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本人結婚窗口暫停營業,10月22日恢復營業,給同學們帶來不便希望理解!”近日,在洛陽理工學院王城校區食堂內,“溫馨粥道”粥鋪窗口外張貼的兩張A4紙大小的粉色“請假條”吸引不少同學關注。同學們雖然沒能買到粥,但他們沒有抱怨,反而掏出筆在“請假條”上寫下了祝福。很快,“請假條”就被祝福文字填滿了。
河南日報洛陽網的記者看到,兩張“請假條”上寫滿了“新婚快樂,白頭偕老”“百年好合,早生貴子”“羨慕你們,希望婚后更加愛彼此”等內容。
給同學們寫“請假條”的是粥鋪老板賈柏波,幾天前,他剛在老家洛寧縣辦了婚宴。“同學們經常到我這兒喝粥,我回家前特意在窗口貼了歇業字條請假。沒想到,我收到了同學們這么多珍貴的祝福。”25歲的賈柏波激動地說。
說起回家結婚貼“請假條”的事兒,賈柏波說,當時只是想給同學們提個醒,免得他們白跑一趟,沒想到同學們這么有心,在上面寫滿了祝福。“我們夫妻倆非常感動,22日上午一回到學校,就把準備好的喜糖放在了窗口下,同學們都可以吃。”賈柏波說,今后他和妻子會好好熬粥,讓同學們吃得健康。觀海新聞記者了解到,其實這暖心的一幕在大學食堂里并不是第一次出現——據武傳新聞網2019年11月1日報道:近日,一張特殊的“請假條”出現在了武漢傳媒學院食堂二樓漢堡店的櫥窗上,上面寫著“請假回家結婚”。這張可愛的請假條,被同學們填滿了美好祝福,瞬時風靡朋友圈和校園。
“這是完全可以記一輩子的事情!”老板娘周夢潔激動地說,10月17日,他們在櫥窗粘貼了“請假條”——“事由:回家結婚;時間:2019年10月18日—21日”,關好店面準備投入結婚事宜。后又因度蜜月暫時不能回校正常營業,于是周夢潔又托學校同學打印了第二份“請假延遲條”——“老板帶著老板娘度蜜月去啦,喜糖已經準備好了”。假條上,時間被延長至10月27日,還附了個調皮的表情包。“本只是想給同學們一個交代,不料這段時間,幾張請假條上都密密麻麻地累積了同學們對自己的祝福留言。新婚快樂、永遠幸福、早生貴子、幸福久久……也有同學打趣地寫了‘回來能不能打折’、‘回來要給我們吃喜糖喲’。我簡直是一邊結婚一邊流淚,好像只有在網上才能看到的事情,現在竟然發生在我們身上了。”周夢潔笑著說。
此外,2018年國慶假期,在南京工程學院食堂也出現了類似一幕,其中一個窗口貼上了“小哥哥回家結婚,
請同學們吃喜糖”的“請假條”,并在窗口下面放了一盤喜糖——
其實類似鏡頭在駐青高校里也曾出現過,2018年5月上旬,青島科技大學嶗山校區的一處食堂突然竄成了“網紅”,原因并非飯菜,而是出自一位在食堂里經營瓦罐餐飲的小哥。
“瓦罐小哥回家結婚,提前放假,休息一個禮拜,等著回來吃喜糖……”當年4月底,青科大南苑餐廳瓦罐窗口貼出通告。怎料幾天時間,這張不大的黃紙漸漸變成了同學們的留言板,留下了同學們的一條條祝福。“五一”后,瓦罐小哥李振興和妻子張靖雯,重新回到學校,看到這一幕,充滿了驚喜!
“在我回家的路上,同事給我發了條短信,說通告上寫了好多祝福語,有白頭偕老、幸福久久等一系列的祝福。當時我就很意外,很激動也很驚喜,沒想到能得到這么多同學的祝福。我就跟餐廳同事說,幫我寫一個瓦罐小哥的回復吧,就說萬分感謝,等著回來吃喜糖。”新郎李振興高興地說。觀海新聞進一步了解到,這種情況也不僅限于學校食堂,一些校外小店也有過類似溫馨且幸福的畫面——
據大河報2019年3月5日報道:近日,在新鄉市大學城,一家不起眼的小吃店成了網紅。小吃店突然走紅的原因僅僅是老板要回家結婚,在門口貼了兩張“回家結婚啦!3月15號左右開門!”的告示,結果卻引來了顧客紛紛留言祝福,這讓隔壁店老板直呼——跟不上年輕人的節奏!
新鄉市大學城位于新鄉醫學院、河南科技學院及新鄉學院3所高校附近的一條街道,各種小吃攤、餐館、服裝店林立, 物美價廉,是附近大學生休閑、娛樂最常去的地方。網紅小吃店就在這條街道上,沒想到三張黃色的告示很快便被寫滿了各種留言,新婚快樂、早生貴子、白頭偕老等等,還有人寫上了“快回來吧,想吃你們的小土豆啦!”網紅小吃店隔壁老板吳先生告訴大河報記者,原來僅有兩張紙,自己看到寫滿了,就又貼上了一張,結果又被寫滿了。
據吳先生介紹,走紅的小吃店老板是一對大學生情侶,男的在鄭州上大學,畢業后到新鄉陪女朋友上學,并開了這家小吃店。女生去年剛從新鄉醫學院畢業,前兩天才回家結婚。對于小吃店的走紅,吳先生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不斷看到有學生趴上面寫留言,現在的年輕人都有個性,咱是說啥也跟不上節奏了!”
觀海快評:
留言是對新人的祝福
更是對創新、專業精神的贊賞
一張再普通不過的有關暫停營業的告示,因為創新變成了一張特殊的“請假條”,又因一行行留言而升華為一頁極具紀念意義的“幸福筆記“。
貼告示的人打破了“歇業一周”的常規表述,“回家結婚啦!”“回來吃喜糖!”簡簡單單的一組口頭語,由于內容貼切豐富而產生了感染力,不料又遇到了一群隨身帶筆的人,互動接力的介入,又賦予了這張紙神奇的生命力,幸福感油然而生,甚至暖得讓人羨慕。
讀完以上幾條新聞,你可從中體悟到了點兒什么?是“創新”的四兩撥千斤,抑或“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神奇,還是“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成效?
筆鋒一轉,暫且從“性本善”的人性預設中跳出來,我們不得不清醒地認識到,以上這幾家被同學們留言送祝福的餐飲窗口或店面,除了“告示”內容的創新接地氣,還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飯菜堪稱校園一絕,讓同學們食指大動、垂涎欲滴、回味悠長。
透過留言,我們看到的,與其說是“祝福”,倒不如說是對每一道美味佳肴背后所蘊藏的“專業”和“專注”精神的贊賞與懷念。(一品)
觀海話題:
對于很多人來說,自初中開始至大學畢業,總有一個階段經歷的是寄讀生活,換句話說,我們一日三餐的主陣地在這一人生階段,從家里的灶臺轉移到了學校的食堂或周邊小店。
今天我們的話題很簡單:你有學生時代的“味蕾印象”嗎?
請下載“觀海新聞”手機客戶端,參與投票或留言。
(綜合河南日報、洛陽網、武傳新聞網、青島科技大學、大河報、洛陽新聞、藍睛、江蘇衛視、西瓜視頻、荔枝網、安徽衛視等)
責任編輯: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