資本收益增量分享、管理層和核心骨干持股改革等方面,結合青島發展實際進行創新突破,特別是對從事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加大創新探索力度,使企業家的價值貢獻與收入所得成正比,最大程度上釋放人才紅利。
圍繞“勇于創新”,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營造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發展環境。主要通過4項改革舉措,完善鼓勵企業家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保障體系——
通過完善創新容錯機制,鼓勵企業家敢于創新、勇于創新;通過實施創新驅動人才引領計劃,支持企業家加強關鍵技術攻堅;通過加強國有企業“三支隊伍”建設,培養企業家梯隊;通過完善“三權”權責分立機制,厘清出資人監督權、企業法人財產權、經營管理自主權“三權”邊界,保障企業法人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

作為計劃單列市,青島開展綜改試驗的領導體制機制參照上海、深圳模式獨立開展。“近一段時間里,我們多次赴上海、深圳‘取經’。”馬衛剛稱,開展區域性綜改試驗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代對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對全面深化國企改革意義重大,“我們深感責任重大。”
無論是第一批綜改試驗的成功經驗,還是第二批的改革思路,都蘊藏著各個城市大膽嘗試、勇于創新的膽識和勇氣。
肩負國之重任,如何用改革的突破性進展激活國有企業發展潛能,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綜合競爭力,將成為包括青島在內的綜改試驗城市在探索與追尋中的深度思考。
作者 | 劉蘭星
責任編輯:孫麗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