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王逸群 設計/徐稚媚
今日,我們迎來夏天第四個節(jié)氣: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0個節(jié)氣,夏季的第4個節(jié)氣,也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jié)氣。
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夏至之后,陰氣始生,陽氣開始衰退。
這一天,太陽直射位置達到一年的最北;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北半球物體日影最短。

夢幻光影中的粉紫蓮花。觀海攝影師 鐘桂梅 攝
夏至有三候
一候鹿角解
夏至前后,鹿角開始自然脫落。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
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這些小精靈穿梭在密林,
給夏日帶來一份別樣驚喜。

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二候蟬始鳴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
蟬鳴聲聲,是你我雙耳邊、回憶里的背景音。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
在炎熱的仲夏,喜陰生物開始悄然出現,為季節(jié)的輪回埋下伏筆。
夏至詩詞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在夏至時借景抒情,展現自己的才華,留下佳作。
微風忽起吹蓮葉,青玉盤中瀉水銀。
——(唐)施肩吾《夏雨后題青荷蘭若》節(jié)選

蓮之韻韻于出淤泥而不染。觀海攝影師 鐘桂梅 攝
啼鳥一聲呼夢斷,依然書卷在床頭。
——(宋)陸游《夏日雜題》節(jié)選

白頭鵯在白沙河入海口濕地的葦叢中飛翔。觀海攝影師 王海濱 攝
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
——(唐) 杜甫《夏夜嘆》節(jié)選

青島平度現河公園風光。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唐婕 攝
夏至習俗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

豐收季,農民喜笑顏開。觀海攝影師 韓加君 攝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互相贈送折扇、脂粉等什物。在古代,夏至之后,皇家就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成為制度。

縫制香囊的過程。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柳棟 攝
南北方要吃面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qū)的重要習俗。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例如,山東地區(qū)的人們在這一天要吃俗稱“過水面”的涼面條。

又到一年小麥豐收季。觀海攝影師 韓加君 攝
夏至趣聞
北極村夏至將成為“不夜城”,白晝達19小時。北回歸線地區(qū)出現“立竿無影”現象。

無人機拍攝的黑龍江省漠河市北極村一角。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夏至養(yǎng)生
衣
衣服顏色盡量以淺色為主,少吸熱;衣服布料,盡量選用棉質及亞麻,吸汗透氣。
青島即墨古城,身著棉麻質地服飾的妙齡少女。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逸群 攝
食
飲食應清淡為宜,早晚喝點粥,可以生津止渴,補養(yǎng)身體。同時,蘋果、葡萄、木瓜、枇杷這類平和的水果適合各種體質的人食用;除了飲食清淡,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清涼解暑、促進食欲等作用,還可多吃苦菜類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青島即墨區(qū)上泊村果農在采摘成熟的葡萄。觀海攝影師 梁孝鵬 攝

青島城陽區(qū)少山紅杏果大、甜而多汁。觀海攝影師 董志剛 攝
住
居室宜清涼,早晚應將門窗打開,通風換氣;中午室外氣溫過高,宜拉好窗簾防止暴曬。
睡
夏至應順應自然界陰陽變化,保持每天至少7小時睡眠。
夏至起,一定要睡午覺。只要合上眼睛小憩片刻,身體就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夏至晚上,易受風寒濕邪侵襲,切忌睡覺整夜開冷氣,更不宜露宿,以免風寒濕邪入體。

陽光投入溪水中,化成斑駁光影。觀海攝影師 董志剛 攝
行
運動宜在清晨或傍晚涼爽時。夏季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若運動過激,能使汗泄太多,易致中暑。

人們在青島平度現河公園休閑漫步。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唐婕 攝

市民沐浴著晨光在青島觀象山公園晨練。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健鵬 攝
今天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
一年即將過半,
愿不忘初心,仍保持美好,
觀海愿您生如夏花,絢爛綻放。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