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4日,青島召開全市新舊動能轉換工作專題會議,全面梳理青島新舊動能轉換重點任務推進情況,印發了《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2021-2022年)》,從重點產業發展、新經濟培育、科技創新、開放引領、改革攻堅、區域協同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七個方面,明確了30條具體行動方案,系統謀劃未來城市升級發展路徑,明確了今后兩年青島新舊動能轉換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

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發展寄予厚望,要求山東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在高質量發展上奮力蹚出一條路子來。
2018年1月3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同意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這是黨的十九大后獲批的首個區域性國家發展戰略綜合試驗區,也是中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綜合試驗區。
山東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總抓手,加快探索符合山東實際、富有山東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2018年以來,青島充分發揮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核心區主引擎作用,創造性地抓攻勢、建平臺、引項目、促投資、優環境,經濟發展呈現趨勢性、關鍵性變化,質量結構、體制機制和發展環境全面重塑,新舊動能轉換成效明顯——
截至2020年,青島“四新”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2.6%,高于全省2.4個百分點,“十強”產業實現增加值8001.8億元,對全省“十強”產業增長的貢獻率達24.8%。
按照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總體安排,當前,青島已經站上新的起點,勢必要在兩年之內繼續加壓奮進、攻堅克難,取得動能轉換的實質性突破。
突破的目標很明確,關鍵是如何實現。
新舊動能轉換,說到底是一場涉及思想觀念、生產方式、體制機制、工作模式等諸多方面的革命性變革。
產業則是這場大變革的關鍵載體。本月以來,無論是“走出去”——遠赴成都、深圳兩市學習考察“取經”,還是“走下去”——組織大規模觀摩“大比武”,青島關鍵少數始終圍繞產業和項目下功夫,對標先進、審視不足、取長補短。
此次專題會議上,為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各項重點任務落地,青島從產業鏈、項目投資、“四新”經濟、招商高地和工作機制五個方面做出部署,具體解答青島發展動能怎么轉怎么換的問題。
風生潮起,只爭朝夕。
這是一場只能打贏不能打輸的持久戰,也是考驗城市組織能力、統籌能力、謀劃能力、執行能力、應對能力的一次大考。
“三年初見成效”的青島,正信心滿滿,向著“五年取得突破”攻堅邁進。
01
這是山東的機遇,更是青島的機遇
許多人至今記得,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2018年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振聾發聵,“如果我們的發展方式濤聲依舊、產業結構還是那張舊船票,就永遠登不上高質量發展的巨輪,對全國經濟增長、節能減排、區域協調發展等,都是一個大拖累”。
山東是個經濟大省,但不是經濟強省。長期以來,形成了經濟結構偏“重”的局面,能源資源消耗比較大,空間、容量都受到很大的影響。比較典型的就是“三個天花板”——能耗、排放、土地。
面對“三個天花板”問題,如果還是沿著原來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高風險的路子往前發展,是沒有任何出路的。山東必須主動調整,然后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山東面臨的發展困惑正是青島亟待破題的困局。

青島是中國經濟重鎮,和改革開放前沿,有過“上青天”的耀眼,創造過“五朵金花”的輝煌,也是城市榜單上的常客,長期位列十強。過去十幾年,因為錯失了數字化和消費互聯網的發展機遇,產業結構不優,整體競爭力減弱,青島經濟發展速度慢了下來,城市綜合實力也一度下降。
怎么辦?山東選擇走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之路。
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山東成為全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
此后,山東每年春節后上班第一天都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召開主題大會,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部署工作,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2018“啟動年”,確定了“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總體安排;
2019“落實年”,提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是全局性戰略重點,其關鍵是產業、核心是項目;
2020“攻堅年”,全面部署了人才制度、財稅金融、資源環境、開放倒逼、優化法治環境等九大改革攻堅行動。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這是山東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更是青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重大歷史機遇。
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核”之一,青島肩負著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等眾多國家戰略任務,是山東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對外開放的領頭雁,也是山東發展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的城市。青島要實現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的定位,形成東部地區轉型發展增長極,新舊動能轉換勢在必行。
按照“堅決淘汰落后動能,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的總體思路,青島這個工業大市強忍著陣痛、壓力與挑戰,錨定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發起和深化了15個攻勢,展開了一場全面、系統、頗具“山東特色”的產業大調整。
02
存量變革,增量崛起
每一個“堅決”背后,都是把“規劃圖”變成“施工圖”、把“時間表”變成“計程表”的扎實行動,換來了顯著成效。
2021年2月18日,春節假期后第一個工作日,山東召開全省2021年工作動員大會。這次大會對三年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如期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
山東實現承諾,青島亦然。
產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吹響新舊動能轉換“沖鋒號”、按下經濟發展“快捷鍵”、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都離不開產業的帶動,尤其是代表未來的新興產業。
青島目前已培育形成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截至2020年,青島“四新”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2.6%,高于全省2.4個百分點,“十強”產業實現增加值8001.8億元,對全省“十強”產業增長的貢獻率達24.8%。
新興產業孕育的新動能還在不斷崛起。
日前,觀象君在為期兩天半的青島市“項目落地年”現場觀摩會中親身感受到了新動能的澎湃力量。

