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意識到自己會失能嗎?你為失能做好準備了嗎?是什么原因讓我們失能?怎樣才能避免失能呢?
在發(fā)布的《2018-2019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顯示,老年人的中度及重度失能率達11.8%。
“毫無征兆就倒下了”
63歲的葉女士原本計劃幫著女兒照看二孩,可是就在女兒即將生產前,她因突發(fā)腦梗卻先住進了醫(yī)院。
“真是病來如山倒,可能春節(jié)期間忙前忙后太勞累了,毫無征兆地一下倒下了。”葉女士的老伴說,葉女士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史,但是她對自己的身體往往不太在意,大夫給開的降壓藥經常忘記吃,腦血管突然栓塞了。
像葉女士這樣突然發(fā)病倒下的老人,現(xiàn)實生活中不在少數(shù)。由于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導致中風(腦出血或腦血栓),最終造成肢體殘疾。
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53億,1.8億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200萬。
令人擔心的是,不少患有慢性病的老人不認為自己會失能或者失智,或者認為失能離自己很遙遠。這一現(xiàn)象在60歲至74歲低齡老人中尤為突出,而這個年齡段大部分的失能是由心腦血管慢性病引起。
跌倒可能是人生最后一站
一般情況下,老人一旦臥床,一兩年內死于肺炎、心臟病、腦梗或器官衰竭概率很大,在這期間極易引發(fā)褥瘡、壓瘡等感染,生命毫無質量可言。“老年人跌倒,很可能就是人生最后一站。”
有數(shù)據(jù)顯示,導致失能75歲以上老年人失能的原因中:因老化而衰弱占20.5%,跌倒、骨折占13.6%,失智癥占12.9%,關節(jié)疾患占10.6%。從受教育水平來分析,受教育程度越高,發(fā)生失能的風險越低;與離異或喪偶老年人相比,有配偶陪伴發(fā)生失能風險低。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高齡老年人要在老化預防和康復間做到有效結合,防范于未然,在家中進行有效的適老化改造,進行一定的康復鍛煉,延緩衰老過程,讓晚年生活更有質量。
不良生活習慣是根源
“不良的生活習慣,是眾多慢性病發(fā)生的根源,日積月累最終導致發(fā)作,中風、心梗、呼吸衰竭等就是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發(fā)展的,預防失能失智早期發(fā)現(xiàn)很重要。”專家表示,身患疾病一定要早治療,避免殘疾,如果出現(xiàn)問題要盡早科學康復,盡快恢復功能。
在飲食方面,一定要合理,肉、蛋、奶、纖維等都要吃;
運動方面,老年人要提高心率鍛煉,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適度運動,循序漸進;
生活方面,老年人要重視體檢,按時監(jiān)測自己的血糖和血壓,子女更要起到監(jiān)督作用。
老年人失能直接關系到老年人本身的生活質量,關系到家庭和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參與。
責任編輯:許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