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后,他到南方尋找工作,經過打拼后成為一家上市公司副總。后來,他又懷揣著一份創業夢想,主動放棄百萬年薪,來到了青島,要打拼一片新天地。本期“創想者”聚焦的人物是石學兵,且聽聽他的“追夢記”。

01、那一年
他只身跑到深圳找工作
在青島一家孵化基地的辦公室里,觀海新聞記者見到了剛剛出差回來的石學兵。他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
2002年,石學兵大學畢業后,得知有很多同學到南方闖蕩,自己也決定去外面闖蕩一番。“當時在我老家武漢每個月工資也就有兩百多元,深圳是國內第一批改革開放的城市,機會更多一些,所以我想去試一試、闖一闖。”石學兵帶著1000元錢,其中有500元是找舍友借的,他踏上了南下尋找工作的旅程。
石學兵先到了廣州,找了四五天工作,當時主要是一些直銷公司在找人,石學兵沒有去應聘。后來,他去了中山的同學那里。每天住在10元一天的大通鋪上,住了10天,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單位。
“這些企業幾乎全部是要求有工作經驗的,但是我剛畢業,這個恰恰是我欠缺的。”石學兵說,當時的感覺借用時下流行話就是“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骨感。”
在廣州和中山找工作都很不順利,考慮到有同學在深圳,石學兵決定直奔深圳。因為帶來的盤纏都已經花光了,到了深圳就和同學吃住在一起,擠在宿舍一張床上睡覺,并且向深圳的同學又借了500元錢。
石學兵花了15天時間在深圳的人才交流中心投遞簡歷。跟其他人不同,石學兵的簡歷全都是手寫的,書寫得比較工整,這給他增分不少。期間,石學兵面試了10多家公司,其中有3家公司對他印象還算可以。其中一家是玩具廠,月薪是800元加獎金,另外一家是紡織公司,招收采購員,月薪是1500元。
“在去面試的時候,中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讓我陰差陽錯地跟自己的第一個夢想牽手了。”石學兵笑著說。
一個周五,石學兵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說周六可以去復試。這是那家玩具廠打來的電話,但是在找工作那段時間里,石學兵每天都接到很多電話,他弄混了,以為是那家紡織公司打來的電話。他準備了一番后,周六早早地趕到了紡織公司。
前臺工作人員告訴石學兵,當天并沒有安排招聘復試。石學兵堅持說自己接到了電話,應約來參加復試的。在磨了半個小時后,前臺工作人員安排他跟公司總經理見了面。對方看了看石學兵的簡歷后說:“你這個專業跟采購員需要的專業并不對口呀?”石學兵抱著必勝的信念,開始了自己的即興演講,把自己在大學里當班長,組織過很多社會活動,自己干工作很有激情等全都說了出來,結果雙方聊了半個小時。
一個周后,這家紡織公司給石學兵打來電話,告訴他可以來上班,試用期是3個月,工資是每月1200元錢。
02、歲末大雪天
他步行上門解決問題
當時,石學兵主要是負責面料采購工作,公司有40多人。那段時間,石學兵說自己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幾乎是單位最后一個下班的人,總是主動加班。
在工作了半年后,看到石學兵很拼命學習,技術總監特意給了他一本工具書,要求石學兵一定要仔細看。石學兵反復看了5遍,別人去打撲克時,他就在看書、學習。
2003年春節,石學兵轉入了技術研發崗位,工資漲到了2000元。公司后來在蘇州開了一家分公司,需要一個采購負責人,石學兵成為了這個采購負責人,工作了半年。
隨著公司快速發展,公司要全國新成立四個銷售辦事處,石學兵主動請纓到青島辦事處,擔當區域經理,底薪是800元錢+績效。2004年,他成了青島辦事處的區域經理。當時辦事處只有他一個人,自己就是一個光桿司令。“當時,感覺青島是個好有潛力的地方,我愿意到青島實現自己第二個夢想。”
石學兵選擇了人生地不熟的青島,在半年時間里,石學兵沒有做出業績來,比較難的時候,甚至連吃飯都很困難,但是這些都打不倒石學兵。
他在半年時間里走訪了上百家企業。其中在走訪城陽區一家美國電子公司時,前后不下了10遍,最終見到了這家公司的采購經理。2004年12月31日,那一天,大雪紛飛,石學兵應約到這家電子公司,因為不好打車,他步行了半個小時,趕到了這家公司。看到了風塵仆仆趕來的石學兵,這家公司的采購經理很感動,這次會談增進了彼此的好感。石學兵依靠著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敬業精神,打動了對方,歷時半年時間終于拿下了一個大單。石學兵單憑一個人的力量,PK掉了兩家競爭公司,其中一家還是外企。
后來,這家電子公司成為了石學兵的鐵桿客戶,業務往來10多年。這次突破也給石學兵帶來連鎖反應,很快他又跟另外一家電子公司等談成了業務。到2005年,石學兵的月薪已經到了上萬元。這在當時的深圳,工資水平是比較高的了。
03、在青島
讓他收獲更多精彩
2005年,韓國一家電子公司在煙臺建立了手機面板工廠,該公司正好是石學兵公司的重要目標客戶,但是這家電子公司一定有穩定的供貨商,要成為新的供貨商可不是那么容易。“我對公司產品很有信心,對自己也很有信心,我決定去挑戰一下,證明自己。”石學兵說,他跟著對方技術人員一起去車間,現場解決問題,這種不怕吃苦的勁頭再次發揮了作用,使得他在一年后拿下了千萬元的大訂單。他也在2006年到2008年成為總公司的金牌銷售,連續3年被評為“十佳”銷售精英,月薪也到了3到5萬元。“在青島我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里是我的好運之地。”石學兵說。
在青島實現了自己的第二個夢想后,石學兵說自己更加喜愛青島了,他在為企業上門服務的過程中,也收獲到了自己的愛情。
石學兵說,當時在跑業務時遇到了一位青島姑娘,對方的善解人意讓他怦然心動。石學兵在青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2006年,他成為總公司的東北大區的經理,管理著山東、東北四省的銷售工作,手下有30多名員工。2007年,石學兵付了首付,在李滄區買了一套房子,把根扎在了青島。
2010年,公司上市后他成為公司的事業部副總經理,分管華北,東北、西北和西南片區的銷售工作,統籌8個辦事處的業務和四個超凈清洗工廠的管理工作,年薪也到了60萬元。