惠科6英寸晶圓半導體功率器件項目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僅用70天完成主體結構封頂,跑出了項目建設的“青島速度”。項目于2021年1月6日舉行了通線儀式,目前,年產芯片30萬片,待設備全部到位并達產后,將成為國內單體產出最大的功率器件生產基地,對即墨乃至青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上合示范區的Handle·吉利智能互聯網項目、青島自貿片區的清原創新中心、高新區的海納光電環保儀器儀表產業園等,都是具有高價值、高成長性和未來引領性的“四新經濟”項目,技術含量、創新要素比較實,大大增強了青島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后勁。
增量崛起的同時,青島還主動探索存量變革的產業轉型升級路徑,努力跑出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度”。
“喜新不厭舊”。傳統行業并不就是舊動能,新生行業也未必就是新動能,新動能和舊動能的差別不是行業的差別,而是各個行業增長動力的差別。只要是通過提高科學管理、提高勞動力素質、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而推動的發展,都是新動能。
紡織服裝是山東省產值過萬億的產業集群之一,也是青島的傳統優勢產業,但隨著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價格上漲、自動化水平低等問題出現,紡織服裝業的“黃金時代”早已不復存在。
企業破解瓶頸,轉型升級是關鍵一步。2018年,青島雪達開啟了工業互聯網改造之路,初步改造后,企業平均生產效率提升30%以上,訂單交付周期縮短20%。
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些來自前沿技術領域的新基建項目和頭部企業的涌入,正在為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抓住新一輪產業變革機遇提供更多助力。
這是青島和成長在這座城市里的企業煥活新動能的共同機遇,傳統制造業在轉型升級中不斷出清落后產能,提質升級,成為青島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03
“五年取得突破”的路徑
“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這是山東省確定的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的目標。
過去3年多來,青島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探索道路上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對標先進,我們仍有很多不足。正如此次專題會議所指出的那樣,青島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在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制造業增長乏力、產業鏈斷層、大項目不足等問題依然嚴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青島作為“三核”之一,要擔負起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主引擎”的重任,加快打造國家東部地區轉型發展增長極,就必須鉚足勁乘勢而上,補短板鍛長板,沿著正確路徑不停奔跑。
根據會上印發的《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2021-2022年)》,到2022年,青島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全面提高,創新能力全面增強,開放引領更加突出,綠色發展持續向好,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以上,“四新”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6%左右,“十強”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2%左右。
面對“五年取得突破”的機遇和挑戰,青島在《工作方案》中不僅明確了30條具體行動方案,更通過本次會議明晰了奔跑路徑:
一是要做好產業鏈統籌謀劃。
加速新舊動能轉換,載體在產業,支撐也在產業。去年,青島著眼城市未來產業布局,以一套創新的“專班推進”“頂格戰法”,規劃了產業集群發展、企業梯隊壯大、推進重點項目、打造招商高地、加快技術攻關、提速動能轉換的路線圖。今后兩年,青島將圍繞13條產業鏈,做好大項目謀劃招引,編制產業鏈財政支持政策,做好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文章”。
二是要確保項目投資增長提速。

某種意義上,一個項目成就一個產業。汽車產業能成為青島工業發展的“壓艙石”,離不開一汽大眾等龍頭項目的帶動,以及由此而加速集聚和完善的產業鏈。青島要提升發展動能的速度和力度,就要對照“項目落地年”要求,聚焦項目落地難、建設慢等“堵點”,進一步加強要素保障和主動服務,確保項目落地“零障礙”。
三是要搶占“四新”經濟新賽道。

青島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到,“十四五”期間,要加快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與產業融合發展,制定適應“四新”經濟發展的評價體系,以未來產業構筑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未來兩年,青島要加強新經濟謀劃布局,引育新經濟龍頭企業,提速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培育新經濟應用場景,在新經濟賽道占據主動。
四是要構筑國際招商高地。
加快推進國際招商產業園內大項目落地,提升園區配套能力,規范“標準地”出讓模式,切實保障項目建設用地。
五是要完善工作機制。
強化重點任務統籌推進,加強產業鏈、“四新”經濟發展運行評估和督導考核,對重點工作成效實施多層次、多渠道宣傳推介,在全國、全省亮出新舊動能轉換的“青島名片”。
揮別“三年初見成效”的沖刺線,青島已經踏上了“五年取得突破”的新征程,只要鼓足勁、咬住牙,拿下一個又一個階段性勝利,城市發展必然迎來新天地。
作者 | 長亭 策劃 | 沈默 編輯 | 疾風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