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翰·伯格曾說:“那些讀或聽我們故事的人,像透過鏡頭般洞察故事中的一切。這個鏡頭就是敘述的秘密,它在每個故事中都被打磨一新,在暫時和永恒之間來回打磨……在短暫的生命中,我們在細細打磨這些鏡頭。 ”近日,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簡潔如照片》一書,就是約翰·伯格對于生命和生活鏡頭的打磨。這是一本在他的作品中較為“另類”的藝術評論集,觸及了約翰·伯格所有作品背后的主題——故事、詩、藝術、哲學、社會觀察等。

約翰·伯格的聲名斐然,還要從他的《觀看之道》開始說起。1972年,由約翰·伯格主導的電視系列片 《觀看之道》在英國BBC播出,這個節目改變了西方一個時代的觀看方式,與之相配套的同名圖文書也被認為是藝術入門經典。《觀看之道》所普及的觀念,是普通讀者了解和觀看西方藝術的重要路徑,書中論及的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品、女性作為被觀看對象、油畫傳統、廣告與資本主義等內容,亦是相關領域研究者的必讀文本。
約翰·伯格的《簡潔如照片》揭示了愛和分離的關系,詩歌如何賦予語言祈禱的承諾、先鋒的運動和時代的落后力量之間的張力。他在倫勃朗的繪畫中重新發現了神秘的力量,也重新審視了卡拉瓦喬的經典畫作。他還探索了家對于早期人類,以及今天城市中成千上萬移民的意義。這本書“包羅萬象”,是伯格對周圍世界美麗而又親密的回應。如《在故事里》這一篇章中,約翰·伯格寫道:“我們都是故事的講述者。仰面躺下,我們仰望夜空。這里是故事的開始之處,繁星在夜晚竊走了人類的確信,時而返還以信仰。那些最早發明星座并為之命名的人,就是故事的講述者。勾勒繁星之間假想的線條,賦予它們以形象和身份。那些串聯在線上的星星就像是編織在敘事中的事件。對星座的想象當然不會改變這些星星,也不會改變周圍的黑寂,但卻改變了人們解讀夜空的方式。時間的問題恰如天空中的黑暗。每件事都被記錄進自己的時間里。事件群聚,時間重疊,但是它們共有的時間卻不會因為事件串聯而延長。 ”
詩性的語言、平淡的敘述、私人的觀察視角都賦予了這本書獨特的魅力,圖畫與詩歌、理性與抒情、歷史與想象、永恒和短暫交織其中,再現他對于美麗世界的觀察與講述。蘇珊桑塔格曾這樣評價他:“我尊崇并熱愛約翰·伯格的作品。他為世間真正重要之事寫作。在當代英語作家中,我奉他為翹楚;自勞倫斯以來,再無人像伯格這般關注感覺世界,并賦之以良心的緊迫性。他是一位杰出的藝術家與思想者。 ”藝術史家巫鴻亦說,約翰·伯格的作品中有繪畫、有攝影、有音樂,但更多的是由敘事、詩句、雜感串聯起來的生活本身,“它們共同展現了作為小說家、詩人、藝術評論家和社會史學家的作者多面的思考,在平淡的敘述當中抵達深刻而又幽邃的探索之境”。

作家檔案
約翰·伯格(1926-2017),英國藝術評論家、小說家、畫家和詩人。 20世紀40年代后期開始美術創作,1948年至1955年以教授繪畫為業,并為《新政治家》撰稿,迅速成為英國最有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之一。 1972年,其電視系列片 《觀看之道》和圖文書成為藝術批評的經典之作。小說《G》為他贏得布克獎及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 2008年,憑借小說《A致X:給獄中情人的溫柔書簡》獲得布克獎提名。(觀海新聞/青島早報 記者 周潔)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