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鐘靈毓秀的齊魯大地上,蘊含著豐富的手造產業,種類豐富、品質上乘,如同一座令人目眩的傳統手工藝寶庫。山東的岱青海藍間沉淀著文化,一陶一瓦里都藏著故事,膠東手造更是山東手造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青島貝雕、煙臺銀壺、濰坊風箏、威海大花餑餑、日照黑陶……一方水土養一方風物,膠東地區擁有33家“山東手造·優選100”首批“山東手造”優質單位,一針一線、一釘一鉚都寫滿了膠東文化的傳承,為手造產業注入獨特的靈魂……“膠東手造”從歲月沉淀走來,串聯起文化傳承的針腳,也蘊含著產業發展的新活力。
關于“山東手造”,聽聽大咖們怎么說。
本期我們采訪到的是威海電廣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衛強,聽他講述對于山東手造以及手造文化產業的見解。
衛強
威海電廣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和魂,是城市生生不息的血脈。就目前手造文化和手造產業化發展概況來說,威海市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十強”產業行動計劃,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走出“加速度”。
2022年11月22日“山東手造·威海中心”啟用,作為落實“山東手造”威海推進工程的重要標志性工作,該中心成為發展手造產業的重要平臺,這個集文化交流、文創展示、沉浸體驗、精品銷售等于一體的綜合性空間,極大推動了膠東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山東手造·優選100”遴選活動中,我市山東益養德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文登花餑餑喜餅)、威海金鑲玉工藝品有限公司(錫鑲工藝品)、威海市山花地毯集團有限公司(手織地毯)、威海市蕓祥繡品有限公司(魯繡抽紗刺繡高檔工藝品)共4家入選“山東手造”優質單位。
在發展手造文化產業方面,2022年威海實施了26項重點文化創意產業項目,涉及山東手造、藝術園區、創意設計等眾多領域,并且建立了新上項目定期調度通報機制,根據項目推進流程規律,將全市的文化創意產業項目清單化,各分區定期調度通報項目數量和進展,督促各級加強產業項目培訓教育。目前,威海市手造產業發展形勢持續向好,文化單位數量穩步增加,文化創意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膠東手造,生生不息,它承載著一代代匠人的辛勤付出,也彰顯著齊魯大地的文化形象。個人認為,傳統手造工藝具有地域性和多樣性等特點,是一個地區或民族的文化特征,也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重要表現。它主要利用傳統的手工加工方式,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傳承和發展傳統手造,可以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通過搭乘數字化快車,傳統手造產品正在迎來出村進城的大好契機,手造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逐漸被深入挖掘,在各種產業結構所占的經濟比重也穩步上升。威海實施的手造文化戰略,壯大了文化旅游產業,助力文化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讓膠東特色以及地級市的優秀手造傳統文化越來越被大眾所認可。
現如今,現代社會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許多傳統手造工藝都處在瀕危的狀態,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圍繞人的生產生活而存在和發展,是一條綿延不斷、歷久彌新的“文化鏈”。也正因如此,它的傳承相較于物質文化遺產而言,更有其脆弱性、偶然性、選擇性,傳承的代際鏈條更容易斷裂。由此可見,只有讓其進入市場,實現產業化發展,才能夠不斷激發自身內在活力,從而促進傳統手造的傳承和發展。(智慧青島記者 楊旭彤)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