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家們再次用一個個實打實的項目為青島投下寶貴的一票。
5月31日,青島市采取視頻連線的方式,舉行二季度重點產業項目視頻集中簽約活動,共簽約項目65個,計劃總投資873億元。其中,外資項目12個、計劃總投資8.4億美元;內資項目53個、計劃總投資814億元。

項目建設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發展的“牛鼻子”。青島確定今年為“項目落地年”,就是要把項目建設作為貫穿經濟工作的主線來抓,持續發起項目招引、簽約、開工、建設的強大攻勢,以項目建設帶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此次項目集中簽約,是全市“項目落地年”推進的重要階段性成果。這次簽約項目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金融服務業等青島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項目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其中,既有世界500強、國內500強投資的項目,也有一些行業頭部企業、骨干企業項目。
青島把“雙招雙引”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戰場”,圍繞“項目落地年”,進一步創新和升級打法,更加突出13條產業鏈招商,突出大項目好項目招引,突出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四新”經濟項目招引,更加注重項目落地開工,注重招商體系和機制的完善,創新路數打法,建立健全頂格推進制度,關鍵少數帶頭走出去拓展項目源。
數據顯示,今年1-4月份,全市新簽約5億元以上重點項目72個,計劃總投資1313.8億元,彰顯了資本對青島的信心。
當然,簽約只是第一步,項目只有落地了、達產了,才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要杜絕“重簽約、輕落地”傾向,加強項目“簽后服務”,加快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竣工、早投產。
簽約會上,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指出,全市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樹立“大抓項目”的鮮明導向,用抓項目的方式推進工作落地、促進成效凸顯,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并對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全力支持企業發展作出要求部署。
契合產業方向,蓄積城市未來
城市之間的競爭關鍵是產業間的競爭,產業間的競爭核心在于項目。透過一個個項目,可以窺見一個城市的產業方向和自我追求。

此次集中簽約的65個重點項目很有“看頭”——
從投資方看,包括世界500強企業3個、中國500強企業4個、行業領軍企業24個、其他企業34個,具有相當的實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世界500強再次投資青島,為青島招引更多有實力的城市合伙人起到了很強的示范帶動作用。
世界500強是全球企業中的佼佼者,他們出手的項目往往在規模、質量、層級等各個方面都有較高水準和保證,成為各地“爭奪”的目標。
今年一季度,在山東重點外商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青島迎來了第一個世界500強總部項目——歐力士平臺總部項目,堪稱青島招商引資的里程碑事件。
截至目前,共有166個世界500強企業在青島投資了352家企業。此番又有3個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項目參與簽約。他們用真金白銀,表達了對青島未來的信心,并將先進的全球資源匯聚于此,成為青島對外開放、城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從產業分布看,此次簽約項目契合了青島產業布局的未來方向——
包括興泰光電智能科技項目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項目11個,流體設備制造項目等高端裝備項目10個,儲證券等現代金融項目9個,北船重工海洋新材料產業園等新能源新材料項目8個,中健健康產業示范園等醫養健康項目3個……
在青島,新動能正逐步壯大,并開始“挑大梁”。青島目前已培育形成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軌道交通裝備、節能環保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截至2020年,青島“四新”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2.6%。
隨著越來越多項目的落地,青島的新動能將愈發澎湃。
眼下,青島正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重點打造海洋經濟、智能家電、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等一批全國一流的產業集群,大力發展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新興產業,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
此次簽約的這批重點項目產業層級高、發展前景廣闊,與青島產業發展定位精準契合,只要順利落地,未來都將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動能。
好局面,都是拼出來的
項目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突破口,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在區域競爭中進位趕超具有重要意義。
道理誰都懂,關鍵是怎么干。
近兩年多來,國家戰略疊加、站上中國新一輪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最前沿的青島,受到資本的追捧。青島順勢而為,不斷優化路數打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贏得了資本的傾心,固定資產投資各項數據屢創新高,為城市發展和能級提升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
疫情下,資本觀望情緒濃厚,投資不夠活躍。青島努力克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用拼搏對沖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

