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膠州市里岔鎮良鄉二村一名農婦頂著烈日,獨自出門去地里干農活,直至夜晚未歸,情急之下,家人趕忙去山中尋找,卻沒有發現她的蹤影,后來,家人在田間地頭仔細尋找,最終在附近一處深20多米的機井旁,發現了她所使用的農具和電動車。情況不妙,家人連忙報警。膠州市藍天救援隊接到膠州110指揮中心任務后,迅速啟動救援,緊急召集隊員奔赴現場,連夜營救墜井農婦。
。
救援隊員穿戴好速降裝備下井。
下地干活遲遲未歸
“我們村里有一個婦女在地里干活時,不知道怎么就掉到深井里了,家人已經報警,現在救援隊正在趕來的路上。 ”昨天深夜,里岔鎮良鄉二村一村民撥打早報熱線82888000反映。
該村民告訴記者,這名女性村民大約40多歲,白天一個人騎電動車去地里干農活,很晚還沒回家,家里人就出來四處尋找,最后在農田附近一處機井旁發現了她所使用的農具,懷疑墜井,家人就趕緊報了警,她的親屬陸續趕到現場,因為機井太深,大家無法下去救援。
記者從村民處了解到,這名農婦墜落的深井是一處用來灌溉農田的機井,井口與地面齊平,非常危險。膠州市藍天救援隊接到任務后,迅速集結隊員,攜帶沖鋒舟、繩索、提升器等救援裝備趕到現場搜尋。
被救后已無生命體征
救援隊到達現場后看到,該機井在一處農田中,直徑大約10米左右,深21米,井邊全是澆地用的水管,環境比較雜亂。隊長范振增立即安排隊員用繩索下降到井中尋找有無失蹤人員。 “根據現場環境,我們緊急制定了救援措施,將救援繩索固定在一輛皮卡車上,安排下井隊員穿戴好速降裝備,迅速降到井底搜尋失蹤人員。 ”膠州市藍天救援隊隊員劉德民告訴記者,下井救援的隊員叫魏學磊,繩索是他的專業特長,并且有過多次下井救人的經驗。
救援隊員下到21米深井。
救援隊員到達井下后,先用提升器四處尋找落井者,找到后,立即用繩結將其固定好,并用衣服遮住墜井人面部,準備妥當后,上面的救援隊員和村民,合力將墜井婦女拉出井外。當晚10點32分,墜井婦女被營救上岸。令人遺憾的是,經現場醫護人員確認,墜井人已無生命體征。墜井原因,有待警方進一步調查。
救援隊員和村民合力救援。
從四面八方緊急集合
結束救援工作,已接近夜里12點,拖著一身的疲憊,救援人員踏上返程的路途。膠州市藍天救援隊由一批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志愿者發起,工作主要涵蓋山野救援、城市救援、水域救援、自然災害救援、意外事故救援等各領域。
記者了解到,此次參與救援的8名隊員都是膠州市藍天救援隊的主力隊員,當晚在工作群里得知任務后,他們放下手頭工作,從四面八方緊急集合,到現場展開救援。
隊員邱曉偉今年33歲,平時有著自己的工作,當晚接到任務時,他正在醫院陪愛人看病,為了參與救援,他將家中老人叫到醫院陪同愛人看病,自己則驅車40多公里趕到事發現場。隊員魏學磊住在離現場最遠的李哥莊鎮,接到任務后,他二話沒說,放下手頭工作,緊急奔赴現場。
“我們隊員來自四面八方,有著不同的職業,但接到任務后,大家都放下手頭事情,第一時間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救援隊隊員劉德民說,從一名預備隊員到成為正式隊員最少需要近一年的時間,期間要通過體能、技能等各方面的考核。“我們救援隊每年參與的救援任務平均70起左右。因為面對生命,所以必須專業,從初期的自發行為,逐漸形成了有組織的專業救援人員、醫護人員等相關專業人士的多元化架構。隨著救援行動的不斷展開、團隊逐漸壯大,向著正規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李彥宏/文 寧婧/視頻剪輯 )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