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論概念
踢貓效應是指對弱于自己或者等級低于自己的對象發泄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系鏈條依次傳遞。
2、故事導入
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里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所導致的惡性循環。

3、“踢貓效應”的產生
情緒擁有信號功能和組織功能,正性情緒可以傳染,負性情緒一樣也可以傳染,而且像瘟疫一樣傳播。因為對于人類來說,愉快的刺激通常來自外部,而不愉快的刺激是內外兼有,內部的病痛、疲倦和外來的侵犯都可以讓人不高興。負性情緒相對于正性情緒而言,緊張度較高。
人的情緒會受到環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當一個人的情緒變壞時,潛意識會驅使他選擇下屬或無法還擊的弱者發泄。受到上司或者強者情緒攻擊的人又會去尋找自己的出氣筒。這樣就會形成一條清晰的憤怒傳遞鏈條,最終的承受者,即“貓”,是最弱小的群體,也是受氣最多的群體,因為也許會有多個渠道的怒氣傳遞到他這里來。
4、“踢貓效應”的危害
現代社會中,工作與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種緊張很容易導致人們情緒的不穩定,一點不如意就會使自己煩惱、憤怒起來,如果不能及時調整這種消極因素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就會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貓”的隊伍當中——被別人“踢”和去“踢”別人。
這時,每個人都是“踢貓效應”長長鏈條上的一個環節,遇到低自己一等地位的人,都有將憤怒轉移出去的傾向。當一個人沉溺于負面或不快樂的事情時,就會同時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當他把怒氣轉移給別人時,就是把焦點放在不如意的事情上,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5、如何應對“踢貓效應”?
“踢貓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有兩點:
第一, 自己心情不好時,要學會合理釋放,而不是發泄到周圍人身上。
第二, 當別人向我們發火時,試著做“滅火器”,而不是“助燃劑”。
明白了“踢貓效應”的危害,我們就要學會及時調整情緒,從我做起,阻斷壞情緒,這樣心情才會晴朗,生活才能燦爛。 對于憤怒如果沒有辦法去避免的,要學會安全、合理的釋放。如果遇到壓力事件,宣泄情緒的方法是可以進行選擇的。
首先可以選擇進行傾訴。
第二也可以通過一些興趣愛好來釋放心理的郁悶,根據每個人的不同,可以選擇“動”——運動,“靜”——書法、寫作等,這些都是可以釋放情緒的。
其三,也可以把一些攻擊行為進行升華,比如像健身,拳擊等,其實就是把攻擊性通過訓練得到了釋放。
當憤怒很難進行自我控制和宣泄的話,建議不妨尋找專業幫助,通過心理咨詢來有效疏通這種憤怒。(來源: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