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年多來,新型冠狀病毒總是按捺不住躁動的心,時不時就得冒個頭。而深圳戰“疫”背后的一個個小細節,著實令人嘆服!
深圳的“粵康碼”變色很快。就在前兩天,幾位隊員變成了“黃碼”,這可驚到了不少小伙伴。可變黃快,變綠也快。按防疫要求,隊友們馬上就近做了核酸檢測,僅僅半天時間,就無一例外地都拿到了結果,“黃碼”全部綠了回來。
深圳地下線網發達,我們大部分隊員都是乘地鐵出行。疫情發生后,深圳市的公共場所紛紛要求“驗碼進場”,綠色的“粵康碼”成了必備的通行證,人流量巨大的地鐵站作為防控重地,自然要人人驗碼。所以,每當進站時,我們都要先打開小程序出示“粵康碼”,再換一個小程序找出“乘車碼”購票。這一通操作下來,不免要耽誤個十幾秒鐘。對車站來說,有些堵路,對個人來說,那就是有點堵心了。不過,大家都能理解,非常時刻、非常之舉,雖然略有繁瑣,可畢竟是為了每個人的健康著想。

但這個煩心事兒,乘客能忍,相關部門卻忍不了。為簡化查驗“粵康碼”進站乘車的問題,深圳市交通局與程序開發企業一起攻堅,實現了“乘車碼”界面直接跳轉“粵康碼”的功能。也就是說,乘客進站乘車時,只打開“乘車碼”一個小程序即可,無需再切換小程序。在保障防控工作順利進行的同時,又極大提高了市民的進站效率。當我再次乘坐地鐵時,亮碼刷碼只需要兩三秒就可以進站了。這個因疫情而出現的小小煩惱困擾了市民沒幾天,就被輕松地化解了。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政府的服務意識就在這樣一個個小小的細節中體現出來。我們到深圳不久的時候,深圳市疾控中心發布過一張“蚊子地圖”,把傳播登革熱的元兇——伊蚊的“窩點”清清楚楚地標注在地圖上,提醒市民做好防護。我們駐地旁邊的筆架山公園也上了榜,成為隊友討論的熱點之一,“深圳衛健委”“深圳疾控”兩個官方公眾號立刻受到了不少隊友的關注。就是這樣一聲聲的提醒、一事事的關切,直接拉近了與百姓的距離。這樣的官方公眾號,也難怪閱讀量幾乎天天突破10W+了。
實事辦好,好事辦實,“煩心事”辦成“舒心事”,如此貼心的服務,誰會不愛。(第六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員 趙哲龍)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