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好沒意思啊!”
“爸爸,我好無聊啊!”
你家的孩子是不是也曾經跟你發過這樣的牢騷?
其實,小孩子并不真正懂得無聊的含義,他只是希望家長能滿足他的愿望,或者陪他玩一會兒,或者是爸爸媽媽能幫他找個有意思的事情做。
這時候,很多家長們就直接將電子產品塞給孩子,免除孩子對自己的打擾。
孩子是安靜了,可真正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家長幫孩子養成了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那么,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該怎么做呢?
01.
有一次,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吃飯,當時閨蜜把5歲的兒子也帶來了。
我們一群人聊得熱熱鬧鬧,閨蜜的兒子在一旁玩iPad。
玩了一會兒,iPad沒電了,孩子便開始纏著媽媽說無聊。
閨蜜說,媽媽在跟阿姨聊天,你自己去玩一會兒吧,不跑出這個房間就行。
孩子有點不情愿地走開了,過了好久,我們才發現孩子正坐在角落里聚精會神地畫畫。
我問他畫的是什么?他說:“一個開滿鮮花的花園。我媽媽快過生日了,我想送給她一幅畫。媽媽說她特別希望自己有一個小花園,里面種著各種顏色的花。她最喜歡藍色的繡球花了,所以我就多畫一些。”
雖然孩子的繪畫技藝十分稚嫩,那些藍色的繡球花簡直就是一個個毛線團,但這卻絲毫不影響孩子將深摯、真切的感情表達出來。
得到大家的贊揚,孩子高興不已,閨蜜的臉上也掛著幸福的笑容。
02.
還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
我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她4歲的女兒跑過來說自己無聊。
我急忙跟朋友告辭,說你快陪孩子吧。
朋友一邊挽留我,一邊悄悄對我說:“告訴你吧,我最了解女兒了,每次她說無聊的時候,不是想看動畫片就是想玩我的手機。”
我說那就讓她看吧,或者讓她玩吧。
朋友說在這方面她對孩子有嚴格要求,不能讓她對這些事產生依賴。
朋友抱抱女兒說:“哦,你感覺無聊啦?你看,你的小伙伴們也覺得無聊了,要不你去陪陪它們吧。”
聽了媽媽的話,朋友的女兒蹦蹦跳跳地回了自己的房間。
我要離開的時候,看到小女孩正在自己的房間里和她的一大堆玩具說話。
她把自己扮演成一位醫生,而她的動物玩具則是一個個“病人”。她告訴這個得了感冒,需要打針;叮囑那個要多喝水、注意休息……儼然一位經驗十足的醫生,看得我們忍俊不禁。
03.
這兩件事讓我頗為感慨。
人生漫漫,花團錦簇、熱鬧喧囂的時刻我們可以開心地享受,但是當我們孤獨無助、不得不獨處的時候,又該如何排遣呢?
這絕對是一種能力,而且應該從小培養。
其實,每個孩子都需要學會面對和處理無聊松散的時光。
有時,單調會帶來內心的豐饒,而喧囂只會讓心靈產生浮躁。
父母也需要重新認識孩子提及的“無聊”。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當孩子說無聊的時候,是一件好事。
父母要做的不是趕緊去給他找事做,而是可以陪孩子或者讓孩子自己去找點事做。
因為孩子這時就會去觀察、去尋找,從而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跟外部環境建立起一些新的聯系。
這就是學習的開始。
如今想想,那些在鄉下的院子里捉螞蟻、玩泥巴的時光,是非常寶貴的。
當你的孩子花幾個小時蹲在路邊專心地觀察研究蟲子的活動,或者在畫一些不著邊際的畫,或者寫一些看上去很簡單的句子(他說是詩歌)……這說明他已經發現了無聊的價值。
能夠很好地打發無聊的時光,讓無聊變成有趣,這樣的孩子一定會擁有一個豐滿的人生。(作者|阿慧)
當孩子跟你說無聊時,你是怎么做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更多內容請關注“觀海·傾訴”頻道。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