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是收到與孩子幼兒園相關的問題,之前在孩子教養方面我寫得更多的是家庭影響因素,但實際上孩子進入幼兒園以后,幼兒園的環境對他們影響也非常大。
3-6歲這個階段是學齡前兒童一些心理、認知能力發展關鍵期,他們除了與父母、家人相處,也有很多時間在幼兒園度過,所以給孩子選擇一個幼兒園非常重要。
3-6歲幼兒心理發育特點
01
情緒與身體的關系
在幼兒期,兒童情緒健康對生長發育有著顯著影響,如果孩子生活中有很多壓力,孩子很容易患上呼吸和消化系統疾病。
如果孩子在這段時間遭遇到嚴重的情感剝奪,比如常常無人照看、遭受虐待,生長激素分泌就會受到影響,有些孩子會患上一種叫做“心理社會性侏儒癥”的疾病,表現為身材矮小,生長激素分泌不足,骨齡與實際年齡不符。
如果能夠及時脫離這種環境,獲得情感照顧,他們的生長激素能比較快恢復到正常水平,身體也會繼續發育。
但長期處于這種環境,錯過身體發育關鍵期,可能會造成永久影響。

02
假裝游戲
假裝游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過家家”,是這個階段幼兒最喜歡的游戲之一。
為什么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假裝游戲?因為這種游戲最符合這個階段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
當孩子到了兩歲以后,他們有一種重要的認知能力開始發展起來,這種能力可能會決定他們未來很多心理功能的發展,這種能力叫做“心理表征”。
那些經常參與假裝游戲的孩子,社交功能更高,在這類游戲中,他們各種心理能力都能得到發展,包括注意力、記憶、邏輯推理、語言、想象力、創造性,甚至還有反思功能。
而能夠給孩子提供更多能參與假裝游戲機會的環境,能讓他們心智能力發展得更好,而假裝游戲參與的孩子越多,他們的合作性也會越強。

03
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獨立解決問的水平與在有指導的情況下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
“最近發展區”對于兒童學習能力發展非常重要,一個兒童如果對于某個概念具備認知潛力,或者掌握某種能力具備了發展潛力,他們只需要成年人稍加引導或指導,知識和能力就能有巨大的提升,但如果沒有指導,或者成人給與的指導太急躁,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孩子就沒辦法將潛力發展為真實的能力了。
如果日積月累,有些孩子會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甚至認為自己“笨”,這種自我認知會阻礙他們學習更多東西,探索外部世界。

有著兄弟姐妹的孩子“最近發展區”的優勢會比較顯著。
有些父母會感覺,自己小一點的那個孩子似乎比大一點的孩子在同一年齡階段更聰明一些,語言發展也更好,情緒控制力更強,甚至情商和智商“雙高”。
其實很可能的原因不是兩個孩子智商和情商存在差異,而是年齡小的孩子能夠從與哥哥姐姐的互動中獲益,尤其是兩個孩子年齡差距不大的時候,哥哥姐姐的“帶領”剛好成為了他們的“最近發展區”,這可能比父母或者老師刻意要教他們什么更加有效。
當有了以上一些關于幼兒在這個年齡段發展需要的基本認識之后,我們再來看看,什么樣的幼兒園更加適合孩子。
從功能上說,幼兒園實現看護功能和教學功能,有些可能側重于某一功能,有些兩種比較均衡。
從給孩子提供課程的方式來看,一種是“以兒童為中心的課程”,另一種是“以教學為中心的課程”。
這兩種有什么差別呢?
以兒童為中心的課程,看起來沒有特別嚴格的教學結構,老師提供豐富的活動,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必要時老師給與指導,或者教孩子們如何一起互動,孩子的學習主要在游戲中完成。
以教學為中心的課程,老師會有教學安排,可能會教孩子識字、算數、繪畫、運動等等。

哪一種更好呢?
其實目前沒有特別明確的說法,孩子在幼兒園期能夠學習一些知識和技能,對于他們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比如數學能力,如果孩子在家里和幼兒園,成人能讓孩子在很多場合數數、比較數字大小,進行簡單加減運算,他們進入小學后會更可能喜歡數學,也更容易掌握更難的數學知識。
但是,如果課程太多,孩子長時間需要被動坐在教室里,不能主動學習,他們可能會表現出更多緊張行為,也更缺乏自信,在語言、學習、社交、運動方面發展都比較慢。
但不管怎樣,對于低收入、缺乏比較良好養育環境的幼兒來說,設計比較合理的學前教育會讓孩子受益匪淺,這種受益甚至會一直延續到他們成人之后。
此外,一個穩定的幼兒園(或者“托兒所”)對孩子心理健康很重要,如果孩子學齡前要輾轉于幾個幼兒園,對他們的心理健康不利,尤其是天生敏感、撫養困難的孩子,如果幼兒園環境不穩定,會使他們情緒和行為問題增加。

有利于兒童心理發展的幼兒園具備什么特征?
1、物質環境方面
幼兒園園區和教室干凈、整潔,教室內有分區——比如游戲區、教學區、圖書區、拼圖區、玩具區等等,戶外有安全措施很好的活動區。
2、班級規模方面
一個班級需要有兩位老師,負責的兒童不超過18-20人。
每一個成年人照顧幼兒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當老師照顧的孩子過多,他們不得不采用更加嚴格、僵硬的管理方式,也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水平。
如果你還記得“最近發展區”理論就會知道,對于不同的幼兒,老師可能需要采取略微有差異的“指導”方法,教學要在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內,孩子的潛能才能得到最快發展。
3、日常活動方面
孩子大部分時間可以自己玩,或者和別的孩子一起玩。
孩子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老師會創造條件讓孩子玩耍、參與活動,接受每個孩子有差異,并根據孩子的差異調整方法。
4、教學方面
老師在教學時除了授課,也需要經常走到孩子身邊與孩子互動,教學中更多示范,以鼓勵為主。
5、教師資質方面
因為學齡前是兒童很多基本認知功能、心理能力出現階段,孩子在幼兒園的時間非常多,幼兒園教師需要具備幼教相關知識,并且對這個階段兒童發展心理有一定基礎。
6、老師及機構與父母關系
幼兒園老師和父母溝通良好,可以經常和孩子父母談論孩子在幼兒園的行為以及他們的發展,能夠給父母教養孩子提供參考。
以上6個考慮,希望能夠成為父母給孩子選擇幼兒園的參考,對于幼兒園選擇希望父母考慮能夠更慎重,在選擇前實地考察幼兒園,多向已經在幼兒園的家長進行了解,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選擇。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你會為孩子選一個怎樣的幼兒園?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責任編輯:李慧