青島確定今年為“項目落地年”,就是要把項目建設作為貫穿經濟工作的主線來抓,持續發起項目招引、簽約、開工、建設的強大攻勢,以項目建設帶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春節上班后的第二天,青島市委、市政府召開高規格大規模“項目落地年”調度會議,亮出“項目單”,排出“工期表”,掛出“任務圖”,吹響了加快項目落地的進軍號。
會上,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一針見血地指出青島所處的緊迫局面:當前,生產總值同處于1.2萬億方陣的寧波、青島、無錫、長沙、鄭州等5座城市競爭處于高度膠著的狀態,一個重大的項目就可能影響競爭態勢、改變城市位次!
“要居安思危,切實增強抓項目促發展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牢牢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狠抓工作落實,筑牢全市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
領導干部是項目落地的“第一環境”。青島建立起一整套推動項目落地的創新打法,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關鍵少數人人肩上有任務,他們帶頭,掛帥,出征,頂格招引項目,頂格推動項目落地落實。
青島實施頂格推進,建立市領導、區市和市直部門主要領導頂格招引大項目機制,解決影響重點項目落地的突出問題。對符合青島產業方向的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央企、行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等,分別由市領導聯系和走訪,推動項目引進。同時,建立30億元以上大項目進展情況通報機制,定期調度通報大項目洽談推進情況,推動大項目招引。
項目建設必須順應產業方向,不能閉門造車。青島采取“走出去”——派出大規模黨政考察團,遠赴成都、深圳兩市學習考察,對標對表、加壓奮進;和“走下去”——實地觀摩了全市10個區市和4個功能區的30個重點項目,比學趕幫。極大地開拓了視野,拓寬了思路。

干和不干大不一樣。
青島市商務局數據顯示,今年1-4月,青島利用內外資同步實現增長——
其中,實際利用外資21.8億美元,同比增長32.4%,創青島近兩年來最高增幅,總量占全國的3.7%,遠高于GDP占全國的比重;有實際到位的重點內資項目224個,到位資金636.2億元,同比增長17.1%。
大項目在城市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極強,放眼全國,無論是上海深圳等頭部城市,還是合肥等迅速崛起的城市新星,都離不開大項目的帶動。事實證明,一個大項目就能帶動一個產業,進而帶動一座城。
今年以來,青島重點項目招引成效顯現:1-4月份,全市新簽約5億元以上重點項目72個,計劃總投資1313.8億元。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產出。海量項目的引入和落地,將為青島夯實發展之基。
簽約只是開始,關鍵是要讓項目落地落實
項目簽約只是開始。“項目落地年”,關鍵是要讓招引來的項目真正地落下來,早開工、早竣工、早投產,早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這也是青島將今年明確為“項目落地年”的初衷。

今年以來,青島按照“儲備項目抓謀劃、謀劃項目抓簽約、簽約項目抓開工、開工項目抓進度”思路,瞄準關鍵和堵點問題,打造環環相扣的項目推進體系。
在緊鑼密鼓的建設進度中,一批批項目正在青島跑出項目落地“加速度”。列入全市“項目落地年”方案的重點招引產業項目265個,1-4月,已推進注冊落地87個,包括開工或運營項目57個;列入全市“項目落地年”方案的已簽約擬落地重點項目70個,1-4月,已落地開工項目41個,開工運營率60%。
不僅新簽約和擬簽約項目加速落地,存量項目也在“項目落地年”實現了突破性進展。2020年195個簽約未落地項目5億元以上項目中,1-4月,新促進開工運營項目67個,占34.4%。
成績值得肯定,但對標先進,青島的不足也顯而易見。
青島項目建設的勢頭還不夠旺。成都目前有5000多個工地正在施工,有力支撐了成都發展。而青島一季度新開工項目數量只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8%,差距很大。

差在哪?說到底,項目能否順利落地建設,實現好的發展,關鍵還要看青島能否為項目發展提供足夠的陽光雨露,看領導干部,特別是關鍵少數的精氣神夠不夠足,行動夠不夠給力。
在此次簽約會上,趙豪志要求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全力支持企業發展——
要全力推進項目建設,明確每個項目的責任領導、責任部門、責任人和時間節點,各級領導干部深入一線抓項目建設,全力保障簽約項目快速開工建設、投產達效;
要全力支持企業發展,抓好各項政策落地,落實好領導干部聯系企業制度,幫助企業紓困解難。要抓緊謀劃和招引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項目,圍繞13條產業鏈開展靶向招商,發揮好平臺公司、龍頭企業作用,放大重要會議、重大活動效應,持續抓好招商引資工作。
項目落地,等不得,慢不得!
此次集中簽約活動是二季度招商引資工作的成果展示,亦是一批項目落地的嶄新開端。青島要以此為契機,推動項目落地再提速、工作作風再優化、發展成效再提升,朝著既定目標前行,用項目落地開創城市發展的全新空間。
作者 | 沈默 長亭 攝影 | 米翔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