04、重新出發
為第三個夢想起航
石學兵一直在關注在紡織材料的發展,2007年到2008年,有一種銀紗線,也就是銀纖維作為功能紡織材料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這種材料功能很多,不光是抗靜電、防輻射,而且還是天然的殺菌材料。”石學兵說,在上世紀全球只有美國和德國的兩家公司能生產這種紗線。在高端應用上目前中國主要依賴進口,這個紗線的每公斤的價格高達3000多元,非常昂貴。在歐美國家早已經開始將銀紗線轉為民用,而在中國市場近兩年才剛剛起步,要是將這種技術結合中國市場特點研發出更多的民用抗菌紡織品,發展空間會更大、機會更多。
石學兵敏銳地發現了這個商機,他決定在這個領域中有所突破,為第三個夢想去努力一下。在取得了家人的同意后,他決定辭去深圳的工作,進行二次創業。
“我跟公司辭職了兩三次,但是都被公司給擋了回來,但是我去意已決,公司最后只好同意了。”石學兵舍棄了近百萬元的年薪,還有公司的原始股。他帶著百萬元來創業,他聯系了科研院校,研究怎樣把白銀制成銀纖維。前前后后,石學兵和科研團隊耗費了30多公斤高純度白銀,自有百萬元資金也被耗光,石學兵后來向銀行申請30萬元信用貸款。經過歷時兩年的研發,重點研發的紗線打破了國外壟斷,相關性能和國外紗線沒有區別,但是成本只有國外的一半。
在2017年,石學兵和研發團隊獲得了兩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同時已經申報了三項發明專利和一項實用新型專利,還有若干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在申報準備中。
“其實,在當時選擇創業項目和地點上,我有兩個選項,一個是在蘇州和一幫多年知根知底的朋友繼續做原來熟悉、成熟的防靜電、凈化行業,資源和客戶是現成的,投資小見效快。一個是在蘇州或者青島做前景更為廣闊的民用銀系紗線產品,投資大,研發周期長市場機會多的新型朝陽行業。”石學兵說,在他徘徊選擇的時候,他一直關注蘇州和青島兩地政府部門對創新型小微企業的支持和幫扶。
2018年,石學兵注意到青島市全面學習深圳市,大力驅動新舊動能轉換,更加重視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發,大力幫扶創新型小微企業。政府的整個服務重心的轉變,讓石學兵看到了青島的無限活力,看到了創業的希望,最后他決定決定在青島注冊公司,將自己前期投入研發銀系抗菌紡織品技術帶到了青島,于是在2018年底在嶗山區注冊了青島銀原素紡織科技有限公司。

05、感受
青島是我圓夢的地方
石學兵在青島成立公司后,立志于在民用產業實現銀纖維紗線的全面推廣應用。隨后,公司又研發出了銀纖維襪子、內衣、內褲、毛巾、浴巾、T恤衫等30多種產品。
2019年,石學兵的抗菌銀纖維產品陸續上市,國內一些一線大品牌公司與石學兵的公司簽訂了原材料供應協議。2020年,石學兵的公司又開發出銀纖維口罩等新產品,并且借助電商等平臺實現快速銷售。
“青島是我的福地,在這里我尋覓到愛情,青島是我的夢想之城,在這里,我成功創業。我們還將推動這些功能紗線的下游應用,造福國人。”石學兵說,深圳是他實現第一個夢想的地方,青島是自己實現第二個夢想的地方,在這里自己實現了夢想,相信自己的第三個夢想也會在青島實現。(青報全媒體記者 陳勇 通訊員 王興)
責任編輯: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